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过于优越的物质条件,过早展露的创作天赋,再加上从小看到大的自己父母可笑的婚姻关系。
这一切都让年轻的姜屿偏颇地轻视了太多绝不该轻视的东西。
姜屿当年不是没爱上付雨宁,当年的他首先都没多爱这个世界,更没多爱自己。
他不是轻贱了付雨宁的情感,他是轻贱了情感本身。
一直到搬家时偶然翻出的144张胶片才让姜屿意识到这一点,也是因为重新见到付雨宁,他才终于确认了这一点。
付雨宁是他理解爱和世界的最小单位。
姜屿终于先看明白了自己的心,看明白了自己爱着付雨宁这个具体的人。
然后才借着他终于领悟的这份感情,看见了千千万万个具体的人,看见了他们的命运,共情了他们的悲喜。
这一切太抽象了,他不知道要怎么说给付雨宁听。
一切表达都是多余。
他只能牵住付雨宁的手,拉着他走进展厅。
第52章 山山而川
被姜屿拉着走进工作室的大门,付雨宁立刻发现一楼展厅在设计上有很多巧思。
本来是个方方正正的极简主义工业风的空间,却利用吊顶和曲面墙做出了高低错落又流动的空间感,甚至连灯架,吊顶的轨道和部分墙面都为了呼应外观而做成低饱和度的淡蓝色。
盯过太多线下活动搭建的付雨宁看几眼就能断定姜屿在工作室的装修上没少投入,增加的每一处细节都以为着材料和人工的成本。更别说付雨宁还没见到的二楼,他看都不用看,就知道肯定姜屿只会投入地更不计成本。
浅浅审判了下少爷的新工作室,付雨宁问他:“你这工作室的租房合同签了多少年?递增是怎么约定的?你这么舍得砸钱装修?”
被付雨宁问这个,姜屿不自在地摸了摸鼻梁:“我买了。”
买了?!
多么陌生的词汇。
付雨宁突然什么话都不想再问,真的多余操这份心,早知道还免费帮他揽什么宣传的活儿?!陈嘉映也应该大收特收他设备的费用!!
“毕竟以后就在这里定居了,这个工作室和画廊应该能用很多年。如果只是租的话,到期了搬来搬去,还要重新装修,到时候还得花钱。所以长远来看,买下来更省钱。”姜屿分析得头头是道,表明他不是脑子一热,冲动消费。
“真的不回B市了?”
“你要是想去的话,还是可以考虑。”
姜屿领着付雨宁从进门的第一幅作品看起,就是从门外远远看很像一片起伏的红色山脉那张。
凑近了付雨宁才发现,那画面里分明是一排藏袍的裙袂,在高原的山风中烈烈翻飞。姜屿利用长曝光和对镜头的拖移,让画面移动,呈现出起伏叠嶂的红色线条。
这幅作品被精挑细选出来安放在入口处,展示在所有作品之前,显然是作为一个Intro,也是一种定调。
付雨宁看完作品,视线移到右下角,发现那里贴着的作品标上面只简洁地印了作品名称和拍摄时间。
他转向姜屿,佯装不满地问他:“不是说是特别导览场,怎么不给我仔细介绍一下?导览员态度这么敷衍,等下就去发避雷帖。”
姜屿捏了捏付雨宁的手,笑着说:“有一个观念,说当代艺术是解释的艺术,每个观看者都会得到自己的解释。”
“自己的解释?”
“所以你先说说你看出了什么?”
“我看出了什么?”付雨宁组织了下语言,斟酌着开口:“你终于愿意拍人了?虽然不是那么直接,但是衣服应该也是人的一部分。”
姜屿点点头,再次捏了捏付雨宁的手,由衷地吐槽:“真希望那些艺术评论家也能像你这么独具慧眼。”
“什么啊……”
看过入口处的那幅作品,姜屿又带着付雨宁转进主展厅,主展厅里存在感最强的当属这个空旷空间正中摆着的那个像装置艺术一样的大摆件。
付雨宁走过去仔细一看,这大摆件不是别的,正是开幕展的主题“山山而川”四个大字。
姜屿这时候终于舍得介绍几句,但语气甚至带点嫌弃:“这完全是顾青的主意,他提议把这次展出的所有作品专门洗出来一份,全部剪碎之后再重组拼出这四个字。我说这纯粹就是没事儿找事儿给大家增加工作量,顾青说我不懂当代艺术……”
“就是拼这个拼到大半夜,然后往纸板上一躺就睡着了?”
