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徐直在他身下声嘶力竭地尖叫,但是他并没有当回事,反而把她翻转过来,换了姿势将她所有的呼喊全部堵了回去。
后来她就再也没哭,也没发出一丁点的声音,任由他肆意摆弄发泄。
起初医师来给她诊治,只是诊断出她咽喉受了伤,可能会哑一段时间,至于她腿上的伤和脖颈上的擦伤,跟这个相比还是要小巫见大巫。
她连着好几天不太能开口说话,那几天裴令仪就全心研制治疗她嗓子的药剂,起初她只会暗自垂泪,后来日渐消瘦,夜夜梦魇,无论换了谁来问她,她都说不出一句话,再后来,她连入睡都无法办到了。
这样真的很不对劲,李正己遂去把此事告知李泽,李泽正在筹谋对藩镇用兵之计,他听完面不改色,让李正己回去告诉她:“天底下比她知情识趣的女人多的是,朕不是非她不可,只要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想滚到哪里去绝不干涉。”
“她想跟谁在一起都随意,”他说的煞有其事,对她满是嫌弃,好似这几天不回去突然想明白了一样,不就是区区这么一个女人,也值得他大费周章,如此费心。
陛下漫不经心地说:“回去告诉她,朕不要她了。”
李正己自然不会跟徐直说这么尖刻的话,他换了一种委婉的方式告诉她,然而她听了这些话没有太大反应,就是坐在窗下,双眼吸引着光,朦胧地眨了眨,依旧是说不出话。
李正己再来,李泽才终于打算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去施舍给她两眼。
她虽然现在说不出话,也被梦魇折磨地无法入睡,汤药、膳食难以下咽,却不忘记看书,怀着他的孩子,不吵不闹地坐在窗下,微垂的眉眼温和而平静,柔顺的长发散发着美丽的光泽,明黄色的襦衣赋予她几分艳色,让她有种稚嫩的圣洁。
李泽在门外静静观察了一会儿,在心里思忖:“这不是好好的么,以为装可怜骗他就有用么?”
这种手段真是太拙劣了,他见到这种低劣计谋的频次就跟他父皇皇宫里的女人一样多,他不屑地走进门,走到徐直的面前。
一开口就是高冷地质问她,“你闹够了吗?”
“朕成全你你反而不高兴了?”
他在她身边坐下来,不由自主揽上她的肩,脸颊就自然而然地贴过去,与她的鬓角分开一寸的距离,满含诱哄的语气跟她说:“三娘,你知道后悔了吗?”
“你可认识到跟朕置气的后果?”
徐直反应了一会儿,熟悉的声音才在她头脑里刮起风暴,手中捧着的古书砰然坠地,好几天都没哭的她突然眼泪如雨落。
这种反应看起来就是后悔了,李泽很满意他的软硬兼施收到了效果,适时把她的头贴到自己胸前,一边为她拭泪一边温声劝慰:“又哭什么?”
徐直张了张口,想要尖叫,但是发不出任何音节,被他箍着,怎么也挣扎不开,在他怀中抖得更厉害了。
李泽吻着她的额发,低声在她耳边说:“现在知错还为时不晚。”
徐直抵着他的胸膛,一直在使力推他,力道虽然不大,抗拒的行径却违背了李泽的意愿,让他一时感到不悦,抓住她的双手,将她的小脸抬起来……
她涕泪交流,就连牙齿都在打颤,脖子上的筋络变得特别明显,似乎在极力隐忍着什么,偏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种转变,真的就在一瞬间,他从未有一刻如现在这样后怕过,李泽马上松开她,动作很轻柔地去安抚她,语气里面的紧张也许连他自己都不曾察觉,他问了好几遍:“三娘,你怎么了?”
