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娘子 第136节
沈寄从老太爷手里接过, 轻飘飘的。
她估计是银票, 乖巧的磕了头, “谢祖父!”
一边掏出袖袋里的一叠纸来,“祖父, 这是魏大哥担心您的身体,查阅医书誊抄的药膳食谱。您让人看看能不能用得上?”
魏老太爷有些吃惊。
这个孙儿对他其实不无怨言的。
毕竟自己在他母亲出事时没有伸出援手,想不到还能如此用心。
魏楹摸摸鼻子,“是小寄的主意。”
之所以送药膳食谱而不是送什么补品,是怕老爷子万一吃了出状况,回头二房栽到他头上。
老太爷就着管家的手看着那些食谱,眼底有点疑惑,“楹儿,这是你抄的?”
“不是,是小寄抄的。”
实际上这事从头到尾都是沈寄包办的,他不过是一张纸、一张纸的看过而已。
“你们起来吧。一路风尘仆仆,先下去歇着。回头吃晚饭再过来。”
老太爷看沈寄一眼,“字不错!”
跟楹儿的字体很像。不过自有其风骨,还透着一股灵气。
“谢祖父夸奖。”
“你们先回去歇着,晚上过来主院一起吃饭。”
“是,孙儿(孙媳)告退。”
“爹,那我也回去吧?”十五叔赶紧出声。
他们走了可又只剩他一个人听训了。
“你就在这里老实呆着。”
魏楹和沈寄甚有默契的又弯腰给十五叔行礼,“侄儿(侄媳)告退。”
十五叔气结,你们这不是衬托我无礼么?
平日里没见你们两口子对我这么守礼过。
出去之后,左右无人,魏楹问沈寄,“给的你什么?”
这声音,听着有点不满啊。
“我估着是银票。”沈寄倒是挺满意。
她小声道:“难道你还想着他老人家能把祖母戴过的什么首饰给我啊。”
“不该么?有些东西本来就该给长孙媳的。”
这个样子给银票,分明是在不满他把一万两直接给了沈寄做嫁妆。
然后聘礼又都给了她自己收着,等于把大半身家转移到沈寄名下了。
看魏楹要往外走了,沈寄拉住他,“先别忙走,我还带了见面礼送人的。”
沈寄得了张银票,不过自己也送出去几分礼。
老太爷身边的陈姨娘、葛姨娘她都投其所好备了厚礼。
连老太爷身边的老管家都送了礼。
待他们出去,陈姨娘对葛姨娘道:“这位大奶奶不简单呢。这送礼是送到我心坎上了。瞧这玉的水头多好!”
“这回热闹了。”陈姨娘点头。
长房的院子离主院不远,走过一条长廊转个弯就到了。
沈寄抬头看着上头的牌匾上写着‘梨香院’三个大字。
“这是父亲当年题的。”
“哦,父亲的字真好。”
“小寄,我跟你讲过,之前这个院子也被收了回去。二夫人安排了四户人住在里头,都是叔婶还有堂弟堂妹。我上次来也只来得及把父母亲住过的正房要了回来。前头还住了三户人,二夫人说是尽快安排他们搬走。可是我估计没有动静。她肯定说到处房屋都紧张,留着要恶心咱们呢。”
沈寄指指里头,愕然道:“还有这种事啊!”
“嗯。”魏楹很郁闷的应了一声。
他急着走,而且也不好在房屋没有安排出来的情况下赶那三户人走。
这几十年开枝散叶的,祖宅也是有些安置不小了。
沈寄看看里头走动的人还真不少,估计是还住在这里呢。
“是哪个房头的叔婶弟妹啊?”
“之前是三房占了正房。另两进被分隔开来,给了隔房的叔婶。如今三房已经搬离了。”
三房是嫡支,而且和二夫人交好。
不然也不可能把这么好的院子分给他们。
他们要另外找一处院子安置还是不难的。
沈寄蹙眉,好好的一个院子就这么分隔的七零八落的。
而且他们要进正房,还得从侧门进。
不然就得从别人家旁边的道上穿过。
这叫什么事啊?
