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751节
两口子从最开始的惊愕、疑惑,到受委屈、被羞辱,郭燕伤心地哭了起来。
王启明原本期望在美国继续从事自己的专业,发挥专业的特长,然而,他的“美国梦”几乎在一开始就宣告破灭了,初来乍到美国,就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对他们来说都成了一种奢侈。
毕竟,80年代还不流行美服打野,“兄弟们我又要到饭的”的操作!
看到这么不近人情的一幕,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未免也太过分了吧?”
“不懂了吧。”
方燕昂起下巴。
“什么意思?”
孙苓皱皱眉,“好歹亲戚一场,这么做也太侮辱人了,要么就不帮,要么就别这么膈应人。”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别。”
方燕说,在已经西方化的姨妈看来,帮他们夫妻俩办了来美手续,从机场接来并安排了住宿,还借给生活费,介绍王起明到中餐馆打工,这已经超过了西方的人情标准了,而在东方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华夏人看来,姨妈太不讲人情,太势利眼,似乎故意向他们示威,让他们品尝社会冷暖。
“啊?”
孙苓惊呼了声,三观受到一定的冲击。
“我哥说过一句话,在美国闯荡的华夏新移民会陷入身份认知的迷茫。”
方燕道:“他们既不是华夏人,也不是美国人,夹在东西文化之间,哪哪都融不进去。”
“这……这……”
孙苓大为震惊。
方燕幽幽道:“要么就回到熟悉有归属的华夏,要么就彻底抛弃曾经的华夏文化、道德、价值观,主动地适应美国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苓一开始以为她是在危言耸听,但当继续往下看,看到王启明在两三年的时间内从中餐馆的洗碗工,靠出卖妻子,不择手段,违背道德,结果摇身一变变成身价百万的制衣厂老板,从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到跻身上流社会的华人富商,住处也从阴暗的地下室搬到纽约皇后区的豪宅,两眼瞪得溜圆。
然而在实现美国梦的背后,却是他作为艺术家的尊严被生活现实掠走,他挚爱的妻子被美国人掠走,他心疼的女儿被西方文化掠走,甚至他的好友大李在美国奋斗多年为求绿卡而不得。
最后自己因为美国经济陷入周期性衰退,不动产投资亏损惨重,为了能博一线生机,王启明在大西洋赌城孤注一掷,然而,好运尽逝,赌得倾家荡产,输掉了一切,还不幸意外车祸死亡……
看到王启明的美国梦彻底破灭时,整个人都忍不住瑟瑟发抖,心惊胆战。
之前还满心欢喜地准备毕业以后去美国,现在一篇动摇了自己的念头。
大洋彼岸那边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
这个问题,同样萦绕在燕京电视剧艺术中心所有人的心中。
“方老师的这部必须拍!”
“‘出国热’是现在社会的热门话题,只要咱们的电视剧抓住被卷入‘出国热’漩涡中的人们的生活与心态这一焦点,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像《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一样火是早晚的事!”
郑小龙说的这话,在场的人没有不同意的。
但是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鲁晓威的面前,那就是拍《燕京人在纽约》,不可能在国内拍,必须到海外取景,甚至就在美国纽约拍摄,这个拍戏的成本可不是按人民币来算,而是按美刀来计算!
“哪怕是按20集来算,成本恐怕也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苏雅粗粗地算了下。
冯小钢、赵宝钢等人面面相觑,满脸难色,电视剧艺术中心可负担不起这笔钱。
这个时候,电视剧盈利模式单一,大概率会亏损50%以上,即便像《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大宋提刑官》这样的收视率热剧,依旧是入不敷出。
《渴望》投入102万,只收回了50万,而《编辑部的故事》投资150万,只收回了90万。
也得亏拍摄电视剧大多有国营企业赞助,或者有银行提供贷款,否则早就没钱拍戏了。
“这、这,要不找银行拉笔贷款?”
郑小龙犹犹豫豫道。
“这可不是100万人民币,这是100万美刀,哪家银行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借给咱们?”
鲁晓威紧皱眉头。
“依我看,要不还是等方老师回国以后,找他商量商量怎么样?”
冯小钢刚一说出口,立刻赢得了众人的点头认可,遇事不决,必问方言!
第738章 进步的信号(二合一)
首都国际机场。
一阵风吹过,横幅猎猎作响,文化、电影、宣传等多个部门的人都站在机坪上,翘首以盼。
当方言搭载的飞机缓缓下降时,两侧的消防车在飞机两侧喷射水雾,形成一个“水门”。
“过水门”的仪式,象征着荣耀与胜利的传统。
《霸王别姬》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自然当得起这一殊荣!
