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姜屿摇摇头,亮出另外一只手上一直捏着的信封:“我是来送邀请函的,这花只是顺便讨你开心。”
“什么邀请函?”付雨宁装傻地明知故问。
自己公司都已经义务帮姜屿的开幕展揽了所有宣传的活儿,大概现在的姜屿都不如付雨宁清楚自己展览的各个时间节点。
“我工作室的开幕展。”
“全都弄好了?”
“大差不差。”
“还要继续在展厅里睡纸板吗?”
“顾青怎么什么都跟你说!”
付雨宁从姜屿手里接过信封,拿在手里竟然有点厚,不像一两张门票的正常厚度。
于是开玩笑问他:“怎么?这么厚,里面塞了车马费?看完得给你发两篇公关稿,帮你美言几句?”
“不是,多给了你几张票,可以请你的朋友和同事,还有你妈妈和小姨去玩。”
姜屿工作室开幕展的Opening也是媒体导览场,开幕当日不对外开放,只接受邀请函入场,时间安排在三天后的周五下午。
送完花和邀请函,姜屿问他:“你今晚有空吗?”
“什么事?”
姜屿没应声,先在付雨宁办公室里环视一圈,最后抽下了花店绑在蝴蝶兰上的常规装饰卡片,上面公事公办打印着花店logo和slogan。
姜屿把它翻了个面,随手拿过付雨宁桌上的一只黑色中性笔,站在办公桌边,稍弯下点腰,三下五除二就在卡片上画出一直展翅的蝴蝶,接着又在右下角潇洒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然后,他修长的手指带着卡片在桌面上旋转半圈,变成朝向付雨宁的方向。
姜屿把卡片推到付雨宁面前,学他曲起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
“超前点映,摄影师本人导览专场,仅对你一人开放,就在今晚。”
说完,姜屿曲起的指节没有立刻伸直,而是抬起,上移,最终落到付雨宁的鼻梁上,轻轻刮了刮他的鼻尖。
血色瞬间从付雨宁耳根炸开,漫延上脸颊两侧。
罪魁祸首还佯装不知情,只问他:“宁宁,你很热吗?”
付雨宁以为姜屿会等他下班,然后两个人一起直接过去他的工作室,但是姜屿却说还有事,摆摆手就先走了,只说晚上再见。
姜屿走了,付雨宁看着他留在办公室里的幻彩蝴蝶兰和刚刚DIY的邀请函,莫名其妙笑了好一阵子。
然后一直在旁边会议室开会的冤大头梁煜就收到他的微信:
【YU:今晚的酒局只能你一个人去了,我有事。】
【煜煜煜煜煜:啊啊啊啊啊啊啊补药啊!】
晚上,忙完工作的付雨宁到姜屿工作室所在的创意产业园区里停好车,准时准点出现在姜屿工作室门口。
因为姜屿一直保密,说要给他惊喜,所以这才是他第一次来姜屿的工作室。
九点过,天已经黑尽了,C市的夏夜晚风潮湿且闷热,像一张绵密的网往人身上扑。
付雨宁站在姜屿工作室门口,发现工作室的门头像一个突出的深蓝色盒子。
宽大的全自动感应玻璃门和落地窗共同构成了一个规整的画框,框住了工作室的入口。
入口处视线的尽头是一面打着暖光的白墙,上面正中的位置挂着一幅摄影作品,远远看去像一片起伏的红色山脉。
作品前放置了一把不规则石材打造的黑色座椅,姜屿正坐在上面,背对着门口,看墙上挂的照片。
他换过身衣服,穿着一件蓝白条纹的衬衫,跟他工作室的深蓝外墙相得益彰。
付雨宁静静看着,过去的如此多年里,他去过一些有姜屿作品的摄影展,但是从未去过姜屿在B市的工作室,更没去过工作室里的私人画廊。
他从没设想过有一天,姜屿会把工作室搬到C市,搬来离他家如此之近的地方。
这个画框框住的画面实在美好。
承认吧,这幅画,是他最想要的,起码曾经是。
他会把它挂进心里,正中最黄金的展示位,只留给他自己一人独享。
但那都只是想象,此时真的站在门口的付雨宁,明显有些近乡情怯。
他害怕往前迈出那一步。
活生生的姜屿和他漂亮的工作室就摆在他面前,他却不敢走近。
他怕惊动自动感应的玻璃门,他怕姜屿突然回头。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有点想落荒而逃。
曾经他爱姜屿的时候,把他神塑在心中珍爱,却从未觉得姜屿向他打开过心扉。
即便两个人交叠在柔软的床单上,亲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也没觉得自己与姜屿贴得有多近。
