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好在马儿有灵性,知道该往哪里跑。
  又跑了片刻,直到他确认同泽能注意到他,直到他恍恍惚惚,险些要失去意识,才用嘴咬掉了火折子的竹盖。
  燃起的火苗点燃了信号弹,信号弹成功窜上了天空。
  “砰—!”
  听了那熟悉的巨响,那人缓缓闭上了双眼,下一秒便从马背上滚落下来。他最后的使命已经完成,他实在太痛太累了,他要长长地……长长地……睡上一觉了……
  “不好!有伏兵!”
  马儿惊慌嘶鸣,一时兵荒马乱!
  副将率先拔刀,做好了作战准备,又问道:“侯爷,要不要先原路返回,从长计议?”
  “已经返回不了了,褚景明是有备而来。”怀信面色阴沉,却不显一丝慌乱,“营地此时,恐怕早已经被吴军占领。”
  他们如今是前有狼,后有虎。
  此地隶属檀州,四周每隔五里便设有一处盛军岗哨。哨兵每日换防回营,若是没有按时回来,巡防营要派兵查看。
  褚景明能在此地埋伏,而没让消息传入怀信耳中,那便是已经把四周岗哨,连同巡防营也一起端了,事情做得干净利落,没放过一条漏网之鱼。
  怀信道:“所有斥候出列!”
  话音一落,几十名斥候踏马从队伍中站了出来。
  怀信调转了马头,面向他们,说道:“分为两队,一队人从后方迂回,到颍州去请援军,一队人,去点燃附近所有的烽火台!有多少便点燃多少!”
  烽火台这东西,只要中间断了一两个点,消息便很难传得出去。
  褚景明端了巡防营,便没道理不对烽火台动手脚,但总归是死马当活马医。
  随一声洪亮的“是—!”,几十名斥候领命前去。
  而当怀信转回身时,吴国骑兵已经从山后现了身,人数几乎是他们的四倍。
  他不清楚褚景明是否也在其中,却仿佛已与他对上了目光。
  他调转马头,又看向了草原右侧。
  褚景明追过来需要时间,他知道只要他们跑得够快,甩掉了褚景明,跑入了颍州地界便是皆大欢喜。但他也知道,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
  “其余人!”怀信说道,“跟我走!”
  豆大的雨珠开始“噼噼啪啪”往下砸,眼前雨雾蒙蒙,视野愈发有限。
  怀信仿佛一只被蒙住了双眼,又切断了触角的兽,本能地感受到危险正自四方而来,却又只能仓皇乱跑。
  一万人马向右前方奔袭而去,不知跑了多久,又一匹马儿驮着受伤的士卒跑了回来,是怀信刚刚派去的斥候。
  “有……有……”那人奄奄一息道,“有……伏兵。”
  在他们的右前方,另一路吴军仿佛巨兽,缓缓从大雨中抬起了头颅。褚景明则将尾巴甩到了怀信左后方,与友军互为犄角,好左右夹击怀信。
  怀信调转马头,原地转了一圈,却不见附近有一处烽火台点燃,而吴军已成包围之势。他心知毫无胜算,面上却仍不动声色。
  褚景明的声音自后方传来,说道:“投降吧,怀信!此时投降,我便饶你们一命!”
  怀信说道:“好,我们降了。”
  ///
  三日后,周祈安一行人总算在夜半时分抵达了荆州。
  夜色沉沉,更深露重。
  大门岗哨确认了来者是谁,便立刻大开营门,周祈安奔袭而入,在大帐前勒了马。
  “哥!”
  周祈安说着,掀帘走了进去,却见帐内烛火摇摇曳曳,气氛有些不同寻常。
  周权独自一人坐在圈椅上,回过头时面色阴沉,像是出了什么事。
  周祈安迈步向前,问道:“怎么了?”
  周权问:“我昨日派出去的急使,你见到了吗?”
  周祈安路上没碰见,那便是刚好错过了。他说道:“没见到,怎么了?”
