第138章
  这也不是什么要紧事,说完就过了。
  先月来这一趟是因为别的。
  “君上,您确定要亲征吗?”
  她以为赢嫽那天只是开玩笑。
  -----------------------
  作者有话说:怀疑大黄想暗算我,每次只要经过路窄的地方它就开始和其他狗子打闹然后冲上来撞我,今天在田埂它就把我撞到沟里去了,就是想暗算我!
  第108章
  晋国自分封以来就没有国君亲征过,事关重大,先月不得不谨慎。
  光是随行的成员就有一长串,朝中的新势力从来都坚信这场大战晋国最后会胜出,所以只要自己在亲征队伍中占一个名额,就能先一步占住机缘,将来必定飞黄腾达。
  而旧势力也想凭借这次机会让君上重新重用自己及家族,能否争到一个随行的名额也就至关重要了。
  先月留守雍阳,六卿中陈炀和后上来的岳阳璞随行武郡。
  先月知道自己留在雍阳是要代君上稳定后方,这固然是君上看重她才会委以重任,但先氏也必须要有人随行武郡,于是她就把先语和李华嫣一块给塞了过去。
  芈夫人也在李氏一族中挑了不少人。
  李氏想要崛起就不能光靠小姐儿和云儿她们几个,再说云儿和嫣儿也是凭自己本事在朝中站稳脚跟的,族中这些小辈若是想自己立一番事业,眼下随国君亲征就是最好的机会,李氏本就是以武起家的,军功比什么都重要。
  陈氏和岳阳氏也都在家族中挑选合适的小辈,僧多粥少,名额也不好抢。
  雍阳书院和雍阳晚报的也都有人要去,前者是奉行赢嫽曾说过的一句话——纸上谈兵终觉浅。
  所以这些学生一定要去前线亲眼看看仗是怎么打的,书中所著的策略在实战中是否有用,是不是真的就如君上所说,理论就是理论,跟现实情况差距很大。
  至于雍阳晚报,他们去前线是为了抢到最新消息,尤其是敌营的。
  国君亲征的消息已经见报了,大街小巷早已传遍,国民的战意空前高涨。
  城中的百姓聚集在街上高喊要灭楚国,统一天下。
  .
  统一天下?听到这句口号,赢嫽还挺惊讶。
  “是谁教民众这么喊的?”她不认为没人教的情况下老百姓能懂这个。
  先月袖着手,眼眸半垂,老神在在,更像世外高人了。
  赢嫽挑眉,“你教的?”
  “正是。”
  赢嫽赞许的点点头,“干的不错。”
  她亲征这事儿闹的越大越好,要的就是这个风头,最好是能把楚怀君气死。
  先月淡定道:“多谢君上夸赞。”
  现在谁也不能跟君上抢风头,楚怀君也不行,她的威望已远不及君上了。
  .
  诸事妥当,亲征的队伍明日中午就出发。
  赢嫽本来想把小奴留在雍阳,拜托芈夫人帮忙照顾,但小奴死活不肯。
  她也舍不得将孩子独自留下,就一并带着了。
  光孩子的东西就收拾了两大车,她自己的反而少,国君派头这些她向来是能省则省,唯一不能少的应该就是国君府的厨子了。
  次日中午,先月在城郊被迫担负‘巫’的职责,掷卦看凶吉。
  卦象显示大吉,并且玄鸟天象再次显像,比上回在光狼城的还要铺天盖地。
  此行必胜!