赤裸相见容易,心心相应却难得。
当然,这也要怪那段青春恋爱毛毛躁躁又实在太短。
反倒是后来这些年,他和姜屿分开后已经很久没再见过。
但每次站在大大小小的美术馆或画廊里,站在姜屿拍出的那些摄影作品面前时,付雨宁反倒觉得自己离姜屿近了些。
以前的姜屿,伏在他身上,两个人的热息彼此焦灼的时候,他也猜不到姜屿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高兴还是不高兴。
可站在姜屿的作品前时,完全搞不懂艺术的付雨宁却反而能看懂姜屿的表达,能感受到彼时彼地姜屿的感受。
可能摄影师对快门比对恋人慷慨,对镜头比对爱人真诚。
所以付雨宁有点害怕走进姜屿如今全情全意的内心,他知道姜屿的工作室里,只会展出这个。
老社区改建成创意园区的时候,保留下了那些枝繁叶茂的高大老槐树,所以园区里的绿化和生态都很好。
不知道藏在哪儿的什么鸟突然惊叫了一声,吓得付雨宁一回神。
这动静同样也引得坐在画廊里的姜屿一下转头看过来,正好对上楞楞站在门外发呆的付雨宁。
时间好像再次回到了那个课间,转身回头的姜屿。
经过数十年的岁月,早就褪尽了十八岁时的青涩,周身却仍旧散发出轻盈的天真。
这份天真被裹在敞开的蓝白条纹衬衫里,轻而易举就在付雨宁心里又炸出一场烟花。
有人吃一堑长一智,有人只会反反复复爱上那唯一的一朵云,唯一的一朵玫瑰。
因为我每天都在注视它,长久的注视,用所有眼神和念想浇灌,所以它疯长着我的疯长。
所以他是他,他更是我。
他全然没有参与我的人生,却又参与了我人生的所有。
“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儿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暗淡了,我就怕了。”
因为我看待一切的目光,一切行为的目的,都被那一点疼痛影响。
“爱他,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
付雨宁心里又回荡起多年前看得他昏昏欲睡的那部话剧里的台词。
转头发现了付雨宁的姜屿立即起身,向玻璃门外的付雨宁走过来。
“你怎么不直接进来?”
付雨宁眨了眨眼睛,调整了一下呼吸才说:“你工作室从外面看很好看。”
姜屿转到他身边,跟他的视角保持一致。
工作室沉静的蓝色墙面是姜屿亲自拿着色卡和刷墙师傅一起调出来的,玻璃橱窗里是暖色的灯光和他自己的作品。
他就这么和付雨宁站在一起,看着看着,竟然看出了某种安心。
周遭一片黑暗里,两道呼吸,两道心跳。
姜屿觉得自己好像能听见付雨宁的心跳,又觉得自己的心脏早就忘了自己的节奏,也跟随着付雨宁的心跳,变成他的节奏。
姜屿满心期待中又惶惶然,这个工作室,这个私人画廊,包括这场展,都是他最后的手段了。
他没有更好的办法,也没有更拿得出手的东西,能向付雨宁表白,向付雨宁投诚,向付雨宁展露和表达他的所有。
语言无法抵达所有地方,更不能准确描述复杂的情感。
所以敞开的作品是敞开的心。
摄影作品一经展出,就是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人观看。
每个观看者的解读,或者误读,姜屿都只觉得那是艺术的使命。
但唯独袒露给付雨宁看,倒像是要倒出那颗一直藏着的,反复遮掩修饰的心。
姜屿不知道它倒映在付雨宁眼中丑陋与否,不知道付雨宁心中会作何解读与反应。
观众的反馈是艺术的使命,但付雨宁的反馈却是姜屿的命。
开幕展里展出的全是姜屿之前专门去川西采风拍摄的作品。这些作品全部都拍摄于已经走进创作瓶颈多年,被幻视缠身,又重新见到付雨宁之后。
滋养艺术的绝不是艺术本身,更不可能是那些抽象的理论,虚无的主义。
唯一能滋养艺术的,只有情感。
能滋养姜屿的情感付雨宁早就给过,只是那时候的姜屿漠然,漠然是因为不懂得。
“什么邀请函?”付雨宁装傻地明知故问。
自己公司都已经义务帮姜屿的开幕展揽了所有宣传的活儿,大概现在的姜屿都不如付雨宁清楚自己展览的各个时间节点。
“我工作室的开幕展。”
“全都弄好了?”
