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娘子 第65节
是前几日去问半山寺一个懂医术的师傅问来的, 更年期妇女适合吃些什么的记录。
虽然师傅懂, 但林夫人有些讳疾忌医,别人自然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别瞎说,严师才能出高徒。林夫人是为我好。”
沈寄一开始是有所图所以对林夫人比较上心。
如今朝夕相对的相处着, 觉出她这个人其实还不错。
虽然严苛却是真心教她, 而且也是命运坎坷。所以便更加的上心。
这个时期的妇女, 本来就容易内分泌失调。
又恰好遇上丧子这等惨事, 再有就是恐怕被夫婿气得伤了心。
这样子一直郁结在心怕是对寿数有碍。
随着日复一日枯燥的训练, 也许是沈寄的态度端正练习认真打动了林夫人, 也或许是她进步还是挺大的, 林夫人脸上终于微微缓和了。
偶尔也能看到一丝小小的笑容。
这天,沈寄用魏大娘教的针法做了个抹额给林夫人送去。
这山上清晨夜间有时候还是挺凉的。
而且林夫人虽然是严师, 但的确也教了她不少东西。
她可是连束脩都没有交,多尽点心也是好的。
“嗯,针脚很是细密。”
好难得的一句肯定!
沈寄很是高兴,“做得不好,夫人不要嫌弃。”
“嗯。”林夫人随手搁下。
“今天府里给我送了做夏装的衣料过来。我看你穿的衣服像是都从成衣店买的,那些不上档次。我只穿家里几个绣娘做的衣服,要买也只在神绣阁定做。你过去,让小芳教你认认那些布料。什么布料做什么衣服最舒服,用什么绣法最合宜,各地出产什么绣品,以及布料相应的价位,这些都要做到心头有数。”
“是。”沈寄过去,由林夫人的贴身丫鬟传授这些知识。
她随身带了个小册子,还做了一只炭笔方便随时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林夫人的话从来不说第二遍,幸亏她练过速记才能记录下来,回去好好的琢磨。
不过,林夫人教的好像在逐渐深入,有时候知识量还挺大的。
这个小芳跟阿玲处得不错,也看到林夫人对沈寄的态度在逐渐软化、亲近。
因此对她还挺客气周到,比魏晖府上的丫头好多了。
处得久了,阿玲也同小芳等人唠嗑,得知她们其实都很希望林夫人回府里去。
这样她们可以和亲人近一些,在府里做事也能多得些赏钱。
当然最好就是林夫人能回去主持中馈,这样她们这些跟着她的下人才能有好的前程。
在这个地方,是不存在仆人挑主人的。
要是生了二心那都叫不忠。
所以,也没人敢申请调岗。
林夫人整个人有些死气沉沉的,也就是近来教授沈寄多了几分人气。
那些下人看在眼底觉得这是好事。
表少爷也只是偶尔上来,待不了多久就离开了。
倒是旁边这位沈姑娘陪着夫人的时候多些。
夫人能就此渐渐恢复活力也说不定。
沈寄早就知道林夫人身边连小芳这等随身的丫鬟都是很有才艺的,不敢小瞧。
于是小芳边说她就边记。
小芳也知道她写字很快,只是不知道她手里那根用布条缠着的、稀奇古怪的笔是怎么捣鼓出来的。
今日又是海量的知识需要回去记诵。
阿玲帮着沈寄把林夫人裁衣剩下的布头各要了一份。
沈寄便直接在上头用炭笔写下名字一起带回去辨认。
做完这些,她和林夫人打个招呼,然后告退出去。
林夫人这才伸手拿起沈寄做的抹额。手艺嘛差强人意,不过心意很难得。
不只是这个抹额,沈寄还通过看书,同庙里师傅讨教,每日里应着气候和她的年纪、身体状况给她做汤,说是药补不如食补。
虽然是有所图,但是能坚持了半个月了,也算是用了心思。
一开始林夫人真的是在折腾沈寄,想让她知难而退。
这样,她对跟她撒了一回娇的徐茂也就交代得过去了。
没成想沈寄的意志这么坚定,学得如此认真,连她都不忍心了。
那傻丫头,为了小魏大人肯做这么多,如果小魏大人负约怎么办?以为当真说了白首不相负就不会负了么?