  赢嫽现在也不说这是封建迷信了,只要能让国民心安,迷信就迷信吧。
  这是小奴第二次出远门,她异常兴奋,骑上自己的小马驹跑到前面。
  这匹小马驹是西夷草原马王的后代,性子烈不好驯服,赢嫽是想另外再挑一匹温顺点的,但李华殊说马儿就是要烈,还说小奴若是连烈马都驯服不了,将来也难成大器。
  虽然她不觉得这二者能扯上关系,但在教育孩子这事儿上她也尊重李华殊。
  后来的事实证明,小奴驯服得了这匹性子烈的小马驹,现在小马驹就认她这个小主人,旁人是碰也不给碰,连喂食料都只能远远丢过去或者提前放好了再让它出来。
  若是谁敢在马屁股后面偷袭,小马驹抬起后蹄就踢,能将人的胸骨都踢碎了。
  小奴骑着小马驹在前头狂奔,后面跟着保护她安全的狼卫。
  这些狼卫有赢嫽为她安排的人,都是家世清白忠实可靠的,也有几个是她自己挑的,年龄都在十二三岁,是犬戎和边民的混种,体格比同龄人要高大健壮,臂膀天生就有腱子肉,一身的蛮力,能将磨盘举过头顶,还擅长骑射。
  孩子越大,心思就越难猜,这是赢嫽养孩子四年多以来的心得体会。
  她从马车内探出头,“让女公子回来吧,都跑了大半天了,仔细磨了腿,晚上喊疼。”
  反正她是身娇肉贵骑不惯马的,跑一圈下来人都要废掉,大腿内侧火辣辣的疼。
  长长的队伍蜿蜒在积雪已经化开的官道上,道路两边都是苍茫的荒山,直到往东走了好些天才陆陆续续见到一些绿色。
  东境虽然也下雪,但远没有西北那般寒冷,雪花覆盖之下也还是能见到松柏的苍绿。
  楚国是占尽了地理优势才会如此富饶,不像晋国,耕地少,还干旱,能种植的农作物又少。
  这几年赢嫽也是绞尽脑汁才让晋国的农业往前跨出了一大步,任重而道远,她仍需努力,争取未来每一块土地都能丰产。
  从雍阳一路过来,也见到不少为了躲避战乱而西迁的百姓,拖家带口,后头还赶着*牲畜。
  这些百姓见到国君车驾也没有害怕,赢嫽让人给他们分粮的时候他们都会排好队。
  是楚军先进犯武郡,抢了他们刚秋收上来的粮食,他们恨楚军恨的牙痒痒。
  “若不是我家中还有老人孩子需要养活,不得已才西迁,谁又愿意扔下田地房屋。那帮楚国杀来的真不是东西,见着什么都抢,抢不走的就烧就砸,简直就是一帮土匪,比土匪还可恶,君上一定要将那帮人赶出去!”
  几个百姓坐在路边吃窝窝头,还用瓦罐烧了菜汤,柴火下面埋了几个红薯。
  避难路上还能有这些吃的已经相当好了,早些年战乱,多的是人饿死,他们现在都是非常幸运的了。
  楚军的暴行也让赢嫽很愤怒,她跟百姓坐一起,将手里的馅儿饼撕开分了分。
  大人接过没舍得吃,给了身后的小孩。
  看小孩狼吞虎咽的,谁心里都不是滋味,想起那些比土匪还可恨的楚军,他们就恨的牙痒痒。
  “这两年大家伙的日子都过的不错,有屋有地,去年我家还养了猪,地里的收成也好,饱饱的过了个好年,孩子们也能吃上肉,谁想到这一下子就没了。”
  村子被烧了,粮食和猪也让楚军给抢了,才有了点盼头的日子顷刻间被打回原形,他们都害怕武郡会落到楚军手里。
  得知楚军吃了败仗,西迁的百姓想回去,可又害怕武郡会再失守。
  现在国君亲征,就给了这些百姓希望,决定跟随队伍返回武郡,那里有他们的家,故土难离,万般不舍啊。
  赢嫽看着这些可怜的百姓,双手紧紧握拳,胸腔内有一股对楚军的愤怒之气在乱撞。
  “诸位放心,我一定会给你们一个太平盛世!”
  她没有称孤,而是用了我。
  听到她这句话的百姓都红了眼圈,哽咽道:“我等卑贱之躯,不值君上如此重诺。”
  每一个掌权者都只想着如何奴役和剥削他们,从未有一人能如晋侯这般为他们着想。
  太平盛世,他们想都不敢想。
  赢嫽就近扶起一人,道:“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若没有诸位,又怎会有国。”
  寒风吹起她的衣摆,也将她的话撒向大地,枯树为她发新芽,野草为她再生长。
  希望,一切都是希望。
  随行的新旧势力看到这一幕,无不动容。
  君上之高智,他们望尘莫及。
  小奴也绷着圆乎乎的小脸,望着前面赢嫽的背影,只觉甚为高大,如同巍峨的高山。
  娘是明君,心系百姓,深得民心,是其他君王不能比的,她将来也要像娘一样。
  队伍重新出发,后面跟随的百姓也越来越多,抵达武郡时已经是春天了。
  武郡那些被烧毁的村庄已让东军简单修补过,百姓能归家,还能趁着春暖播种。
  近日无战,任项昭颜如何挑衅李华殊就是不出战,只稳稳守在商邑。
  现在赢嫽到了武郡,她早早就带了人过来迎接。
  她没有穿盔甲,只着家常衣裳,策马从道上来,英姿飒爽,鲜衣怒马。
  最先冲她奔过去的是小奴,催促自己的小马驹快些跑。
  “娘亲!”
  她一岁多的时候李华殊就出征北上,两年方归,娘俩聚少离多,好容易亲亲热热了大半年,正是感情深厚难分难舍的时候,偏偏又赶上跟楚国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