“对,你说他多丧心病狂,他负责出馊主意,然后让我自己负责带头拼!”
付雨宁憋笑困难,勾着嘴角说:“这不挺好,本来你就爱随地大小睡。”
这之后,姜屿就放开了付雨宁,让他自己跟着规划设置好的动线参观。
付雨宁在每一幅作品前都驻足很久,他的心早就从之前站在门外的怦怦直跳到被炸到出奇的平静。这时候,又从平静里生出一些细细密密的痛。
姜屿展出的这组作品,大量运用了长曝光和双重曝光的手法,制造出异常平静的美感,让每张照片都像琥珀一样凝固住画面里流动的光线、时间和生命。
那是一种带着诗意和神性的美,就像川西本身,参观者大概都会震颤于此。
但付雨宁却知道,这些起伏曲折的画面,错乱纠缠的线条还有颠倒旋转的世界,灵感应该都来自于姜屿幻视发作时病态的视觉。
姜屿在停滞创作很久之后,终于坦然地面对和展示了他的病症。
想到这里,付雨宁还是很担忧地问他:“你这个幻视,会有彻底痊愈的一天吗?”
姜屿如实回答:“不知道。但我已经跟它和解,学会了与他共存。”
最后一个展厅在整个空间的尽头,是一间窄小细长的房间,房间尽头的白墙上独独挂了一副大尺寸的作品。
有一束光从挑高的天花板上打下来,正落到作品前,这是一张画面相当繁复的摄影作品。
镜头首先对准格桑花海中的一只白色蝴蝶,用慢门加旋焦的方式融掉了花海五颜六色的边界,让蝴蝶沦陷进一片斑斓的漩涡之中,似真似幻。
在这美丽的幻境之上,姜屿又用双重曝光把雅拉神山叠在了幻动的蝴蝶之上。
川西神山的明暗褶皱,冰雪沟壑与山峰背脊,都变成了蝴蝶翅膀上起伏的骨骼和纵横的经脉。
让它看起来柔软,又质地坚硬,神山之上笼罩的薄雾又恰似蝴蝶身上清浅的蝶粉。
于是一只蝴蝶变成一座在花海里浮动的岛屿——
蝴蝶形状的岛屿。
付雨宁盯着画面,久久没有出声,画面里的漩涡像把他的全部神思吸住。
过了很久,他才感觉到身边姜屿又牵起他的手,而且紧接着,一片冰凉就缚住了他右手的无名指。
他低头一看,是一枚熟悉到不能更熟悉的白金色戒指,菱格纹。
但它竟然严丝合缝,刚好套住自己的无名指。
付雨宁抬头看向姜屿,眼里疑惑、诧异和不解全混在一起。
姜屿把他的手拉到自己面前,仔细欣赏了一番才说:“还好你这么多年都没长胖。”
听到这话,付雨宁的表情更疑惑了。
姜屿说:“你当年不是很喜欢这个戒指吗?当时早早买了,打算当做圣诞礼物送给你,结果还没等到圣诞节,你就走了。”
付雨宁看向姜屿的表情变得很怪异,怪异到姜屿都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话。
良久之后,付雨宁才用像被砂纸砂过一遍的声音跟他确认:“你是说,你很久之前就买了这个戒指吗?”
