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走出教学楼,向南是一片面积大约为两个足球场大的人工湖,湖面细光粼粼,犹如铺了一层金箔纸。丁篁站在湖心亭远眺,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趣事,勾起嘴角说:“我之前不是说过,和梁嘉树是因为一次意外落水才认识的。”
他指指水面,“就是在这个湖。”
“其实,当时还有一段插曲,”丁篁回忆着开口,“那天我掉下水后,本来可以自己游上去,但是岸边还有一个十几岁的男生,他看到我落水后直接跳下来救我,可他自己居然不会游泳,呛了水开始向下沉,于是我又折返回去救他,等把人终于推上岸后整个人都没力气了,恰好梁嘉树那时开车经过,他将我们送去了医院……”
说着说着,丁篁突然意识到自己故地重游不自觉话也变多了,只顾着自说自话。
他转头不好意思地看了谈霄一眼:“一直都是我在说,是不是很无聊……”
“没有啊,我喜欢,”谈霄撑着下颌倚靠围栏,两眼一眨不眨望着他说,“我喜欢听你说这些。”
莫名的,耳廓又有些发热发痒。
大概是被阳光晒的,丁篁低下头,把脸往凉亭阴影里藏了藏。
之后他们继续沿着主干道向东走,途经一处做了凹陷设计的半地下广场,谈霄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丁篁介绍说是学生活动空间,艺术系、表演系还有各种校内社团经常会来这边举办活动。
广场周围被几个矮房围着,也是半地下设计,丁篁说那是专门为学生留出来的活动室,可以由社团和个人申请当做固定据点。
那些矮房外表墙体大部分都喷绘着眼花缭乱的涂鸦,门外还挂着或社团或个人的铭牌,谈霄逛了一圈,突然指着角落一处刷着蓝色油漆的木门问:“那一间呢?怎么没有标志?”
丁篁顺着他指的方向转头望去,脚步蓦地顿住。
安静几秒后,他说:“那间是音乐系的练习琴房。”
谈霄歪头,好奇地走过去,一边走一边问:“你之前来过吗?”
丁篁跟在他身后,慢吞吞地答:“偶尔会来……”
“吱呀”一声,推开拱形木门,随着光线射入,细小的尘埃在空中旋舞。
浓稠日光从门口淌在油棕色的木地板上,一直向内蜿蜒流到房间中央,一架钢琴脚下。
那琴是经典的三角造造型,木色漆面透出古朴又厚重的气息,静静呆在那里仿佛尘封了无尽岁月。
而屋内其余地方被各种杂物堆满,随手轻拂台面也积着一层灰尘,看样子曾经的练习琴房已经沦为了杂物间。
丁篁定在门口表情出神。
“小竹老师,你来。”
忽然被谈霄的声音唤醒,他抬眼看去,青年不知何时已经整理出了一条路,正站在钢琴旁向自己招手。
丁篁迈过门槛向他走去,脚下还没停稳便被按坐在钢琴凳上。
随即耳边响起一道伴着热息的声音:“这么有感觉的地方,要不要来一曲。”
转过头,是一双星亮眼眸期待地望着自己。
对视片刻,丁篁悄声吸了口气,抬手打开钢琴盖,熟悉的黑白两色在眼前铺开。
视野余光有扇圆拱形玻璃窗开在墙上,坐在这个角度恰好可以看到窗外矗立着一棵玉兰。
其实,他刚才说谎了。
这间琴房丁篁不是偶尔来,而是偶尔不来。
他其实比谁都清楚,那棵玉兰树在春天会绽开什么颜色的花瓣,暖风吹送,染香几页他手写的乐谱;夏天,那棵树又是怎样蓊郁葱茏,蝉鸣如同最响劲的哨音冲进这间狭小琴房,在四面墙壁之间碰撞反弹;秋天风吹两遭雨打三遍,泛黄卷边儿的叶子簌簌抖落,而琴键上翻飞的手指仿佛在追逐那些翩翩落叶;冬天里日光轻淡,细瘦枝桠投进眼底好像一幅水墨工笔画,窗框便是画框。
四年大学时光,除了上课外出,丁篁几乎整天泡在这里,以钢琴为圆心,自己置办的各式各样乐器逐渐填满四周,他和梁嘉树出道后发布的第一张专辑,里面大部分歌曲都是从这间小小的练习琴房里诞生的。
这里是他的秘密基地,是自娱自乐不被打扰的空间,是可以忽略时间流逝的洞穴,可是现在……
丁篁缓缓伸出双手,虚空悬在钢琴上方,垂眸凝视自己微微颤抖的指尖,却始终无法再落下去。
曾经任他肆意弹奏、忘我沉迷的琴键,如今好像变成一格格捕鼠夹,按下便会被咬住手指头。
而以前光是盯着落花绿叶都能不断涌现灵感的脑中,现在一片荒芜空白……
最终,双手还是无力地垂下。
他闭了闭眼,说:“对不起,我做不到。”
琴房里的空气十分安静,静到有些异常,对面的人始终没有接话,丁篁忍不住抬头望去,却看到谈霄正直直看着他。
和自己对上目光后,青年挑了下眉,然后扭转脑袋左右张望,故意表情迷茫地问:“你刚才在和谁说对不起?”