“今天拎过来的是什么汤?”
“夫人,是花生红枣汤,要趁热喝么?”
“倒一碗端过来吧。”
喝着汤,林夫人决定找机会提醒一下沈寄。
没想到沈寄的反应跟她想得完全不一样,“夫人,我不是为了别人学这些,我是为了我自己。”
林夫人有些不信。
“是真的,即便是我跟您学规矩的初衷也是为了我自己。我要嫁给他做正室夫人,当然不能让他有嫌弃我的机会。不会的我可以学,不懂我可以问。我是为了我自己修炼提升。而且这些东西都是有用的,又不是只为了替他装点门面。”
林夫人看着她眼底的勃勃生气,忍不住道:“此时少年情浓,他能为你弃了石家千金。你就不怕将来,岁月流逝当你容颜不再,而他却可以凭着权势坐拥妙龄佳人,就将你抛到脑后么?”
“怕啊,怎么会不怕。”不管是现在,还是前世,只要是女人都会怕自己成了黄脸婆后地位被取代吧。
可是好像,一直都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沈寄知道的就是努力的提升自己,不让魏楹在前路上和她拉开无法逾越的天堑。
如果那样,其实已经不必他来抛弃她了。
她不能和他并肩,两人距离越来越大,那也到了该分道扬镳的时刻了,硬绑在一起只是折磨彼此。
林夫人听了她说的,有点新奇又有点无奈,“傻瓜,你以为女子可以跟男子一样,顶天立地撑门立户?你还分道扬镳。世道如此,女子就是必须依附男子而生存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父亲、夫婿、儿子,这就是女子的天。”
这个,没法再继续沟通了。
方才阿玲出去了一下,回来的时候脸上笑嘻嘻的。
林夫人还在沈寄也不便问她,等到林夫人离开她才要问就见阿玲变戏法一样的拿出了一封火漆密封的信来。
原来方才老赵头在外头给阿玲使了个眼色她才出去的。
魏楹托镖局的人送了封信回来,送到他手上了。
沈寄一看封面上的字迹,就急急去寻拆信的小刀,转头见阿玲在笑又觉得自己露了急切,有些不好意思的斥道:“笑什么?”
“奴婢出去打络子,姑娘有事再叫奴婢吧。”阿玲笑着退了出去。
沈寄把信拆出来,还挺厚实的有几大张呢。
这信在路上耽搁了十来日,看日期是魏楹刚到魏家就写了的。
开头自然是说了一番路途相思,言辞有些露骨,
沈寄面红耳赤的翻页。
后面讲到他去先见了瘫痪的祖父。
老人家不良于行,说话也不利索。
不过看到他酷似亡父,又知他中进士做探花直接进了翰林院,还是激动的老泪横流。
族里定下三日后的黄道吉日开祠堂改族谱,让他认祖归宗。
之前将他抹去,是因为以为他淹死,又有生父不明的疑窦,族人不愿父亲死后还蒙羞。
可如今他往那里一站,那些个族老便抹着泪激动的说他长得和父亲年轻时一个样,魏氏祖宗庇护云云。
魏楹在腹诽如果他不是如今出人头地,能给魏家挣名声,怕是他们就激动不起来了。
当初就是这些人给他母亲定的沉潭的罪刑,他对他们忿恨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芝麻包子经过这一次大起大落,在人前城府比从前深了许多。
只在自己面前还会这么讲话而已。
想来场面上的话还是讲得很周全的。
然后,提到了他与他二叔的见面。
彼此现在都拿对方没有办法,只是实在是仇深似海没得转圜,因此虚以委蛇都做不到。
末了让沈寄不用担心,他路上遇到些麻烦都化解了,在魏家更加不可能出事。
他如今已是朝廷命官,杀他要冒的风险、要付出的代价都太大,而且魏氏也绝不会让他这个后起之秀出事。
最后说到他去见了魏大娘。
从他第一次会试上榜,魏大娘就不用做粗活了,只是人还是憔悴得厉害。
他这次不管遇到什么阻力,也会把她带离魏家,让她上京来调理身体也好享享清福。
据魏大娘所说,当年她们能离开魏家是有人在暗中相助。
那潭中几日后居然真的浮起过一个同他差不多年岁的小孩尸体。
还提到他的家产。
因为祖父还在,长房、二房还有其他庶出的叔叔还没有分家。
虽然师傅懂, 但林夫人有些讳疾忌医,别人自然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别瞎说,严师才能出高徒。林夫人是为我好。”
沈寄一开始是有所图所以对林夫人比较上心。
如今朝夕相对的相处着, 觉出她这个人其实还不错。
虽然严苛却是真心教她, 而且也是命运坎坷。所以便更加的上心。
这个时期的妇女, 本来就容易内分泌失调。
又恰好遇上丧子这等惨事, 再有就是恐怕被夫婿气得伤了心。
这样子一直郁结在心怕是对寿数有碍。
随着日复一日枯燥的训练, 也许是沈寄的态度端正练习认真打动了林夫人, 也或许是她进步还是挺大的, 林夫人脸上终于微微缓和了。
偶尔也能看到一丝小小的笑容。
这天,沈寄用魏大娘教的针法做了个抹额给林夫人送去。
这山上清晨夜间有时候还是挺凉的。
而且林夫人虽然是严师, 但的确也教了她不少东西。
她可是连束脩都没有交,多尽点心也是好的。
“嗯,针脚很是细密。”
好难得的一句肯定!
