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徐直斟酌道:“是因为对李唐天下怀有责任感,想要救天下百姓。”
“噢不,也许还有,是因为李家不能完全依靠异性的将领收复河山,战事休歇之后倘若天子的军队无法压制这些将领,他们会变成新的叛军,所以李家需要培养一个像昔日太宗那样的人物出来号令天下,对吗?”
李正己笑了笑,微微颔首。
接着他又摇了摇头,“娘娘说得对,但是臣却不是为了跟娘娘谈论李家的前途命运。”
“臣以为,陛下当时在关照国家命运的企图之外,还存有别的想法。”
他又神秘地不说话了,徐直只好主动问:“什么想法?”
李正己慨然叹息:“为了寻找娘娘你呀。”
徐直不可置信地看着他,“我仿佛听到内侍讲了一个神话。”
李正己开解她,“臣是认真的。很多人只知道魏王殿下在找人,但是不知道他在找什么人。当时的局面那么混乱,如果叛军搜集到魏王殿下找人的详细情报,反而会给找的人带来危险,所以除了先皇和几个近侍,几乎没人知道他在找什么人。”
“魏王殿下很谨慎,可是有时候又不那么谨慎。”
李正己回忆着往事,“那一阵官军想要夺回凤翔,对凤翔形成了包围,里面的叛军走投无路,在城墙上架起几口大锅,烹煮城中的女人小儿,以此向官军挑衅。”
“逃出凤翔的百姓,都来到官军驻扎的地方,从他们口中就能听到城中的惨状,有一个青年在哭诉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从其他地方买来的,据说是个很好的人。”
“跟娘娘有一样的名字。”
“本来官军要等待郭将军的兵马从邠州战场上退下来,一起围攻凤翔,但是魏王殿下却当天夜里就解除了对凤翔的包围,接受了敌军示弱的谈判。”
这件事真是太冒失了,李正己印象格外深刻,“为了表示诚意,他单枪匹马进入凤翔城内。”
“好在,叛军守信用投降了,否则会有什么后果呢?”
“娘娘怎么可以说,不会有需要陛下舍弃性命换一个人的时候呢?”
李正己亲眼见过那一切,因此格外情真意切,有点为李泽不甘的意思,带着点对她的责备,“娘娘真是太不应该了。”
虽然不知真假,徐直听完心软了几分。她不禁想到,他们昨天晚上刚吵完架,早上李泽走之前还怒斥她,说因为她待在这里,他现在一点也不想回来了。
她害怕李泽不救徐回,害怕他不高兴,本来没有讨好他的办法,因为她根本不知道李泽为什么生气,在她看来,他很不讲道理,经常无理取闹,让她摸不清头脑。
如今既然李正己给她指明了方向,徐直想,自己也许可以去太极殿给彼此找一个台阶下。
徐直抬头去看李正己,不太自然地询问他:“外面在下雨,太极殿有没有伞?”
李正己笔直站立,一本正经地回答:“雨势渐大,太极殿的伞挡不了这么大的风雨,”
“两仪殿的伞可以。”
徐直低下头,勉强道:“那我可以……去给他送一把。”
第40章 西内(六)
送伞这个借口实在太愚蠢了, 徐直有点做不来,李正己看不下去,让她把李泽的衣服带过去。
“陛下只穿了一件单衣, 长安初春的雨, 也是寒意侵骨噢。”
他递过来的是一件墨蓝色的宽袖圆领袍,没怎么见李泽穿过, 布料看起来比他早上穿走的那一件要厚点,徐直接过来捧在怀里, 另外两个宫人跟着,她犹犹豫豫出了两仪殿的大门。
外面的人好像都认识她,见到她都会退避,而且一路上守门的那些侍卫都没有拦她,畅通无阻来到太极殿。
太极殿来了一批大食使者, 李泽正在接见他们。他几乎精通周边每个排的上号的国家民族的语言,听懂他们说的话并不困难,但是每当大食使者说完一段话,中原的陛下给予完他们回答,照例需要双边的译语人站出来把这段交谈分别用两国语言翻译一遍,再由两国史官记录在档案上面。
唐军收复两都, 大食军队也有所帮助, 李泽登基之后,对他们赏赐颇丰, 并且册封大食使者为果毅将军,赐绯袍银鱼袋,派遣使者陪同他们回国,唐朝的使者在巴格达同样受到了款待,回来把西方世界发生的变动尽数告诉东方的统治者, 两国使者遂来往不绝。
这是阿拔斯王朝派来唐朝的第三批使者,区别于之前的倭马亚王朝,旗帜尚黑,唐民称之为“黑衣大食”。黑衣大食向唐朝贡献方物、良驹和宝钿,除此之外,大食使者神秘地告诉李泽,他们的哈里发私下里还要送他两只他亲自驯服的大象。
李泽向他们表达了感谢,用流利的阿拉伯语对他们如今的哈里发曼苏尔进行夸赞,“曼苏尔是大食历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在他的带领下,大食国家即将翻开新的一面。”