“是。”
话音刚落,付雨宁被戴上戒指的右手反手就回拽住姜屿,接着猛地一拉,就把人拉到了自己跟前。
姜屿甚至都还完全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付雨宁吻住了。
还没搞清楚状况的姜屿竟然下意识想躲,心里还想着再说点什么。
但付雨宁已经强势地抓着他的头发,甚至微微有些不耐烦地说了句:“你躲什么。”
十八岁那年,第一次把姜屿按在厨房门上,用柔软的嘴唇追逐他时,付雨宁也说过这句“你躲什么。”
姜屿何时躲过,姜屿对付雨宁向来是照单全收。
所以此时的姜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了。
他甚至都没试着争取一下主导权,任由付雨宁咬他的嘴唇又蛮横地顶他的牙关。他只轻轻抱住付雨宁,安抚他莫名其妙的焦躁。
他的理智告诉他这时候应该先把所有未说明的话说明,把还未解开的误会解开。
但付雨宁根本不给他机会,他像一片急速旋转起来的漩涡,把姜屿困了进去,也把自己困了进去。
姜屿从来没觉得付雨宁这么缠人过,紧紧缠住他的舌头,又缠住他的所有呼吸和心神。
很久之后付雨宁才停下,脱力地靠在姜屿肩头,任姜屿的头发扫在他侧脸上。缓了好长一阵呼吸,他还是觉得有点发晕。
这一切都让年轻的姜屿偏颇地轻视了太多绝不该轻视的东西。
姜屿当年不是没爱上付雨宁,当年的他首先都没多爱这个世界,更没多爱自己。
他不是轻贱了付雨宁的情感,他是轻贱了情感本身。
一直到搬家时偶然翻出的144张胶片才让姜屿意识到这一点,也是因为重新见到付雨宁,他才终于确认了这一点。
付雨宁是他理解爱和世界的最小单位。
姜屿终于先看明白了自己的心,看明白了自己爱着付雨宁这个具体的人。
然后才借着他终于领悟的这份感情,看见了千千万万个具体的人,看见了他们的命运,共情了他们的悲喜。
这一切太抽象了,他不知道要怎么说给付雨宁听。
一切表达都是多余。
他只能牵住付雨宁的手,拉着他走进展厅。
第52章 山山而川
被姜屿拉着走进工作室的大门,付雨宁立刻发现一楼展厅在设计上有很多巧思。
本来是个方方正正的极简主义工业风的空间,却利用吊顶和曲面墙做出了高低错落又流动的空间感,甚至连灯架,吊顶的轨道和部分墙面都为了呼应外观而做成低饱和度的淡蓝色。
盯过太多线下活动搭建的付雨宁看几眼就能断定姜屿在工作室的装修上没少投入,增加的每一处细节都以为着材料和人工的成本。更别说付雨宁还没见到的二楼,他看都不用看,就知道肯定姜屿只会投入地更不计成本。
浅浅审判了下少爷的新工作室,付雨宁问他:“你这工作室的租房合同签了多少年?递增是怎么约定的?你这么舍得砸钱装修?”
被付雨宁问这个,姜屿不自在地摸了摸鼻梁:“我买了。”
买了?!
多么陌生的词汇。
付雨宁突然什么话都不想再问,真的多余操这份心,早知道还免费帮他揽什么宣传的活儿?!陈嘉映也应该大收特收他设备的费用!!
“毕竟以后就在这里定居了,这个工作室和画廊应该能用很多年。如果只是租的话,到期了搬来搬去,还要重新装修,到时候还得花钱。所以长远来看,买下来更省钱。”姜屿分析得头头是道,表明他不是脑子一热,冲动消费。
“真的不回B市了?”
“你要是想去的话,还是可以考虑。”
姜屿领着付雨宁从进门的第一幅作品看起,就是从门外远远看很像一片起伏的红色山脉那张。
凑近了付雨宁才发现,那画面里分明是一排藏袍的裙袂,在高原的山风中烈烈翻飞。姜屿利用长曝光和对镜头的拖移,让画面移动,呈现出起伏叠嶂的红色线条。
这幅作品被精挑细选出来安放在入口处,展示在所有作品之前,显然是作为一个Intro,也是一种定调。
付雨宁看完作品,视线移到右下角,发现那里贴着的作品标上面只简洁地印了作品名称和拍摄时间。
他转向姜屿,佯装不满地问他:“不是说是特别导览场,怎么不给我仔细介绍一下?导览员态度这么敷衍,等下就去发避雷帖。”
姜屿捏了捏付雨宁的手,笑着说:“有一个观念,说当代艺术是解释的艺术,每个观看者都会得到自己的解释。”
“自己的解释?”
“所以你先说说你看出了什么?”
“我看出了什么?”付雨宁组织了下语言,斟酌着开口:“你终于愿意拍人了?虽然不是那么直接,但是衣服应该也是人的一部分。”
姜屿点点头,再次捏了捏付雨宁的手,由衷地吐槽:“真希望那些艺术评论家也能像你这么独具慧眼。”
“什么啊……”
看过入口处的那幅作品,姜屿又带着付雨宁转进主展厅,主展厅里存在感最强的当属这个空旷空间正中摆着的那个像装置艺术一样的大摆件。
付雨宁走过去仔细一看,这大摆件不是别的,正是开幕展的主题“山山而川”四个大字。
姜屿这时候终于舍得介绍几句,但语气甚至带点嫌弃:“这完全是顾青的主意,他提议把这次展出的所有作品专门洗出来一份,全部剪碎之后再重组拼出这四个字。我说这纯粹就是没事儿找事儿给大家增加工作量,顾青说我不懂当代艺术……”
“就是拼这个拼到大半夜,然后往纸板上一躺就睡着了?”
“对,你说他多丧心病狂,他负责出馊主意,然后让我自己负责带头拼!”