丁篁突然愣住。
谈霄跳下窗台,来到丁篁身边把他从椅子上拉起来。
“做不到就做不到,没什么好对不起的,”半低下头,谈霄认真看着丁篁双眼说,“因为比起满足别人的期待,你自己的感受更重要。”
说完,他搭住丁篁双肩,把人原地扭转半圈面朝门口。
“走吧,吃饭去。”青年语调轻快地说道。
……
太阳西沉,最后一丝晚霞从天边收尽,黯蓝色的夜幕垂垂降下。
丁篁和谈霄各自手捧一瓶西瓜汁,叼着吸管慢悠悠地从食堂走出来。
谈霄松口,露出被咬得扁扁的吸管头,感叹地说:“你们大学食堂的师傅手艺真不错,居然还有味道这么正宗的西北菜。”
丁篁抱着果汁小口畷饮,赞同地点点头:“这个食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就是有点远。”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从北门逛到了东门,还差一段路就能回到起点。
虽然这段路几乎全是上坡,但经过讨论,他们一致决定不坐校内巴士,而是继续步行,当作饭后消食。
途中经过一条三岔路口,在转角的空地草坪上,丁篁看到那里聚集着一小群人,人群中心还隐约有歌声飘出来。
未等他有什么反应,谈霄像是嗅到什么好玩的气息,已经先一步凑上去,伸长脖子向里面张望。
丁篁只好跟上他,同时拉拉衣摆提醒他戴好口罩。
过了不久,青年回头报告刺探到的“情报”:“好像是音乐剧社团正在做互动表演。”
丁篁点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知道了。
因为人群中心的剧团成员貌似怕外层观众缺少参与感,专门搬来几个纸壳箱,踩在上面略高出人群头顶,拿着麦克风与大家互动。
这次丁篁终于看清唱歌的人是一个年轻女生,留着一头蓬松的羊毛卷,五官明丽动人,即便在瑟瑟秋风中也只单穿一件波西米亚风连衣裙,腕骨处戴着一串银色金属圆片手链,在每次抬手间发出哗啦啦的清灵响声。
唱完一段,女生停下来笑吟吟地望着台下听众说:“这个就是刚才讲的二四节拍,一拍强一拍弱,属于单拍子,好了——”
她把话筒转交给身边同伴,举起双手示范道:“大家现在跟我一起,举高双手,学习怎么跟着节奏打拍子。”
“唰”的一下,身旁青年特别配合地举起两臂,还转头用眼神频频怂恿丁篁,示意他快点跟上。
丁篁:“……”
这场互动表演很明显是在科普基础乐理知识,对自己来说是已经化为身体本能的内容,但站在人群中,四周都是小树一样高举的手臂,在这片茂密“树林”里,迫于环境感染,让他也不得不跟着音乐开始打起节拍来。
从二四拍打到八三拍,台上女生又换了一种方式,让大家伴随歌声在空中画等边三角形,要求每一笔都要卡上节拍。
而且但这次难度升级,唱的歌曲节拍变成了反拍,大部分人连同身旁青年,画着画着手的节奏不由自主开始变乱。
看着他一头雾水地继续迷茫乱画,从三角形画成四边形、多边形,最后差点直接画出一个圆,丁篁实在忍不住勾起嘴角,拍拍谈霄肩膀说:“这是反拍,重音是反过来的,你要像这样,弱拍时手指向下,强拍向上,次强横平……”
讲解一通后,谈霄依然似懂非懂地望着他。
丁篁无奈,只好放弃用嘴说,而是伸手握住谈霄的手腕,协助他按照正确节拍在空中画三角。
渐渐周围的人也跟上了节奏,见状台上女生微笑着把难度再升一级,让大家加上没有那灵活的双脚,根据新歌的反拍节奏跺脚。
重音强拍要抬起,弱拍时反而重重向下踏,此外还增加了脚尖点地、打响指等细节配合动作。
起初,大家发出的声音还算整齐一致。
但没过多久,杂音开始出现,而且像蜂群出巢一样越来越多,甚至让原本踩准拍子的人渐渐也被带乱了节奏。
他指指水面,“就是在这个湖。”