“大差不差。”
“还要继续在展厅里睡纸板吗?”
“顾青怎么什么都跟你说!”
付雨宁从姜屿手里接过信封,拿在手里竟然有点厚,不像一两张门票的正常厚度。
于是开玩笑问他:“怎么?这么厚,里面塞了车马费?看完得给你发两篇公关稿,帮你美言几句?”
“不是,多给了你几张票,可以请你的朋友和同事,还有你妈妈和小姨去玩。”
姜屿工作室开幕展的Opening也是媒体导览场,开幕当日不对外开放,只接受邀请函入场,时间安排在三天后的周五下午。
送完花和邀请函,姜屿问他:“你今晚有空吗?”
“什么事?”
姜屿没应声,先在付雨宁办公室里环视一圈,最后抽下了花店绑在蝴蝶兰上的常规装饰卡片,上面公事公办打印着花店logo和slogan。
姜屿把它翻了个面,随手拿过付雨宁桌上的一只黑色中性笔,站在办公桌边,稍弯下点腰,三下五除二就在卡片上画出一直展翅的蝴蝶,接着又在右下角潇洒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然后,他修长的手指带着卡片在桌面上旋转半圈,变成朝向付雨宁的方向。
姜屿把卡片推到付雨宁面前,学他曲起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
“超前点映,摄影师本人导览专场,仅对你一人开放,就在今晚。”
说完,姜屿曲起的指节没有立刻伸直,而是抬起,上移,最终落到付雨宁的鼻梁上,轻轻刮了刮他的鼻尖。
血色瞬间从付雨宁耳根炸开,漫延上脸颊两侧。
罪魁祸首还佯装不知情,只问他:“宁宁,你很热吗?”
付雨宁以为姜屿会等他下班,然后两个人一起直接过去他的工作室,但是姜屿却说还有事,摆摆手就先走了,只说晚上再见。
姜屿走了,付雨宁看着他留在办公室里的幻彩蝴蝶兰和刚刚DIY的邀请函,莫名其妙笑了好一阵子。
然后一直在旁边会议室开会的冤大头梁煜就收到他的微信:
【YU:今晚的酒局只能你一个人去了,我有事。】
【煜煜煜煜煜:啊啊啊啊啊啊啊补药啊!】
晚上,忙完工作的付雨宁到姜屿工作室所在的创意产业园区里停好车,准时准点出现在姜屿工作室门口。
因为姜屿一直保密,说要给他惊喜,所以这才是他第一次来姜屿的工作室。
九点过,天已经黑尽了,C市的夏夜晚风潮湿且闷热,像一张绵密的网往人身上扑。
付雨宁站在姜屿工作室门口,发现工作室的门头像一个突出的深蓝色盒子。
宽大的全自动感应玻璃门和落地窗共同构成了一个规整的画框,框住了工作室的入口。
入口处视线的尽头是一面打着暖光的白墙,上面正中的位置挂着一幅摄影作品,远远看去像一片起伏的红色山脉。
作品前放置了一把不规则石材打造的黑色座椅,姜屿正坐在上面,背对着门口,看墙上挂的照片。
他换过身衣服,穿着一件蓝白条纹的衬衫,跟他工作室的深蓝外墙相得益彰。
付雨宁静静看着,过去的如此多年里,他去过一些有姜屿作品的摄影展,但是从未去过姜屿在B市的工作室,更没去过工作室里的私人画廊。
他从没设想过有一天,姜屿会把工作室搬到C市,搬来离他家如此之近的地方。
这个画框框住的画面实在美好。
承认吧,这幅画,是他最想要的,起码曾经是。
他会把它挂进心里,正中最黄金的展示位,只留给他自己一人独享。
但那都只是想象,此时真的站在门口的付雨宁,明显有些近乡情怯。
他害怕往前迈出那一步。
活生生的姜屿和他漂亮的工作室就摆在他面前,他却不敢走近。
他怕惊动自动感应的玻璃门,他怕姜屿突然回头。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有点想落荒而逃。
曾经他爱姜屿的时候,把他神塑在心中珍爱,却从未觉得姜屿向他打开过心扉。
即便两个人交叠在柔软的床单上,亲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也没觉得自己与姜屿贴得有多近。
赤裸相见容易,心心相应却难得。
当然,这也要怪那段青春恋爱毛毛躁躁又实在太短。