事实也确实如此,他将大食首都从大马士革迁到了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神之眼界让这座不起眼的小村庄在短短的十数年内变成万国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成为西方世界的中心。
并且在巴格达营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翻译馆,让它变成一座负有盛名的博物之城,用来承载周边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从此处延伸出阿拉伯民族对其他文明的翻译、吸收。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所引起的这场翻译运动,内容涵盖天文、历法、医学、占卜,修辞、哲学、文学、宗教等等典籍,由供职于宫廷的学者将这些时间跨度巨大的异国文明成果进行阿拉伯语翻译,这些文明分别来自古希腊、古罗马、波斯、古印度、古叙利亚等等国家,最终在巴格达得到整合,迎来新生。
占据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人建立的后倭马亚王朝,和时下由阿拉伯人统治的埃及同样参与了这场运动,后倭马亚王朝的首都科尔多瓦和埃及的首都开罗,与巴格达一起构成了此刻西方世界的繁盛。
大食使者不胜欢欣,亦赞美唐朝的陛下,“唐朝如同埃及一样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在东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陛下像尼罗河河畔雕塑上的法老画像,充满高贵的庄严。”
意即:“您将像埃及法老之于西方百姓那样永存在东方百姓的心中。”
谈话完毕,李泽送他们到门外,雨已经停了,太阳从云层后面钻出来,柔和的春光给春雨浸透过的宫殿楼宇,花草树木镀上一层晶莹剔透的金辉,风清气畅,水洗的蓝天白云倒映在太极殿外地面上的小水洼上,如同一面镜子将蓝天劈开对称的两半,无非是天上的一面很大,地上的一面有点小。
徐直站在殿外稍远的地方,躲在宫墙的阴影下面,一点扭捏地去踢脚下的石子,把它们踩在脚底下轻轻摩擦,墙外伸开的树枝,雨水从嫩绿的春叶上划过,不甚滴落她的衣襟里面,触感有些冰凉。
两个宫婢分别在劝她,“娘娘,快到中午了,进去吧。”
李正己对这一幕早有预见,让她们适时劝解她。
果不其然,徐直踌躇不决,宁愿站在外面直到雨停了都没把伞送进去,还好有衣服拿来当备用的借口,宫婢看着越来越敞亮的太阳无奈道:“再过片刻,天上的太阳会把您的另一份心意也晒化,娘娘白来一趟。”
这个蠢玩意儿,李泽一出来就看到她,自然也见到她手中抱着的衣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故意当着这么多大食使者的面让宫廷禁卫把她请过来。
而且还示意跟着她的宫婢不准帮她拿衣服,徐直只好自己捧着衣服来到他的面前,诚惶诚恐地上了台阶,可是他现在穿着衮服,根本用不到这件衣服,她特别害怕陌生人的眼光,站在他身边也不太自然,在不明就里的外国人看来,此刻她更显得像首次面见天子因而手足无措的民间女子,而非他的妃子或者王后。
大唐的陛下却毫不介意,直言不讳地跟他们讲:“这就是朕的王妃。”
徐直听不懂他们的话,只听懂了李泽让她抬头。面前的阿拉伯人说了很长的一段话,络腮胡胖脸上表情很生动,眼睛里带着诙谐的幽默和明了的探究,徐直抬起头对他们报以腼腆友好的微笑,阿拉伯人用大食的礼数向她致礼,让她想到西方遥远深奥的某种宗教仪式。
徐回对这些规矩很知晓,他像一本行走的万国类书,总是给徐直介绍,他的灵魂很有趣。
李泽用阿拉伯语不知道跟他们说了什么,引起大食使者一阵心照不宣的笑,李泽亦笑,徐直好奇又戒备地看着他们,戒备里面没有掺杂一点恶意,完全是出自对自身的不自信和紧张。
“噢不,也许还有,是因为李家不能完全依靠异性的将领收复河山,战事休歇之后倘若天子的军队无法压制这些将领,他们会变成新的叛军,所以李家需要培养一个像昔日太宗那样的人物出来号令天下,对吗?”