徐直问不能答,在他怀中止不住地干呕。
太医署的医师全部被叫过来,他们在陛下的威令下一遍一遍给娘娘诊治,一遍又一遍地聚在一起讨论,推演这种病情到底是什么原因。
最后裴令仪站出来回答。
娘娘被喂了一些安眠药,在陛下怀里睡着了,陛下将她放到床上,才步履匆匆走出来,在书房里坐下,示意他说。
裴令仪跪下,不疾不徐道:“起初臣只发现娘娘喉咙受伤,似乎是重物摩擦所致,臣就将研制的特制麻沸散给她用,这种麻沸散无色无味,消疮去毒,并且有镇静止痛的作用,”
“娘娘用完之后,伤口确实有所痊愈,这是外敷。”
“娘娘怀着皇嗣,服用的药剂不宜寒凉,理应温补,而消解创口的药物一向以寒凉为多,臣改良药方,让药物在不相克的情况下,同样能收到收敛伤口的效果。”
“这是内服。”
“外敷,内服双管齐下,药剂用过三贴,按理说娘娘的病体应该就能好全。”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至今可见娘娘的伤口已无大碍。”
“但是娘娘仍然不能开口说话,依臣行医多年的经验诊断,”
言及此处,他的医德又开始作祟,话中带上了几分对故意损害病患身体的人的斥责,“这并不是身体有损造成的后遗症,而且惊吓所致,”
“娘娘不是不能说,理应是她不想说,亦或是想说而不能说,必是受阴影困扰所致的失语症。”
裴令仪毫不委婉地告诉他:“据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娘娘的失语症还伴随着失眠和厌食,陛下如果再如此肆无忌惮,必会威胁到娘娘腹中的皇嗣。”
李泽良久不语,事已至此,他亦不得不承认自己这次对她,属实是有些过分了。
医师们全部退下之后,他再度去看她,看着她的睡颜思索答案,最后在答案在心中隐隐约约浮现的时候,他再次选择了不予承认。
李正己冒着被他迁怒的风险,跪到他的面前跟他说:“臣有一个主意。”
第54章 洛阳(四)
云南脱离大唐将近二十年, 双边的统治者都对彼此十分不满,异牟寻一开始不肯放大唐使者归来,还是在郑回的再三劝说下, 勉强派了六个使者陪同, 而且还是在暂时不动摇南诏吐蕃联盟的基础上,进行的微小试探, 离开之前,再三嘱托不可让吐蕃发现。
大唐对此做出的回应是, 先把南诏的使者抓起来,依旧把他们当做敌对国家对待,不打算接受南诏的示好。
用御史中丞薛云京的话来说:“对于叛徒,大唐希望的是有一天能重新把它攻打下来,而不是就这样将所有的往事一笔勾销。”
“南诏脱离大唐, 撕毁约定,更是在大唐最危难的时候,跟着吐蕃一起多次趁火打劫,除非南诏交出雋州、黎州,异牟寻亲自前来向大唐陛下下跪叩头,此事才能进入议程。”
所以大唐一开始并不感激徐回把南诏使者带回来, 朝中大臣唯一感到惊喜的是, 这是近年来派往吐蕃且能安然回来的第一批使者,尽管只回来了两个人, 可也壮大了唐兵的士气,驱散了多年笼罩在朝中大臣头上的吐蕃人带来的恐怖阴霾。
众臣在给他们加官进爵这件事上是毫无异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但是陛下似乎认为这稍有不妥,好几次上朝都对此事采取回避的态度。
有些臣子擅长揣摩他的意思, 沉吟几次之后在朝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徐学士能回来?”
“入吐蕃大使那么多,哪一波不是我大唐最顶尖的人才,难道是因为徐学士比他们所有人都更聪明吗?还是因为徐学生比他们运气更好?我看不尽然。”
“这其中一定有阴谋。”
李泌此时已接受了李泽拜相的诏令,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位列于殿前,他为人爽快耿直,恢廓大度,通情达理,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与人为善,此刻他居然直接站出来,质问那位谏官:“何故做此言?”
“什么阴谋你说出来,今日你不在此把这件事说明白,以后出使国外的大使都会因为你这句话不敢回来,我国的使者一出去直接等于给外国输送人才。”
“那时候你是不是应该为这件事负全责?”