说个话都不能大声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人进来听到了。
“委屈你了。好在,咱们只住几日就要走的。”
沈寄有点无语,这咋像跟人合租的感觉呢。
这么一直拖着,二夫人就是恶心他们呢。
路上遇到几个小孩子,看到魏楹都过来行礼叫‘大哥’。
他指着沈寄道:“这是你们大嫂。”
“大嫂好!”几个小孩子笑着招呼。
“弟弟妹妹们好。”沈寄抓了一把糖果给他们。
心头却在咆哮,这根本就被住成了大杂院嘛。
原本‘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意境被破坏的渣都不剩了。
二夫人一定是故意的。
好容易走到里头的第三进正房,沈寄一点赏景的心思都没有了。
魏楹赧然道:“休息一下吧。晚上肯定是一大家子到松鹤院用晚饭,还得打起精神来。”
沈寄拍了拍额头,然后进去。
外头下人们在他们去主院的时候已经把东西一箱箱往里搬了。
进去阿玲便给他们二人沏了热茶,她在和季白一起清点沈寄的东西。
刚打发季白去前头要的热水回来。
挽翠则在外头指挥老宅的婆子们搬东西,顾妈妈年纪大了车马劳顿在歇气。
采蓝则和姹紫一起收拾着她们屋子里的东西。
“不用拿出来,过不了几日就要原样带走的。”
阿玲点头,“是。床上已经收拾好了,要不然爷和奶奶歇个午觉?”
“嗯,你们出去帮忙吧。对了,正房的小厨房给我收拾出来,碳什么的也不用去大厨房要了,上街买去还省事些。省得想喝口热茶、洗个澡还得去别处要水去。”
现在屋里烧着的碳,也是他们自己带来的炭盆和银丝碳。
在这里没分家什么都是按份领取。
方才阿玲看了看,那送来的可不是什么好碳,正好拿到小厨房烧火。
“奶奶,挽翠姐已经托看宅子的明叔去买了。知道奶奶最烦什么都问人讨了。”
要不是这几日是过年,肯定是吃大锅饭,沈寄都想自己开火了。
不然这么冷的天如果等着大厨房送饭菜来,都不知冷成什么样了。
待阿玲带上门出去,沈寄盘腿上榻。
她径自打开了老太爷给的红包,里头是五百两的银票。
她拿着问魏楹,“既然老太爷能给我这么多做见面礼,怎么不再置些房产呢。”
这里一套房子也就是两三百两的样子吧。
他们在主屋卧室说话,还是可以稍微说点私房话的。
前头的人总不能随意就靠近了这里。
在屋子外头可就得注意了。
魏楹还是对这份见面礼不太满意。
闻言道:“儿孙太多,如果都说住的屋子不够大,都吵着要买房产,老太爷有再多私房也不够的。”
这倒也是啊,那不知足的能把家产都要完。
沈寄拿着银票道:“咱贴补一些,买三套房子把那些人搬出去吧?大不了房契送给他们。”
魏楹倒在一旁道:“你看着办。只是咱们就呆几日,来得及么?而且大过年的让人搬,回头又惹那么多闲话。”
“托人办吧,要不然就留两个人来办这事。回头我让顾妈妈去和几个婶娘唠唠家常。谁不想有自己的房子住啊。白送他们一套,家里的份额又留着以后可以多分一份,何乐而不为?而且他们这男男女女的,孩子又这么多。现在还好,再过两年孩子都长大了怎么安置。回头她们想要哪处只要不过分咱们就买了给他们好了。然后,把那些隔断的墙都拆了,还父亲母亲住时的旧模样。”
魏楹想了想,露出点温馨的笑意,“好!”
