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王夫人伤心得撅了过去。
  她的珠儿,元春都走了,只剩这一根独苗。
  可如今,连宝玉都离她而去。
  她还活着干什么?不如死了算了。
  宝钗本就需要照顾孩子,如今婆婆又存了死志,需要她贴身照顾,一时竟有些分身乏术。
  幸好晴雯愿意帮她。
  可即便如此,宝钗还是很快就精疲力尽。
  她忍不住问自己,到底是怎么沦落到如今这种地步的?
  但她又能问谁呢?
  自大哥薛蟠被抓,母亲四处奔走却求救无门后,一下就累倒了。
  她那嫂子夏金桂却根本不照顾。
  等薛蟠被砍头,更是直接带着自己的嫁妆回了娘家,没多久就改嫁了。
  薛姨妈遭此打击,没多久就去了。
  宝钗已没了娘家,就算想逃,都不知能逃到哪儿去。
  -
  除了孩子和婆婆要照顾,府中杂事也需她费心。
  大嫂李纨是节妇,嫁妆不曾被抄,可她对王夫人与宝玉早有怨言,在贾家被抄后,便带着儿子贾兰和所有嫁妆买了个小宅子单过,一毛钱也不愿给这一大家子花。
  但她们好歹走了,不用宝钗做什么。
  府中剩下如赵姨娘贾环之流,却绝非善茬。
  宝钗无数次后悔,当初不该嫁给宝玉。
  可惜,人生没有回头路。
  她唯一庆幸的是,自己还有个儿子,可以督促他读书上进,若能如兰哥儿一般在学业上有所进益就好了。
  -
  其他人的结局已经注定,王熙凤却还有些提心吊胆。
  无他,王家的结局还没到来呢。
  因为前世死得早,王熙凤根本不知道王家最后是什么下场,她只知道,自己久居金陵的兄长突然回到京都,还拐卖了自己的女儿。
  从此事可知,王家必定也受了牵连,且十分缺钱。
  但到底是怎么回事,还得看朝廷怎么判。
  幸而朝廷没让她等多久。
  也就贾家被抄两个月左右,朝廷便派人将王家所有男丁全抓了起来。
  王熙凤嫡亲的兄长王仁犯罪颇多,堪称罄竹难书,竟被官府直接判了个斩立决;王家其他人的罪名也根本数不清楚,最后竟没有一个活了下来。
  王熙凤得知此事,大病了一场。
  贾蓉十分担心。
  请来的大夫却说:“奶奶此前一直绷紧心神,一刻也不曾放松。如今彻底放下,这才大病了一场。大爷放心,不是什么大病,吃一剂药就能好。”
  说着,刷刷开了副方子。
  贾蓉赶紧派人去抓药。
  喝完药后,王熙凤发了场汗,很快就病愈了。
  至此,她彻底摆脱了前世噩梦。
  -
  一年后,黛玉出嫁。
  对方是侯爵家的小儿子,不需承担家族重担,平日就爱写字画画,吟诗作对,与黛玉书信往来期间,很快被黛玉的才华折服,已主动找到父母催促了三次婚期,就想早日将人娶回家中更好交流。
  当然,他的要求被其父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一直到现在,终于得偿所愿。
  他骑着高头大马前来迎娶黛玉之时,那嘴角都快咧到天边去了,叫人一看就知道他有多欢喜。
  这样的笑容一直延续到进入洞房。
  也是这时,他眼底才多了两分忐忑,对未来妻子的相貌多了两分好奇。
  喜婆一旁看着,不由笑他:“三爷怎么还不揭盖头?”
  三爷闻言,立刻拿起了喜秤。
  秤杆撩起盖头,黛玉动人心魄的容颜出现在了所有人眼前。
  新郎一下就看呆了。
  最后还是喜婆推了新郎一下,他才勉强回神。
  之后一切流程,新郎那双眼睛就没从黛玉身上移开过,全程晕乎乎的,遭到了无数调笑。
  但大家也理解他。
  毕竟如此貌美多情又才华过人的妻子,那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这小子侥幸碰到,就算高兴得立时死去怕也是愿意的。
  -
  晨哥儿一直到二十岁,也还是没能考中秀才。
  贾蓉心疼他每日苦读却没个好结果,忍不住找到王熙凤劝说:“晨哥儿实在不是读书这块料子,即便真能考中功名,只怕也和太爷一半要等到四五十岁了。若贾家尚在鼎盛时期,他这般苦读倒也不妨事,可如今……”
  “要不然还是让他去寻另外的营生吧?”