那位谏官身后的靠山是另一位宰相张载,他并不忌惮李泌,他直接选择回避李泌的假设,接着在自己提起的议题上面发挥他的辩才:“如果徐学士是高于其他使者的人才,依照南诏喜爱引进中原大臣的习惯,异牟寻和郑回不会放他回来。”
“如果徐学士不是高于其他使者的人才,那么他更没有理由能够安然无恙地回来。”
“如果他只是因为运气好才能回来,怎么能够让异牟寻派出六个使臣陪同?而且据剑南递过来的情报,南诏军队全程掩护他们过境。”
“如果南诏此举只是为了跟大唐重修旧好,又为什么要遮遮掩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首先把另一个大唐使臣抛出去顶罪。”
后来她就再也没哭,也没发出一丁点的声音,任由他肆意摆弄发泄。
起初医师来给她诊治,只是诊断出她咽喉受了伤,可能会哑一段时间,至于她腿上的伤和脖颈上的擦伤,跟这个相比还是要小巫见大巫。
她连着好几天不太能开口说话,那几天裴令仪就全心研制治疗她嗓子的药剂,起初她只会暗自垂泪,后来日渐消瘦,夜夜梦魇,无论换了谁来问她,她都说不出一句话,再后来,她连入睡都无法办到了。
这样真的很不对劲,李正己遂去把此事告知李泽,李泽正在筹谋对藩镇用兵之计,他听完面不改色,让李正己回去告诉她:“天底下比她知情识趣的女人多的是,朕不是非她不可,只要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想滚到哪里去绝不干涉。”
“她想跟谁在一起都随意,”他说的煞有其事,对她满是嫌弃,好似这几天不回去突然想明白了一样,不就是区区这么一个女人,也值得他大费周章,如此费心。
陛下漫不经心地说:“回去告诉她,朕不要她了。”
李正己自然不会跟徐直说这么尖刻的话,他换了一种委婉的方式告诉她,然而她听了这些话没有太大反应,就是坐在窗下,双眼吸引着光,朦胧地眨了眨,依旧是说不出话。
李正己再来,李泽才终于打算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去施舍给她两眼。
她虽然现在说不出话,也被梦魇折磨地无法入睡,汤药、膳食难以下咽,却不忘记看书,怀着他的孩子,不吵不闹地坐在窗下,微垂的眉眼温和而平静,柔顺的长发散发着美丽的光泽,明黄色的襦衣赋予她几分艳色,让她有种稚嫩的圣洁。
李泽在门外静静观察了一会儿,在心里思忖:“这不是好好的么,以为装可怜骗他就有用么?”
这种手段真是太拙劣了,他见到这种低劣计谋的频次就跟他父皇皇宫里的女人一样多,他不屑地走进门,走到徐直的面前。
一开口就是高冷地质问她,“你闹够了吗?”
“朕成全你你反而不高兴了?”
他在她身边坐下来,不由自主揽上她的肩,脸颊就自然而然地贴过去,与她的鬓角分开一寸的距离,满含诱哄的语气跟她说:“三娘,你知道后悔了吗?”
“你可认识到跟朕置气的后果?”
徐直反应了一会儿,熟悉的声音才在她头脑里刮起风暴,手中捧着的古书砰然坠地,好几天都没哭的她突然眼泪如雨落。
这种反应看起来就是后悔了,李泽很满意他的软硬兼施收到了效果,适时把她的头贴到自己胸前,一边为她拭泪一边温声劝慰:“又哭什么?”
徐直张了张口,想要尖叫,但是发不出任何音节,被他箍着,怎么也挣扎不开,在他怀中抖得更厉害了。
李泽吻着她的额发,低声在她耳边说:“现在知错还为时不晚。”
徐直抵着他的胸膛,一直在使力推他,力道虽然不大,抗拒的行径却违背了李泽的意愿,让他一时感到不悦,抓住她的双手,将她的小脸抬起来……
她涕泪交流,就连牙齿都在打颤,脖子上的筋络变得特别明显,似乎在极力隐忍着什么,偏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种转变,真的就在一瞬间,他从未有一刻如现在这样后怕过,李泽马上松开她,动作很轻柔地去安抚她,语气里面的紧张也许连他自己都不曾察觉,他问了好几遍:“三娘,你怎么了?”