付雨宁憋笑困难,勾着嘴角说:“这不挺好,本来你就爱随地大小睡。”
这之后,姜屿就放开了付雨宁,让他自己跟着规划设置好的动线参观。
付雨宁在每一幅作品前都驻足很久,他的心早就从之前站在门外的怦怦直跳到被炸到出奇的平静。这时候,又从平静里生出一些细细密密的痛。
姜屿展出的这组作品,大量运用了长曝光和双重曝光的手法,制造出异常平静的美感,让每张照片都像琥珀一样凝固住画面里流动的光线、时间和生命。
那是一种带着诗意和神性的美,就像川西本身,参观者大概都会震颤于此。
但付雨宁却知道,这些起伏曲折的画面,错乱纠缠的线条还有颠倒旋转的世界,灵感应该都来自于姜屿幻视发作时病态的视觉。
姜屿在停滞创作很久之后,终于坦然地面对和展示了他的病症。
想到这里,付雨宁还是很担忧地问他:“你这个幻视,会有彻底痊愈的一天吗?”
姜屿如实回答:“不知道。但我已经跟它和解,学会了与他共存。”
最后一个展厅在整个空间的尽头,是一间窄小细长的房间,房间尽头的白墙上独独挂了一副大尺寸的作品。
有一束光从挑高的天花板上打下来,正落到作品前,这是一张画面相当繁复的摄影作品。
镜头首先对准格桑花海中的一只白色蝴蝶,用慢门加旋焦的方式融掉了花海五颜六色的边界,让蝴蝶沦陷进一片斑斓的漩涡之中,似真似幻。
在这美丽的幻境之上,姜屿又用双重曝光把雅拉神山叠在了幻动的蝴蝶之上。
川西神山的明暗褶皱,冰雪沟壑与山峰背脊,都变成了蝴蝶翅膀上起伏的骨骼和纵横的经脉。
让它看起来柔软,又质地坚硬,神山之上笼罩的薄雾又恰似蝴蝶身上清浅的蝶粉。
于是一只蝴蝶变成一座在花海里浮动的岛屿——
蝴蝶形状的岛屿。
付雨宁盯着画面,久久没有出声,画面里的漩涡像把他的全部神思吸住。
过了很久,他才感觉到身边姜屿又牵起他的手,而且紧接着,一片冰凉就缚住了他右手的无名指。
他低头一看,是一枚熟悉到不能更熟悉的白金色戒指,菱格纹。
但它竟然严丝合缝,刚好套住自己的无名指。
付雨宁抬头看向姜屿,眼里疑惑、诧异和不解全混在一起。
姜屿把他的手拉到自己面前,仔细欣赏了一番才说:“还好你这么多年都没长胖。”
听到这话,付雨宁的表情更疑惑了。
姜屿说:“你当年不是很喜欢这个戒指吗?当时早早买了,打算当做圣诞礼物送给你,结果还没等到圣诞节,你就走了。”
付雨宁看向姜屿的表情变得很怪异,怪异到姜屿都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话。
良久之后,付雨宁才用像被砂纸砂过一遍的声音跟他确认:“你是说,你很久之前就买了这个戒指吗?”
“是。”
话音刚落,付雨宁被戴上戒指的右手反手就回拽住姜屿,接着猛地一拉,就把人拉到了自己跟前。
姜屿甚至都还完全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付雨宁吻住了。
还没搞清楚状况的姜屿竟然下意识想躲,心里还想着再说点什么。
但付雨宁已经强势地抓着他的头发,甚至微微有些不耐烦地说了句:“你躲什么。”
十八岁那年,第一次把姜屿按在厨房门上,用柔软的嘴唇追逐他时,付雨宁也说过这句“你躲什么。”
姜屿何时躲过,姜屿对付雨宁向来是照单全收。
所以此时的姜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了。
他甚至都没试着争取一下主导权,任由付雨宁咬他的嘴唇又蛮横地顶他的牙关。他只轻轻抱住付雨宁,安抚他莫名其妙的焦躁。
他的理智告诉他这时候应该先把所有未说明的话说明,把还未解开的误会解开。
但付雨宁根本不给他机会,他像一片急速旋转起来的漩涡,把姜屿困了进去,也把自己困了进去。
姜屿从来没觉得付雨宁这么缠人过,紧紧缠住他的舌头,又缠住他的所有呼吸和心神。
很久之后付雨宁才停下,脱力地靠在姜屿肩头,任姜屿的头发扫在他侧脸上。缓了好长一阵呼吸,他还是觉得有点发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