这个样子隔断开的院子,根本不是他模糊记忆里的家。
买三套房子大概也要千两,二夫人是没想到小寄会这么大气吧。
她估计是银票, 乖巧的磕了头, “谢祖父!”
一边掏出袖袋里的一叠纸来,“祖父, 这是魏大哥担心您的身体,查阅医书誊抄的药膳食谱。您让人看看能不能用得上?”
魏老太爷有些吃惊。
这个孙儿对他其实不无怨言的。
毕竟自己在他母亲出事时没有伸出援手,想不到还能如此用心。
魏楹摸摸鼻子,“是小寄的主意。”
之所以送药膳食谱而不是送什么补品,是怕老爷子万一吃了出状况,回头二房栽到他头上。
老太爷就着管家的手看着那些食谱,眼底有点疑惑,“楹儿,这是你抄的?”
“不是,是小寄抄的。”
实际上这事从头到尾都是沈寄包办的,他不过是一张纸、一张纸的看过而已。
“你们起来吧。一路风尘仆仆,先下去歇着。回头吃晚饭再过来。”
老太爷看沈寄一眼,“字不错!”
跟楹儿的字体很像。不过自有其风骨,还透着一股灵气。
“谢祖父夸奖。”
“你们先回去歇着,晚上过来主院一起吃饭。”
“是,孙儿(孙媳)告退。”
“爹,那我也回去吧?”十五叔赶紧出声。
他们走了可又只剩他一个人听训了。
“你就在这里老实呆着。”
魏楹和沈寄甚有默契的又弯腰给十五叔行礼,“侄儿(侄媳)告退。”
十五叔气结,你们这不是衬托我无礼么?
平日里没见你们两口子对我这么守礼过。
出去之后,左右无人,魏楹问沈寄,“给的你什么?”
这声音,听着有点不满啊。
“我估着是银票。”沈寄倒是挺满意。
她小声道:“难道你还想着他老人家能把祖母戴过的什么首饰给我啊。”
“不该么?有些东西本来就该给长孙媳的。”
这个样子给银票,分明是在不满他把一万两直接给了沈寄做嫁妆。
然后聘礼又都给了她自己收着,等于把大半身家转移到沈寄名下了。
看魏楹要往外走了,沈寄拉住他,“先别忙走,我还带了见面礼送人的。”
沈寄得了张银票,不过自己也送出去几分礼。
老太爷身边的陈姨娘、葛姨娘她都投其所好备了厚礼。
连老太爷身边的老管家都送了礼。
待他们出去,陈姨娘对葛姨娘道:“这位大奶奶不简单呢。这送礼是送到我心坎上了。瞧这玉的水头多好!”
“这回热闹了。”陈姨娘点头。
长房的院子离主院不远,走过一条长廊转个弯就到了。
沈寄抬头看着上头的牌匾上写着‘梨香院’三个大字。
“这是父亲当年题的。”
“哦,父亲的字真好。”
“小寄,我跟你讲过,之前这个院子也被收了回去。二夫人安排了四户人住在里头,都是叔婶还有堂弟堂妹。我上次来也只来得及把父母亲住过的正房要了回来。前头还住了三户人,二夫人说是尽快安排他们搬走。可是我估计没有动静。她肯定说到处房屋都紧张,留着要恶心咱们呢。”
沈寄指指里头,愕然道:“还有这种事啊!”
“嗯。”魏楹很郁闷的应了一声。
他急着走,而且也不好在房屋没有安排出来的情况下赶那三户人走。
这几十年开枝散叶的,祖宅也是有些安置不小了。
沈寄看看里头走动的人还真不少,估计是还住在这里呢。
“是哪个房头的叔婶弟妹啊?”
“之前是三房占了正房。另两进被分隔开来,给了隔房的叔婶。如今三房已经搬离了。”
三房是嫡支,而且和二夫人交好。
不然也不可能把这么好的院子分给他们。
他们要另外找一处院子安置还是不难的。
沈寄蹙眉,好好的一个院子就这么分隔的七零八落的。
而且他们要进正房,还得从侧门进。
不然就得从别人家旁边的道上穿过。
这叫什么事啊?