李正己笑了笑,微微颔首。
接着他又摇了摇头,“娘娘说得对,但是臣却不是为了跟娘娘谈论李家的前途命运。”
“臣以为,陛下当时在关照国家命运的企图之外,还存有别的想法。”
他又神秘地不说话了,徐直只好主动问:“什么想法?”
李正己慨然叹息:“为了寻找娘娘你呀。”
徐直不可置信地看着他,“我仿佛听到内侍讲了一个神话。”
李正己开解她,“臣是认真的。很多人只知道魏王殿下在找人,但是不知道他在找什么人。当时的局面那么混乱,如果叛军搜集到魏王殿下找人的详细情报,反而会给找的人带来危险,所以除了先皇和几个近侍,几乎没人知道他在找什么人。”
“魏王殿下很谨慎,可是有时候又不那么谨慎。”
李正己回忆着往事,“那一阵官军想要夺回凤翔,对凤翔形成了包围,里面的叛军走投无路,在城墙上架起几口大锅,烹煮城中的女人小儿,以此向官军挑衅。”
“逃出凤翔的百姓,都来到官军驻扎的地方,从他们口中就能听到城中的惨状,有一个青年在哭诉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从其他地方买来的,据说是个很好的人。”
“跟娘娘有一样的名字。”
“本来官军要等待郭将军的兵马从邠州战场上退下来,一起围攻凤翔,但是魏王殿下却当天夜里就解除了对凤翔的包围,接受了敌军示弱的谈判。”
这件事真是太冒失了,李正己印象格外深刻,“为了表示诚意,他单枪匹马进入凤翔城内。”
“好在,叛军守信用投降了,否则会有什么后果呢?”
“娘娘怎么可以说,不会有需要陛下舍弃性命换一个人的时候呢?”
李正己亲眼见过那一切,因此格外情真意切,有点为李泽不甘的意思,带着点对她的责备,“娘娘真是太不应该了。”
虽然不知真假,徐直听完心软了几分。她不禁想到,他们昨天晚上刚吵完架,早上李泽走之前还怒斥她,说因为她待在这里,他现在一点也不想回来了。
她害怕李泽不救徐回,害怕他不高兴,本来没有讨好他的办法,因为她根本不知道李泽为什么生气,在她看来,他很不讲道理,经常无理取闹,让她摸不清头脑。
如今既然李正己给她指明了方向,徐直想,自己也许可以去太极殿给彼此找一个台阶下。
徐直抬头去看李正己,不太自然地询问他:“外面在下雨,太极殿有没有伞?”
李正己笔直站立,一本正经地回答:“雨势渐大,太极殿的伞挡不了这么大的风雨,”
“两仪殿的伞可以。”
徐直低下头,勉强道:“那我可以……去给他送一把。”
第40章 西内(六)
送伞这个借口实在太愚蠢了, 徐直有点做不来,李正己看不下去,让她把李泽的衣服带过去。
“陛下只穿了一件单衣, 长安初春的雨, 也是寒意侵骨噢。”
他递过来的是一件墨蓝色的宽袖圆领袍,没怎么见李泽穿过, 布料看起来比他早上穿走的那一件要厚点,徐直接过来捧在怀里, 另外两个宫人跟着,她犹犹豫豫出了两仪殿的大门。
外面的人好像都认识她,见到她都会退避,而且一路上守门的那些侍卫都没有拦她,畅通无阻来到太极殿。
太极殿来了一批大食使者, 李泽正在接见他们。他几乎精通周边每个排的上号的国家民族的语言,听懂他们说的话并不困难,但是每当大食使者说完一段话,中原的陛下给予完他们回答,照例需要双边的译语人站出来把这段交谈分别用两国语言翻译一遍,再由两国史官记录在档案上面。
唐军收复两都, 大食军队也有所帮助, 李泽登基之后,对他们赏赐颇丰, 并且册封大食使者为果毅将军,赐绯袍银鱼袋,派遣使者陪同他们回国,唐朝的使者在巴格达同样受到了款待,回来把西方世界发生的变动尽数告诉东方的统治者, 两国使者遂来往不绝。
这是阿拔斯王朝派来唐朝的第三批使者,区别于之前的倭马亚王朝,旗帜尚黑,唐民称之为“黑衣大食”。黑衣大食向唐朝贡献方物、良驹和宝钿,除此之外,大食使者神秘地告诉李泽,他们的哈里发私下里还要送他两只他亲自驯服的大象。
李泽向他们表达了感谢,用流利的阿拉伯语对他们如今的哈里发曼苏尔进行夸赞,“曼苏尔是大食历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在他的带领下,大食国家即将翻开新的一面。”