“其实,当时还有一段插曲,”丁篁回忆着开口,“那天我掉下水后,本来可以自己游上去,但是岸边还有一个十几岁的男生,他看到我落水后直接跳下来救我,可他自己居然不会游泳,呛了水开始向下沉,于是我又折返回去救他,等把人终于推上岸后整个人都没力气了,恰好梁嘉树那时开车经过,他将我们送去了医院……”
说着说着,丁篁突然意识到自己故地重游不自觉话也变多了,只顾着自说自话。
他转头不好意思地看了谈霄一眼:“一直都是我在说,是不是很无聊……”
“没有啊,我喜欢,”谈霄撑着下颌倚靠围栏,两眼一眨不眨望着他说,“我喜欢听你说这些。”
莫名的,耳廓又有些发热发痒。
大概是被阳光晒的,丁篁低下头,把脸往凉亭阴影里藏了藏。
之后他们继续沿着主干道向东走,途经一处做了凹陷设计的半地下广场,谈霄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丁篁介绍说是学生活动空间,艺术系、表演系还有各种校内社团经常会来这边举办活动。
广场周围被几个矮房围着,也是半地下设计,丁篁说那是专门为学生留出来的活动室,可以由社团和个人申请当做固定据点。
那些矮房外表墙体大部分都喷绘着眼花缭乱的涂鸦,门外还挂着或社团或个人的铭牌,谈霄逛了一圈,突然指着角落一处刷着蓝色油漆的木门问:“那一间呢?怎么没有标志?”
丁篁顺着他指的方向转头望去,脚步蓦地顿住。
安静几秒后,他说:“那间是音乐系的练习琴房。”
谈霄歪头,好奇地走过去,一边走一边问:“你之前来过吗?”
丁篁跟在他身后,慢吞吞地答:“偶尔会来……”
“吱呀”一声,推开拱形木门,随着光线射入,细小的尘埃在空中旋舞。
浓稠日光从门口淌在油棕色的木地板上,一直向内蜿蜒流到房间中央,一架钢琴脚下。
那琴是经典的三角造造型,木色漆面透出古朴又厚重的气息,静静呆在那里仿佛尘封了无尽岁月。
而屋内其余地方被各种杂物堆满,随手轻拂台面也积着一层灰尘,看样子曾经的练习琴房已经沦为了杂物间。
丁篁定在门口表情出神。
“小竹老师,你来。”
忽然被谈霄的声音唤醒,他抬眼看去,青年不知何时已经整理出了一条路,正站在钢琴旁向自己招手。
丁篁迈过门槛向他走去,脚下还没停稳便被按坐在钢琴凳上。
随即耳边响起一道伴着热息的声音:“这么有感觉的地方,要不要来一曲。”
转过头,是一双星亮眼眸期待地望着自己。
对视片刻,丁篁悄声吸了口气,抬手打开钢琴盖,熟悉的黑白两色在眼前铺开。
视野余光有扇圆拱形玻璃窗开在墙上,坐在这个角度恰好可以看到窗外矗立着一棵玉兰。
其实,他刚才说谎了。
这间琴房丁篁不是偶尔来,而是偶尔不来。
他其实比谁都清楚,那棵玉兰树在春天会绽开什么颜色的花瓣,暖风吹送,染香几页他手写的乐谱;夏天,那棵树又是怎样蓊郁葱茏,蝉鸣如同最响劲的哨音冲进这间狭小琴房,在四面墙壁之间碰撞反弹;秋天风吹两遭雨打三遍,泛黄卷边儿的叶子簌簌抖落,而琴键上翻飞的手指仿佛在追逐那些翩翩落叶;冬天里日光轻淡,细瘦枝桠投进眼底好像一幅水墨工笔画,窗框便是画框。
四年大学时光,除了上课外出,丁篁几乎整天泡在这里,以钢琴为圆心,自己置办的各式各样乐器逐渐填满四周,他和梁嘉树出道后发布的第一张专辑,里面大部分歌曲都是从这间小小的练习琴房里诞生的。
这里是他的秘密基地,是自娱自乐不被打扰的空间,是可以忽略时间流逝的洞穴,可是现在……
丁篁缓缓伸出双手,虚空悬在钢琴上方,垂眸凝视自己微微颤抖的指尖,却始终无法再落下去。
曾经任他肆意弹奏、忘我沉迷的琴键,如今好像变成一格格捕鼠夹,按下便会被咬住手指头。
而以前光是盯着落花绿叶都能不断涌现灵感的脑中,现在一片荒芜空白……
最终,双手还是无力地垂下。
他闭了闭眼,说:“对不起,我做不到。”
琴房里的空气十分安静,静到有些异常,对面的人始终没有接话,丁篁忍不住抬头望去,却看到谈霄正直直看着他。
和自己对上目光后,青年挑了下眉,然后扭转脑袋左右张望,故意表情迷茫地问:“你刚才在和谁说对不起?”