徐直问不能答,在他怀中止不住地干呕。
太医署的医师全部被叫过来,他们在陛下的威令下一遍一遍给娘娘诊治,一遍又一遍地聚在一起讨论,推演这种病情到底是什么原因。
最后裴令仪站出来回答。
娘娘被喂了一些安眠药,在陛下怀里睡着了,陛下将她放到床上,才步履匆匆走出来,在书房里坐下,示意他说。
裴令仪跪下,不疾不徐道:“起初臣只发现娘娘喉咙受伤,似乎是重物摩擦所致,臣就将研制的特制麻沸散给她用,这种麻沸散无色无味,消疮去毒,并且有镇静止痛的作用,”
“娘娘用完之后,伤口确实有所痊愈,这是外敷。”
“娘娘怀着皇嗣,服用的药剂不宜寒凉,理应温补,而消解创口的药物一向以寒凉为多,臣改良药方,让药物在不相克的情况下,同样能收到收敛伤口的效果。”
“这是内服。”
“外敷,内服双管齐下,药剂用过三贴,按理说娘娘的病体应该就能好全。”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至今可见娘娘的伤口已无大碍。”
“但是娘娘仍然不能开口说话,依臣行医多年的经验诊断,”
言及此处,他的医德又开始作祟,话中带上了几分对故意损害病患身体的人的斥责,“这并不是身体有损造成的后遗症,而且惊吓所致,”
“娘娘不是不能说,理应是她不想说,亦或是想说而不能说,必是受阴影困扰所致的失语症。”
裴令仪毫不委婉地告诉他:“据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娘娘的失语症还伴随着失眠和厌食,陛下如果再如此肆无忌惮,必会威胁到娘娘腹中的皇嗣。”
李泽良久不语,事已至此,他亦不得不承认自己这次对她,属实是有些过分了。
医师们全部退下之后,他再度去看她,看着她的睡颜思索答案,最后在答案在心中隐隐约约浮现的时候,他再次选择了不予承认。
李正己冒着被他迁怒的风险,跪到他的面前跟他说:“臣有一个主意。”
第54章 洛阳(四)
云南脱离大唐将近二十年, 双边的统治者都对彼此十分不满,异牟寻一开始不肯放大唐使者归来,还是在郑回的再三劝说下, 勉强派了六个使者陪同, 而且还是在暂时不动摇南诏吐蕃联盟的基础上,进行的微小试探, 离开之前,再三嘱托不可让吐蕃发现。
大唐对此做出的回应是, 先把南诏的使者抓起来,依旧把他们当做敌对国家对待,不打算接受南诏的示好。
用御史中丞薛云京的话来说:“对于叛徒,大唐希望的是有一天能重新把它攻打下来,而不是就这样将所有的往事一笔勾销。”
“南诏脱离大唐, 撕毁约定,更是在大唐最危难的时候,跟着吐蕃一起多次趁火打劫,除非南诏交出雋州、黎州,异牟寻亲自前来向大唐陛下下跪叩头,此事才能进入议程。”
所以大唐一开始并不感激徐回把南诏使者带回来, 朝中大臣唯一感到惊喜的是, 这是近年来派往吐蕃且能安然回来的第一批使者,尽管只回来了两个人, 可也壮大了唐兵的士气,驱散了多年笼罩在朝中大臣头上的吐蕃人带来的恐怖阴霾。
众臣在给他们加官进爵这件事上是毫无异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但是陛下似乎认为这稍有不妥,好几次上朝都对此事采取回避的态度。
有些臣子擅长揣摩他的意思, 沉吟几次之后在朝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徐学士能回来?”
“入吐蕃大使那么多,哪一波不是我大唐最顶尖的人才,难道是因为徐学士比他们所有人都更聪明吗?还是因为徐学生比他们运气更好?我看不尽然。”
“这其中一定有阴谋。”
李泌此时已接受了李泽拜相的诏令,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位列于殿前,他为人爽快耿直,恢廓大度,通情达理,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与人为善,此刻他居然直接站出来,质问那位谏官:“何故做此言?”
“什么阴谋你说出来,今日你不在此把这件事说明白,以后出使国外的大使都会因为你这句话不敢回来,我国的使者一出去直接等于给外国输送人才。”
“那时候你是不是应该为这件事负全责?”
那位谏官身后的靠山是另一位宰相张载,他并不忌惮李泌,他直接选择回避李泌的假设,接着在自己提起的议题上面发挥他的辩才:“如果徐学士是高于其他使者的人才,依照南诏喜爱引进中原大臣的习惯,异牟寻和郑回不会放他回来。”
“如果徐学士不是高于其他使者的人才,那么他更没有理由能够安然无恙地回来。”
“如果他只是因为运气好才能回来,怎么能够让异牟寻派出六个使臣陪同?而且据剑南递过来的情报,南诏军队全程掩护他们过境。”
“如果南诏此举只是为了跟大唐重修旧好,又为什么要遮遮掩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首先把另一个大唐使臣抛出去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