说个话都不能大声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人进来听到了。
“委屈你了。好在,咱们只住几日就要走的。”
沈寄有点无语,这咋像跟人合租的感觉呢。
这么一直拖着,二夫人就是恶心他们呢。
路上遇到几个小孩子,看到魏楹都过来行礼叫‘大哥’。
他指着沈寄道:“这是你们大嫂。”
“大嫂好!”几个小孩子笑着招呼。
“弟弟妹妹们好。”沈寄抓了一把糖果给他们。
心头却在咆哮,这根本就被住成了大杂院嘛。
原本‘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意境被破坏的渣都不剩了。
二夫人一定是故意的。
好容易走到里头的第三进正房,沈寄一点赏景的心思都没有了。
魏楹赧然道:“休息一下吧。晚上肯定是一大家子到松鹤院用晚饭,还得打起精神来。”
沈寄拍了拍额头,然后进去。
外头下人们在他们去主院的时候已经把东西一箱箱往里搬了。
进去阿玲便给他们二人沏了热茶,她在和季白一起清点沈寄的东西。
刚打发季白去前头要的热水回来。
挽翠则在外头指挥老宅的婆子们搬东西,顾妈妈年纪大了车马劳顿在歇气。
采蓝则和姹紫一起收拾着她们屋子里的东西。
“不用拿出来,过不了几日就要原样带走的。”
阿玲点头,“是。床上已经收拾好了,要不然爷和奶奶歇个午觉?”
“嗯,你们出去帮忙吧。对了,正房的小厨房给我收拾出来,碳什么的也不用去大厨房要了,上街买去还省事些。省得想喝口热茶、洗个澡还得去别处要水去。”
现在屋里烧着的碳,也是他们自己带来的炭盆和银丝碳。
在这里没分家什么都是按份领取。
方才阿玲看了看,那送来的可不是什么好碳,正好拿到小厨房烧火。
“奶奶,挽翠姐已经托看宅子的明叔去买了。知道奶奶最烦什么都问人讨了。”
要不是这几日是过年,肯定是吃大锅饭,沈寄都想自己开火了。
不然这么冷的天如果等着大厨房送饭菜来,都不知冷成什么样了。
待阿玲带上门出去,沈寄盘腿上榻。
她径自打开了老太爷给的红包,里头是五百两的银票。
她拿着问魏楹,“既然老太爷能给我这么多做见面礼,怎么不再置些房产呢。”
这里一套房子也就是两三百两的样子吧。
他们在主屋卧室说话,还是可以稍微说点私房话的。
前头的人总不能随意就靠近了这里。
在屋子外头可就得注意了。
魏楹还是对这份见面礼不太满意。
闻言道:“儿孙太多,如果都说住的屋子不够大,都吵着要买房产,老太爷有再多私房也不够的。”
这倒也是啊,那不知足的能把家产都要完。
沈寄拿着银票道:“咱贴补一些,买三套房子把那些人搬出去吧?大不了房契送给他们。”
魏楹倒在一旁道:“你看着办。只是咱们就呆几日,来得及么?而且大过年的让人搬,回头又惹那么多闲话。”
“托人办吧,要不然就留两个人来办这事。回头我让顾妈妈去和几个婶娘唠唠家常。谁不想有自己的房子住啊。白送他们一套,家里的份额又留着以后可以多分一份,何乐而不为?而且他们这男男女女的,孩子又这么多。现在还好,再过两年孩子都长大了怎么安置。回头她们想要哪处只要不过分咱们就买了给他们好了。然后,把那些隔断的墙都拆了,还父亲母亲住时的旧模样。”
魏楹想了想,露出点温馨的笑意,“好!”
这个样子隔断开的院子,根本不是他模糊记忆里的家。
买三套房子大概也要千两,二夫人是没想到小寄会这么大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