见到方言、姜闻、章艺谋等人从登机梯上下来,苦苦等候多时的记者拿起相机,咔咔拍照。
一个个都很守规矩,没有一窝蜂地冲上去,喧宾夺主,而是把主角的位置让给部门的领导们。
王朦作为在场最高级别的领导,率先地把手里的鲜花递给方言,边拍他的肩膀边说:
“这次你们为祖国、为华夏文艺界争光,我谨代表文化部门热烈欢迎你们回国!”
“啪啪啪。”
这话一出,掌声随之响动。
紧接着就是代表电影局的滕进贤,说的跟王朦差不多,不过是改成为“华夏电影事业争光”。
章艺谋、陈凯哥、巩利她们虽然舟车劳顿,满脸倦意,但内心却异常的激动火热,甚至像姜闻,即便戴着眼罩在飞机上睡觉,一想到载誉而归的画面,也愣是兴奋得一宿没睡着。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被当成功臣的方言一行人很快离开机场,直奔人民大会堂。
金碧辉煌的宴会厅内,悬挂着一道道醒目的横幅:
“恭喜《霸王别姬》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恭贺《霸王别姬》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
人影从横幅下掠过,滕进贤笑容满面道:
“岩子,你们这回真的是辛苦了。”
“哪里哪里,再怎么辛苦也是值得的。”
方言大步流星。
“说的也是,这样的辛苦别人想要还要不到。”
滕进贤左顾右盼了下,没见到龚樰和张国榕的身影,不免疑惑。
方言说,奥斯卡颁奖礼一结束,龚樰和张国榕就搭乘去泰国的航班。
“泰国?!”
滕进贤、王朦等人惊讶不已。
方言解释道,“年初开了一部戏,现在剧组在开曼,就等着导演和男主角到场拍戏了。”
滕进贤一下子嗅到了政绩的味道,两眼不住地放光:
“原来是这样,不知道这部电影接下来是上戛纳电影节呢,还是会上奥斯卡?”
“原定计划是四月左右杀青,五月申报戛纳电影节,不过好像计划赶不上变化,工期要延后。”
方言不禁摇头失笑。
“这……这……”
滕进贤心里格登了下。
“不过好在我们提前做了两手准备,如果上不了戛纳电影节,就申报威尼斯电影节。”
方言一眼就看破了他的心思。
“那真的是太好了,预祝你你们像《霸王别姬》一样取得成功。”
滕进贤心里松了口气,威尼斯电影节也是和戛纳、柏林并驾齐驱的欧洲电影节。
方言道:“像《霸王别姬》这样的成功可不容易,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所以待会儿在庆功会上,岩子你们可要好好地讲一讲,分享下这次奥斯卡的经历和体会,让其他电影厂取取经。”滕进贤态度热忱道,“不要有什么顾忌,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方言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但当庆功宴正式开始以后,还是尽量把机会让给章艺谋、陈凯哥他们。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那一套车轱辘话,无非就是把戛纳电影节、金球奖的那套词,换成奥斯卡。
不过对于章艺谋和巩利却大不一样,特别是章艺谋,奥斯卡最佳导演彻底扭转了他之前因为婚变而造成的负面风评,毕竟,私德归私德,荣耀之下总是能掩盖一些不足为道的小瑕疵。
两人今后在内地的事业重新回到了正轨上,不必再躲到香江当鸵鸟,避风头。
方言能够感受到巩利和章艺谋充满感激的眼神,但眼下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此。
王朦突兀地问了一句,“你小子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方言说,准备在燕京呆上一阵子,和王硕、余桦、郑小龙他们商量《燕京人在纽约》的改编。
“你这本,我最近也看了,抛开写得好不好不谈,单单这个题材就很有现实意义。”
王朦语气里颇为赞赏,“现在流行‘出国热’,很多人脑袋一热就要出国,根本不了解美国的实际情况,《燕京人在纽约》就很好地指出了这一点,而且还道出了华夏人在美国文化认同的问题。”
“也是机缘巧合吧。”
方言简单地讲了下创作初衷,许多人为出国而终年奔忙,许多家庭父母子女天各一方、夫妻远隔重洋,自己倒是希望在如“大撒把”一样的出国风中,能拍出点“撒不开”的华夏人的情感。
“想法不错。”
王朦笑了笑,“托了你的福,这一期的《人民文学》止住了颓势。”
方言倍感意外,一问才知,《人民文学》在他走后,就有些后继无力,销量开始下滑。
“其实也不是《人民文学》一家是这个情况,不少文学杂志都面临这样的困境。”
王启明原本期望在美国继续从事自己的专业,发挥专业的特长,然而,他的“美国梦”几乎在一开始就宣告破灭了,初来乍到美国,就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对他们来说都成了一种奢侈。
毕竟,80年代还不流行美服打野,“兄弟们我又要到饭的”的操作!