事实也确实如此,他将大食首都从大马士革迁到了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神之眼界让这座不起眼的小村庄在短短的十数年内变成万国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成为西方世界的中心。
并且在巴格达营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翻译馆,让它变成一座负有盛名的博物之城,用来承载周边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从此处延伸出阿拉伯民族对其他文明的翻译、吸收。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所引起的这场翻译运动,内容涵盖天文、历法、医学、占卜,修辞、哲学、文学、宗教等等典籍,由供职于宫廷的学者将这些时间跨度巨大的异国文明成果进行阿拉伯语翻译,这些文明分别来自古希腊、古罗马、波斯、古印度、古叙利亚等等国家,最终在巴格达得到整合,迎来新生。
占据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人建立的后倭马亚王朝,和时下由阿拉伯人统治的埃及同样参与了这场运动,后倭马亚王朝的首都科尔多瓦和埃及的首都开罗,与巴格达一起构成了此刻西方世界的繁盛。
大食使者不胜欢欣,亦赞美唐朝的陛下,“唐朝如同埃及一样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在东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陛下像尼罗河河畔雕塑上的法老画像,充满高贵的庄严。”
意即:“您将像埃及法老之于西方百姓那样永存在东方百姓的心中。”
谈话完毕,李泽送他们到门外,雨已经停了,太阳从云层后面钻出来,柔和的春光给春雨浸透过的宫殿楼宇,花草树木镀上一层晶莹剔透的金辉,风清气畅,水洗的蓝天白云倒映在太极殿外地面上的小水洼上,如同一面镜子将蓝天劈开对称的两半,无非是天上的一面很大,地上的一面有点小。
徐直站在殿外稍远的地方,躲在宫墙的阴影下面,一点扭捏地去踢脚下的石子,把它们踩在脚底下轻轻摩擦,墙外伸开的树枝,雨水从嫩绿的春叶上划过,不甚滴落她的衣襟里面,触感有些冰凉。
两个宫婢分别在劝她,“娘娘,快到中午了,进去吧。”
李正己对这一幕早有预见,让她们适时劝解她。
果不其然,徐直踌躇不决,宁愿站在外面直到雨停了都没把伞送进去,还好有衣服拿来当备用的借口,宫婢看着越来越敞亮的太阳无奈道:“再过片刻,天上的太阳会把您的另一份心意也晒化,娘娘白来一趟。”
这个蠢玩意儿,李泽一出来就看到她,自然也见到她手中抱着的衣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故意当着这么多大食使者的面让宫廷禁卫把她请过来。
而且还示意跟着她的宫婢不准帮她拿衣服,徐直只好自己捧着衣服来到他的面前,诚惶诚恐地上了台阶,可是他现在穿着衮服,根本用不到这件衣服,她特别害怕陌生人的眼光,站在他身边也不太自然,在不明就里的外国人看来,此刻她更显得像首次面见天子因而手足无措的民间女子,而非他的妃子或者王后。
大唐的陛下却毫不介意,直言不讳地跟他们讲:“这就是朕的王妃。”
徐直听不懂他们的话,只听懂了李泽让她抬头。面前的阿拉伯人说了很长的一段话,络腮胡胖脸上表情很生动,眼睛里带着诙谐的幽默和明了的探究,徐直抬起头对他们报以腼腆友好的微笑,阿拉伯人用大食的礼数向她致礼,让她想到西方遥远深奥的某种宗教仪式。
徐回对这些规矩很知晓,他像一本行走的万国类书,总是给徐直介绍,他的灵魂很有趣。
李泽用阿拉伯语不知道跟他们说了什么,引起大食使者一阵心照不宣的笑,李泽亦笑,徐直好奇又戒备地看着他们,戒备里面没有掺杂一点恶意,完全是出自对自身的不自信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