  周权说:“怀信被褚景明抓了。”
  第242章
  听了这话, 周祈安只感到脑子里“嗡—!”的一声,仿佛被巨大的气浪袭击。
  他们的计划是平稳退出檀州,尽量避免与褚景明交战, 怀信被抓,是他们完全始料未及的。
  “君子不履险地, 他不应该殿后!”周权有些“怒其不争”地说道, “身为一军统帅, 他出了事,轻则士气大跌,重则全军溃散。出于大局考虑, 他也不应该冒这个风险。”
  周祈安弄清楚了来龙去脉, 说道:“褚景明绕到怀信背后, 也是冒了风险的。事发之地离颍州不算太远,那日怀信但凡能把消息递出去,颍州来援, 那么双方起码也要打一个两败俱伤。”
  “檀州一万殿军, 不值得褚景明下此血本,大动干戈, 还出动了十倍于怀信的人马。他一定是知道了怀信也在殿军之中, 才会设这么大一个局。”
  这件事,褚景明做得太干净利落, 若说盛军之中没出奸细, 周祈安不信。
  最起码,褚景明也掌握了檀州的军事地图, 知道岗哨、巡防营和烽火台的分布, 知道盛军的换防时间和路线。
  怀信大概也没料到褚景明能做到这一步,所以才会棋差一着。
  昏暗大帐内, 周祈安面色沉沉。
  裴兴邦来势汹汹,怀信又被吴军俘虏。
  他们壮士断腕,撤离了檀州,可檀州是他们税收、军粮的重要来源,这一决策于他们而言也损失不小,他们却没有更好的办法。
  接下来,褚景明若不入中原,而继续来攀咬颍州,檀州便失得毫无意义。
  而这一步棋是周祈安的主张,一旦如此,他便要为此负全部责任。
  昨日收到消息后,周权便心乱如麻。
  于公,怀信是他的左膀右臂,于私,怀信又与他情同手足。这其中掺杂着义气,周权无法全盘理性地看待。
  他回过神来,见自己和周祈安都还站着,便说道:“先坐。”
  周祈安坐下了,感到口干舌燥,便倒了一杯茶来喝。
  他想了想,说道:“既然是俘虏,那便还有救。褚景明的‘授业恩师’杨弘寿还在我们手上,他若肯交换,我们立刻放人。”
  听了这话,周权心里倒也有了底。
  但他想了想,又说道:“不过杨弘寿年近耄耋,怀信却还年轻,放他回来,无异于放虎归山。哪怕褚景明与杨弘寿师生情谊再是深厚,出于大局考虑,褚景明恐怕也不会同意。”
  周祈安道:“咱们先派人跟褚景明谈,哪怕他不肯交换,杨弘寿在咱们手上,至少也能保怀信一命。告诉褚景明,怀信若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们立刻杀了杨弘寿!”
  而派谁前去,这问题二人也商讨了许久。
  外头天光破晓,一条橘红色色带从天际蔓延开来,四周也开始已肉眼可见的速度亮了起来。
  帐内浓茶喝了一壶又一壶,而刚商讨出个大概,外头侍卫便通报道:“王爷,李茂将军求见。”
  周权道:“叫他进来。”
  李茂入帐抱拳,说道:“拜见秦王,燕王。”
  李茂脸上斜着一道刀疤,从额头始,穿过山根一直划到了左半张脸,一抬眼,只见眉宇之间带着几分煞气。
  他是怀信副将,在先帝起兵之前,曾帮怀信管理过启州军马场。这两年怀信镇守颍、檀两州,怀信身在何州,便将另一州交给李茂,可以说是怀信最信任之人。
  这次怀信被俘的消息,也是李茂日夜奔袭,亲自带过来的。在弄清楚秦王、燕王准备如何营救怀信之前,他不会离开。
  “你来得正好,坐。”周权说道,“我们准备派出使节与褚景明谈判,看能否以杨弘寿外加一些筹码,换回怀信。”
  李茂忙问道:“二位王爷准备派何人前去?”
  周权看向了周祈安,周祈安捏了捏膝头,说道:“公孙昌原是礼部侍郎……”
  听到这儿,李茂皱了皱眉。
  他对文官集团一向没什么信任,对公孙昌唯一的印象也只有膝盖软。
  他说道:“怎么能把侯爷的命交到公孙昌手上,他与侯爷非亲非故,会在乎侯爷的生死吗?”
  他甚至怀疑秦王、燕王压根儿就没想营救侯爷!
  李茂说道:“如果可以,我愿前往!”
  “不可。”周祈安说道,“你太过心切,去了反而会弄巧成拙。”
  李茂心中不服。
  他们这些有赫赫军功傍身,又少与周祈安有过接触的将领,心中多少都有些不服他。
  “也是。”李茂嗤笑道,“我只知救人要紧,而不懂大局为重,还真会弄巧成拙。”
  这话有话音。
  他是在说,周祈安只知顾全大局,救人却似乎并不怎么心切。
  周祈安顿了顿,解释道:“如今的情况,并不是豁出去了,就能把怀信救回来。”
  相反,他们越能豁得出去,便显得怀信越是重要,褚景明便越是不会放人。
  李茂道:“可公孙昌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