看到这么不近人情的一幕,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未免也太过分了吧?”
“不懂了吧。”
方燕昂起下巴。
“什么意思?”
孙苓皱皱眉,“好歹亲戚一场,这么做也太侮辱人了,要么就不帮,要么就别这么膈应人。”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别。”
方燕说,在已经西方化的姨妈看来,帮他们夫妻俩办了来美手续,从机场接来并安排了住宿,还借给生活费,介绍王起明到中餐馆打工,这已经超过了西方的人情标准了,而在东方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华夏人看来,姨妈太不讲人情,太势利眼,似乎故意向他们示威,让他们品尝社会冷暖。
“啊?”
孙苓惊呼了声,三观受到一定的冲击。
“我哥说过一句话,在美国闯荡的华夏新移民会陷入身份认知的迷茫。”
方燕道:“他们既不是华夏人,也不是美国人,夹在东西文化之间,哪哪都融不进去。”
“这……这……”
孙苓大为震惊。
方燕幽幽道:“要么就回到熟悉有归属的华夏,要么就彻底抛弃曾经的华夏文化、道德、价值观,主动地适应美国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苓一开始以为她是在危言耸听,但当继续往下看,看到王启明在两三年的时间内从中餐馆的洗碗工,靠出卖妻子,不择手段,违背道德,结果摇身一变变成身价百万的制衣厂老板,从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到跻身上流社会的华人富商,住处也从阴暗的地下室搬到纽约皇后区的豪宅,两眼瞪得溜圆。
然而在实现美国梦的背后,却是他作为艺术家的尊严被生活现实掠走,他挚爱的妻子被美国人掠走,他心疼的女儿被西方文化掠走,甚至他的好友大李在美国奋斗多年为求绿卡而不得。
最后自己因为美国经济陷入周期性衰退,不动产投资亏损惨重,为了能博一线生机,王启明在大西洋赌城孤注一掷,然而,好运尽逝,赌得倾家荡产,输掉了一切,还不幸意外车祸死亡……
看到王启明的美国梦彻底破灭时,整个人都忍不住瑟瑟发抖,心惊胆战。
之前还满心欢喜地准备毕业以后去美国,现在一篇动摇了自己的念头。
大洋彼岸那边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
这个问题,同样萦绕在燕京电视剧艺术中心所有人的心中。
“方老师的这部必须拍!”
“‘出国热’是现在社会的热门话题,只要咱们的电视剧抓住被卷入‘出国热’漩涡中的人们的生活与心态这一焦点,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像《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一样火是早晚的事!”
郑小龙说的这话,在场的人没有不同意的。
但是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鲁晓威的面前,那就是拍《燕京人在纽约》,不可能在国内拍,必须到海外取景,甚至就在美国纽约拍摄,这个拍戏的成本可不是按人民币来算,而是按美刀来计算!
“哪怕是按20集来算,成本恐怕也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苏雅粗粗地算了下。
冯小钢、赵宝钢等人面面相觑,满脸难色,电视剧艺术中心可负担不起这笔钱。
这个时候,电视剧盈利模式单一,大概率会亏损50%以上,即便像《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大宋提刑官》这样的收视率热剧,依旧是入不敷出。
《渴望》投入102万,只收回了50万,而《编辑部的故事》投资150万,只收回了90万。
也得亏拍摄电视剧大多有国营企业赞助,或者有银行提供贷款,否则早就没钱拍戏了。
“这、这,要不找银行拉笔贷款?”
郑小龙犹犹豫豫道。
“这可不是100万人民币,这是100万美刀,哪家银行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借给咱们?”
鲁晓威紧皱眉头。
“依我看,要不还是等方老师回国以后,找他商量商量怎么样?”
冯小钢刚一说出口,立刻赢得了众人的点头认可,遇事不决,必问方言!
第738章 进步的信号(二合一)
首都国际机场。
一阵风吹过,横幅猎猎作响,文化、电影、宣传等多个部门的人都站在机坪上,翘首以盼。
当方言搭载的飞机缓缓下降时,两侧的消防车在飞机两侧喷射水雾,形成一个“水门”。
“过水门”的仪式,象征着荣耀与胜利的传统。
《霸王别姬》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自然当得起这一殊荣!