沈寄很是高兴,“做得不好,夫人不要嫌弃。”
“嗯。”林夫人随手搁下。
“今天府里给我送了做夏装的衣料过来。我看你穿的衣服像是都从成衣店买的,那些不上档次。我只穿家里几个绣娘做的衣服,要买也只在神绣阁定做。你过去,让小芳教你认认那些布料。什么布料做什么衣服最舒服,用什么绣法最合宜,各地出产什么绣品,以及布料相应的价位,这些都要做到心头有数。”
“是。”沈寄过去,由林夫人的贴身丫鬟传授这些知识。
她随身带了个小册子,还做了一只炭笔方便随时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林夫人的话从来不说第二遍,幸亏她练过速记才能记录下来,回去好好的琢磨。
不过,林夫人教的好像在逐渐深入,有时候知识量还挺大的。
这个小芳跟阿玲处得不错,也看到林夫人对沈寄的态度在逐渐软化、亲近。
因此对她还挺客气周到,比魏晖府上的丫头好多了。
处得久了,阿玲也同小芳等人唠嗑,得知她们其实都很希望林夫人回府里去。
这样她们可以和亲人近一些,在府里做事也能多得些赏钱。
当然最好就是林夫人能回去主持中馈,这样她们这些跟着她的下人才能有好的前程。
在这个地方,是不存在仆人挑主人的。
要是生了二心那都叫不忠。
所以,也没人敢申请调岗。
林夫人整个人有些死气沉沉的,也就是近来教授沈寄多了几分人气。
那些下人看在眼底觉得这是好事。
表少爷也只是偶尔上来,待不了多久就离开了。
倒是旁边这位沈姑娘陪着夫人的时候多些。
夫人能就此渐渐恢复活力也说不定。
沈寄早就知道林夫人身边连小芳这等随身的丫鬟都是很有才艺的,不敢小瞧。
于是小芳边说她就边记。
小芳也知道她写字很快,只是不知道她手里那根用布条缠着的、稀奇古怪的笔是怎么捣鼓出来的。
今日又是海量的知识需要回去记诵。
阿玲帮着沈寄把林夫人裁衣剩下的布头各要了一份。
沈寄便直接在上头用炭笔写下名字一起带回去辨认。
做完这些,她和林夫人打个招呼,然后告退出去。
林夫人这才伸手拿起沈寄做的抹额。手艺嘛差强人意,不过心意很难得。
不只是这个抹额,沈寄还通过看书,同庙里师傅讨教,每日里应着气候和她的年纪、身体状况给她做汤,说是药补不如食补。
虽然是有所图,但是能坚持了半个月了,也算是用了心思。
一开始林夫人真的是在折腾沈寄,想让她知难而退。
这样,她对跟她撒了一回娇的徐茂也就交代得过去了。
没成想沈寄的意志这么坚定,学得如此认真,连她都不忍心了。
那傻丫头,为了小魏大人肯做这么多,如果小魏大人负约怎么办?以为当真说了白首不相负就不会负了么?
“今天拎过来的是什么汤?”
“夫人,是花生红枣汤,要趁热喝么?”