反倒是后来这些年,他和姜屿分开后已经很久没再见过。
但每次站在大大小小的美术馆或画廊里,站在姜屿拍出的那些摄影作品面前时,付雨宁反倒觉得自己离姜屿近了些。
以前的姜屿,伏在他身上,两个人的热息彼此焦灼的时候,他也猜不到姜屿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高兴还是不高兴。
可站在姜屿的作品前时,完全搞不懂艺术的付雨宁却反而能看懂姜屿的表达,能感受到彼时彼地姜屿的感受。
可能摄影师对快门比对恋人慷慨,对镜头比对爱人真诚。
所以付雨宁有点害怕走进姜屿如今全情全意的内心,他知道姜屿的工作室里,只会展出这个。
老社区改建成创意园区的时候,保留下了那些枝繁叶茂的高大老槐树,所以园区里的绿化和生态都很好。
不知道藏在哪儿的什么鸟突然惊叫了一声,吓得付雨宁一回神。
这动静同样也引得坐在画廊里的姜屿一下转头看过来,正好对上楞楞站在门外发呆的付雨宁。
时间好像再次回到了那个课间,转身回头的姜屿。
经过数十年的岁月,早就褪尽了十八岁时的青涩,周身却仍旧散发出轻盈的天真。
这份天真被裹在敞开的蓝白条纹衬衫里,轻而易举就在付雨宁心里又炸出一场烟花。
有人吃一堑长一智,有人只会反反复复爱上那唯一的一朵云,唯一的一朵玫瑰。
因为我每天都在注视它,长久的注视,用所有眼神和念想浇灌,所以它疯长着我的疯长。
所以他是他,他更是我。
他全然没有参与我的人生,却又参与了我人生的所有。
“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儿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暗淡了,我就怕了。”
因为我看待一切的目光,一切行为的目的,都被那一点疼痛影响。
“爱他,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
付雨宁心里又回荡起多年前看得他昏昏欲睡的那部话剧里的台词。
转头发现了付雨宁的姜屿立即起身,向玻璃门外的付雨宁走过来。
“你怎么不直接进来?”
付雨宁眨了眨眼睛,调整了一下呼吸才说:“你工作室从外面看很好看。”
姜屿转到他身边,跟他的视角保持一致。
工作室沉静的蓝色墙面是姜屿亲自拿着色卡和刷墙师傅一起调出来的,玻璃橱窗里是暖色的灯光和他自己的作品。
他就这么和付雨宁站在一起,看着看着,竟然看出了某种安心。
周遭一片黑暗里,两道呼吸,两道心跳。
姜屿觉得自己好像能听见付雨宁的心跳,又觉得自己的心脏早就忘了自己的节奏,也跟随着付雨宁的心跳,变成他的节奏。
姜屿满心期待中又惶惶然,这个工作室,这个私人画廊,包括这场展,都是他最后的手段了。
他没有更好的办法,也没有更拿得出手的东西,能向付雨宁表白,向付雨宁投诚,向付雨宁展露和表达他的所有。
语言无法抵达所有地方,更不能准确描述复杂的情感。
所以敞开的作品是敞开的心。
摄影作品一经展出,就是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人观看。
每个观看者的解读,或者误读,姜屿都只觉得那是艺术的使命。
但唯独袒露给付雨宁看,倒像是要倒出那颗一直藏着的,反复遮掩修饰的心。
姜屿不知道它倒映在付雨宁眼中丑陋与否,不知道付雨宁心中会作何解读与反应。
观众的反馈是艺术的使命,但付雨宁的反馈却是姜屿的命。
开幕展里展出的全是姜屿之前专门去川西采风拍摄的作品。这些作品全部都拍摄于已经走进创作瓶颈多年,被幻视缠身,又重新见到付雨宁之后。
滋养艺术的绝不是艺术本身,更不可能是那些抽象的理论,虚无的主义。
唯一能滋养艺术的,只有情感。
能滋养姜屿的情感付雨宁早就给过,只是那时候的姜屿漠然,漠然是因为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