  王熙凤自己就没怎么读书,怎会强求儿子读书?
  她直接道:“你去和晨哥儿说,若他愿意,我可以拿出一千两银子让他做生意。他不是喜欢数算吗?试试看做生意方面的天赋如何。”
  王家当初本就是靠着海贸起家,说不得晨哥儿也有这样的天赋呢?
  贾蓉迫不及待找到晨哥儿,将此事告诉了他。
  晨哥儿犹豫之后,主动找到夫子:“若我继续读下去,何时才能考中举人?”
  进士他就不想了,多半没可能。
  但考中了举人,他说不得能倚仗祖荫捐个小官儿当当。
  夫子,迟疑后道:“约莫三四十岁吧。”
  以当今读书人的情况而言,这天赋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多少读书人读到头发花白了,也不过是个童生秀才,有些甚至连童生都没有。
  但这显然不符合晨哥儿的预想。
  三四十岁,他孙子都有了。
  晨哥儿做事果断,立刻找王熙凤拿了一千两银子。
  贾蓉不放心,跟在他身边帮忙打下手。
  幸而,他在这方面天赋出众,竟真拿着一千两银子赚了不少钱回来。
  他甚至在做生意途中认识了未来岳父一家,并成功在两年后将人娶回了贾家。
  等赚钱赚多了,他干脆到户部挂了个闲职。
  得了户部庇佑,晨哥儿的生意愈发红火起来,甚至很快靠自己赚到了捐官的银钱,托了贾家旧人捐了个闲职,让贾家回到了官宦门第。
  惜春、曦姐儿有着陪侍公主的情分,婚事倒不麻烦。
  曦姐儿到了年纪,也很快找了个门当户对的丈夫,并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辅佐丈夫和儿子考中了进士,获封诰命,成了府中说一不二的当家主母。
  唯有惜春,也不知是太聪明了,还是性子本就如此,小小年纪竟已有看破红尘之感。
  因对王熙凤留有眷恋,她倒没想着出家,却也对成婚嫁人毫无兴趣。
  等到了年纪,更是效仿其父带发修行,做了居家修士。
  王熙凤也由得她。
  嫁人哪有在家生活畅快?
  -
  晨哥儿婚后不久,生了个儿子,可惜和他一样没什么读书天分。
  但好在性子讨喜,很得王熙凤喜爱。
  倒是贾蔷的儿子在读书上有几分天分,竟在二十八岁这年考中了举人,之后刻苦读书,更在三十五岁这年考中了进士,进入翰林院做了庶吉士。
  两家关系不错,贾蓉一家竟也有了倚仗他家权势的一天。
  因着家里有钱,王熙凤很注重培养下一代。
  晨哥儿读书不行,他儿子也不行。
  但王熙凤给晨哥儿儿子取了个落魄书香门第家的女儿,等到曾孙出生,终于有了读书天分。
  等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将人送进了学堂。
  而那孩子也并非辜负全家期盼,成功在三十这年考中进士,成功入朝为官,保住了贾家富贵。
  自此,王熙凤终于得以安享天年。
  她精力旺盛,很喜欢折腾,愣是活到了九十四岁才寿终正寝。
  贾蓉比她早死了二十年。
  最后二十年,王熙凤时常想起他,但看着家中孩子总舍不得闭眼。
  希望他还没走吧。
  王熙凤在生命最后一刻,突然这样想。
  第35章
  贾敏重生了。
  刚醒来,便听丫鬟说起昨日新闻:“四姑娘您是不知道,如今府上都传遍了,说是昨日打马游街的探花郎生得俊逸非凡,长了副世所罕见的容貌呢。”
  贾敏垂眸:“是吗?可探听到他的姓名?”
  丫鬟:“打听到了,说是先文安侯府的独子,叫林海那位。大家都说稀奇呢,咱们这样的人家,竟也能出一个这样的人物……”
  丫鬟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自己打听到的,关于林海的大小琐事。
  贾敏却已经不想听了。
  林海,字如海。
  她前世的丈夫。
  因太平盛世,勋贵已无晋升渠道,荣国府若想护住今日荣光,便只能改换门楣,弃武从文。
  但荣国府并无这方面的人才。
  除隔壁宁府的敬二哥外,偌大一个贾家连个科举苗子也无。
  于是只能从联姻入手。
  父亲贾代善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最终为她选中了这位探花郎。
  相貌才学都是顶尖。
  他甚至是勋贵出身,以科举入仕,起步就是七品,若她嫁过去,不但诰命早早拿到手,还不用担心生活水平落差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