“倒一碗端过来吧。”
喝着汤,林夫人决定找机会提醒一下沈寄。
没想到沈寄的反应跟她想得完全不一样,“夫人,我不是为了别人学这些,我是为了我自己。”
林夫人有些不信。
“是真的,即便是我跟您学规矩的初衷也是为了我自己。我要嫁给他做正室夫人,当然不能让他有嫌弃我的机会。不会的我可以学,不懂我可以问。我是为了我自己修炼提升。而且这些东西都是有用的,又不是只为了替他装点门面。”
林夫人看着她眼底的勃勃生气,忍不住道:“此时少年情浓,他能为你弃了石家千金。你就不怕将来,岁月流逝当你容颜不再,而他却可以凭着权势坐拥妙龄佳人,就将你抛到脑后么?”
“怕啊,怎么会不怕。”不管是现在,还是前世,只要是女人都会怕自己成了黄脸婆后地位被取代吧。
可是好像,一直都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沈寄知道的就是努力的提升自己,不让魏楹在前路上和她拉开无法逾越的天堑。
如果那样,其实已经不必他来抛弃她了。
她不能和他并肩,两人距离越来越大,那也到了该分道扬镳的时刻了,硬绑在一起只是折磨彼此。
林夫人听了她说的,有点新奇又有点无奈,“傻瓜,你以为女子可以跟男子一样,顶天立地撑门立户?你还分道扬镳。世道如此,女子就是必须依附男子而生存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父亲、夫婿、儿子,这就是女子的天。”
这个,没法再继续沟通了。
方才阿玲出去了一下,回来的时候脸上笑嘻嘻的。
林夫人还在沈寄也不便问她,等到林夫人离开她才要问就见阿玲变戏法一样的拿出了一封火漆密封的信来。
原来方才老赵头在外头给阿玲使了个眼色她才出去的。
魏楹托镖局的人送了封信回来,送到他手上了。
沈寄一看封面上的字迹,就急急去寻拆信的小刀,转头见阿玲在笑又觉得自己露了急切,有些不好意思的斥道:“笑什么?”
“奴婢出去打络子,姑娘有事再叫奴婢吧。”阿玲笑着退了出去。
沈寄把信拆出来,还挺厚实的有几大张呢。
这信在路上耽搁了十来日,看日期是魏楹刚到魏家就写了的。
开头自然是说了一番路途相思,言辞有些露骨,
沈寄面红耳赤的翻页。
后面讲到他去先见了瘫痪的祖父。
老人家不良于行,说话也不利索。
不过看到他酷似亡父,又知他中进士做探花直接进了翰林院,还是激动的老泪横流。
族里定下三日后的黄道吉日开祠堂改族谱,让他认祖归宗。
之前将他抹去,是因为以为他淹死,又有生父不明的疑窦,族人不愿父亲死后还蒙羞。
可如今他往那里一站,那些个族老便抹着泪激动的说他长得和父亲年轻时一个样,魏氏祖宗庇护云云。
魏楹在腹诽如果他不是如今出人头地,能给魏家挣名声,怕是他们就激动不起来了。
当初就是这些人给他母亲定的沉潭的罪刑,他对他们忿恨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芝麻包子经过这一次大起大落,在人前城府比从前深了许多。
只在自己面前还会这么讲话而已。
想来场面上的话还是讲得很周全的。
然后,提到了他与他二叔的见面。
彼此现在都拿对方没有办法,只是实在是仇深似海没得转圜,因此虚以委蛇都做不到。
末了让沈寄不用担心,他路上遇到些麻烦都化解了,在魏家更加不可能出事。
他如今已是朝廷命官,杀他要冒的风险、要付出的代价都太大,而且魏氏也绝不会让他这个后起之秀出事。
最后说到他去见了魏大娘。
从他第一次会试上榜,魏大娘就不用做粗活了,只是人还是憔悴得厉害。
他这次不管遇到什么阻力,也会把她带离魏家,让她上京来调理身体也好享享清福。
据魏大娘所说,当年她们能离开魏家是有人在暗中相助。
那潭中几日后居然真的浮起过一个同他差不多年岁的小孩尸体。
还提到他的家产。
因为祖父还在,长房、二房还有其他庶出的叔叔还没有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