丁篁突然愣住。
谈霄跳下窗台,来到丁篁身边把他从椅子上拉起来。
“做不到就做不到,没什么好对不起的,”半低下头,谈霄认真看着丁篁双眼说,“因为比起满足别人的期待,你自己的感受更重要。”
说完,他搭住丁篁双肩,把人原地扭转半圈面朝门口。
“走吧,吃饭去。”青年语调轻快地说道。
……
太阳西沉,最后一丝晚霞从天边收尽,黯蓝色的夜幕垂垂降下。
丁篁和谈霄各自手捧一瓶西瓜汁,叼着吸管慢悠悠地从食堂走出来。
谈霄松口,露出被咬得扁扁的吸管头,感叹地说:“你们大学食堂的师傅手艺真不错,居然还有味道这么正宗的西北菜。”
丁篁抱着果汁小口畷饮,赞同地点点头:“这个食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就是有点远。”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从北门逛到了东门,还差一段路就能回到起点。
虽然这段路几乎全是上坡,但经过讨论,他们一致决定不坐校内巴士,而是继续步行,当作饭后消食。
途中经过一条三岔路口,在转角的空地草坪上,丁篁看到那里聚集着一小群人,人群中心还隐约有歌声飘出来。
未等他有什么反应,谈霄像是嗅到什么好玩的气息,已经先一步凑上去,伸长脖子向里面张望。
丁篁只好跟上他,同时拉拉衣摆提醒他戴好口罩。
过了不久,青年回头报告刺探到的“情报”:“好像是音乐剧社团正在做互动表演。”
丁篁点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知道了。
因为人群中心的剧团成员貌似怕外层观众缺少参与感,专门搬来几个纸壳箱,踩在上面略高出人群头顶,拿着麦克风与大家互动。
这次丁篁终于看清唱歌的人是一个年轻女生,留着一头蓬松的羊毛卷,五官明丽动人,即便在瑟瑟秋风中也只单穿一件波西米亚风连衣裙,腕骨处戴着一串银色金属圆片手链,在每次抬手间发出哗啦啦的清灵响声。
唱完一段,女生停下来笑吟吟地望着台下听众说:“这个就是刚才讲的二四节拍,一拍强一拍弱,属于单拍子,好了——”
她把话筒转交给身边同伴,举起双手示范道:“大家现在跟我一起,举高双手,学习怎么跟着节奏打拍子。”
“唰”的一下,身旁青年特别配合地举起两臂,还转头用眼神频频怂恿丁篁,示意他快点跟上。
丁篁:“……”
这场互动表演很明显是在科普基础乐理知识,对自己来说是已经化为身体本能的内容,但站在人群中,四周都是小树一样高举的手臂,在这片茂密“树林”里,迫于环境感染,让他也不得不跟着音乐开始打起节拍来。
从二四拍打到八三拍,台上女生又换了一种方式,让大家伴随歌声在空中画等边三角形,要求每一笔都要卡上节拍。
而且但这次难度升级,唱的歌曲节拍变成了反拍,大部分人连同身旁青年,画着画着手的节奏不由自主开始变乱。
看着他一头雾水地继续迷茫乱画,从三角形画成四边形、多边形,最后差点直接画出一个圆,丁篁实在忍不住勾起嘴角,拍拍谈霄肩膀说:“这是反拍,重音是反过来的,你要像这样,弱拍时手指向下,强拍向上,次强横平……”
讲解一通后,谈霄依然似懂非懂地望着他。
丁篁无奈,只好放弃用嘴说,而是伸手握住谈霄的手腕,协助他按照正确节拍在空中画三角。
渐渐周围的人也跟上了节奏,见状台上女生微笑着把难度再升一级,让大家加上没有那灵活的双脚,根据新歌的反拍节奏跺脚。
重音强拍要抬起,弱拍时反而重重向下踏,此外还增加了脚尖点地、打响指等细节配合动作。
起初,大家发出的声音还算整齐一致。
但没过多久,杂音开始出现,而且像蜂群出巢一样越来越多,甚至让原本踩准拍子的人渐渐也被带乱了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