见到方言、姜闻、章艺谋等人从登机梯上下来,苦苦等候多时的记者拿起相机,咔咔拍照。
一个个都很守规矩,没有一窝蜂地冲上去,喧宾夺主,而是把主角的位置让给部门的领导们。
王朦作为在场最高级别的领导,率先地把手里的鲜花递给方言,边拍他的肩膀边说:
“这次你们为祖国、为华夏文艺界争光,我谨代表文化部门热烈欢迎你们回国!”
“啪啪啪。”
这话一出,掌声随之响动。
紧接着就是代表电影局的滕进贤,说的跟王朦差不多,不过是改成为“华夏电影事业争光”。
章艺谋、陈凯哥、巩利她们虽然舟车劳顿,满脸倦意,但内心却异常的激动火热,甚至像姜闻,即便戴着眼罩在飞机上睡觉,一想到载誉而归的画面,也愣是兴奋得一宿没睡着。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被当成功臣的方言一行人很快离开机场,直奔人民大会堂。
金碧辉煌的宴会厅内,悬挂着一道道醒目的横幅:
“恭喜《霸王别姬》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恭贺《霸王别姬》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
人影从横幅下掠过,滕进贤笑容满面道:
“岩子,你们这回真的是辛苦了。”
“哪里哪里,再怎么辛苦也是值得的。”
方言大步流星。
“说的也是,这样的辛苦别人想要还要不到。”
滕进贤左顾右盼了下,没见到龚樰和张国榕的身影,不免疑惑。
方言说,奥斯卡颁奖礼一结束,龚樰和张国榕就搭乘去泰国的航班。
“泰国?!”
滕进贤、王朦等人惊讶不已。
方言解释道,“年初开了一部戏,现在剧组在开曼,就等着导演和男主角到场拍戏了。”
滕进贤一下子嗅到了政绩的味道,两眼不住地放光:
“原来是这样,不知道这部电影接下来是上戛纳电影节呢,还是会上奥斯卡?”
“原定计划是四月左右杀青,五月申报戛纳电影节,不过好像计划赶不上变化,工期要延后。”
方言不禁摇头失笑。
“这……这……”
滕进贤心里格登了下。
“不过好在我们提前做了两手准备,如果上不了戛纳电影节,就申报威尼斯电影节。”
方言一眼就看破了他的心思。
“那真的是太好了,预祝你你们像《霸王别姬》一样取得成功。”
滕进贤心里松了口气,威尼斯电影节也是和戛纳、柏林并驾齐驱的欧洲电影节。
方言道:“像《霸王别姬》这样的成功可不容易,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所以待会儿在庆功会上,岩子你们可要好好地讲一讲,分享下这次奥斯卡的经历和体会,让其他电影厂取取经。”滕进贤态度热忱道,“不要有什么顾忌,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方言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但当庆功宴正式开始以后,还是尽量把机会让给章艺谋、陈凯哥他们。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那一套车轱辘话,无非就是把戛纳电影节、金球奖的那套词,换成奥斯卡。
不过对于章艺谋和巩利却大不一样,特别是章艺谋,奥斯卡最佳导演彻底扭转了他之前因为婚变而造成的负面风评,毕竟,私德归私德,荣耀之下总是能掩盖一些不足为道的小瑕疵。
两人今后在内地的事业重新回到了正轨上,不必再躲到香江当鸵鸟,避风头。
方言能够感受到巩利和章艺谋充满感激的眼神,但眼下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此。
王朦突兀地问了一句,“你小子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方言说,准备在燕京呆上一阵子,和王硕、余桦、郑小龙他们商量《燕京人在纽约》的改编。
“你这本,我最近也看了,抛开写得好不好不谈,单单这个题材就很有现实意义。”
王朦语气里颇为赞赏,“现在流行‘出国热’,很多人脑袋一热就要出国,根本不了解美国的实际情况,《燕京人在纽约》就很好地指出了这一点,而且还道出了华夏人在美国文化认同的问题。”
“也是机缘巧合吧。”
方言简单地讲了下创作初衷,许多人为出国而终年奔忙,许多家庭父母子女天各一方、夫妻远隔重洋,自己倒是希望在如“大撒把”一样的出国风中,能拍出点“撒不开”的华夏人的情感。
“想法不错。”
王朦笑了笑,“托了你的福,这一期的《人民文学》止住了颓势。”
方言倍感意外,一问才知,《人民文学》在他走后,就有些后继无力,销量开始下滑。
“其实也不是《人民文学》一家是这个情况,不少文学杂志都面临这样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