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贾敏耸然一惊,赶紧收拾东西回了荣国府。
林如海即便从侍讲位置升职,也时常被皇帝召到身边伴驾,比他见到皇帝的次数多多了。
是以贾敏一说是林如海建议,贾代善就入了心。
没几日,他就上了抱病修养的折子。
皇帝此时还是很信赖贾代善的,看完折子就批了病假,不但如此,他还带着太子到荣国府亲自探望病人。
除太子外,还带了几个随行太医。
幸而贾代善知道做戏要做全套,真将自己弄病了。
太医诊过后开口:“国公爷这是不慎受了寒气侵袭,引发了体内暗伤,病情这才来势汹汹,害得国公爷起不来身。国公爷的病倒不是什么大事,只需要喝几服药就够了。倒是体内暗伤旧疾……”
他看了床上面色惨白的贾代善一眼,略有几分同情,“若不设法解决,日后只怕会伤及性命。”
皇帝眉头紧蹙:“你尽快治疗,朕私库中的药材随用随取。”
太医却摇头:“微臣并不擅长治疗暗伤。”
不止这一个太医,整个太医院应当都没有擅长治疗这个大夫。
想要治疗,得找医术高明的军医。
贾代善对此早有预料,闻言挣扎着起身谢恩。
皇帝只觉得愧疚:“太医无能,并未给爱卿治好旧疾,如何当得起你谢恩?”
贾代善忙道:“陛下能有此心,已让微臣感念不已。”
二人又说了几句套话,皇帝才终于带人离开。
人一走,贾代善就跌回了床铺。
贾母赶紧去看。
贾代善微微摇头:“只是有些脱力,不妨事。”
贾母松了口气:“也不只是听了女婿的话后,心里有了偏见,总觉得方才皇上和太子之间的交流不太对。”
以往皇帝几乎是将太子当成了手心里的宝,时刻记挂在心里。
可方才,明明是让太子施恩拉拢贾代善的好机会,皇帝却并不怎么让太子插嘴。
贾代善自然有所发觉:“你记得找大夫,让我这病病得久一点。”
无关风月
贾母自然点头。
他家就只有贾代善一个顶立门户之人,若他出了事,贾家就再也无法维持如今的辉煌了。
-
林家与贾家暂时从皇帝与太子的争斗中脱身,其他人却还沉浸在皇帝对太子宠溺非常的虚假幻想里。
是以等到皇帝突然对太子发难,直接打了所有大臣一个措手不及。
皇帝对太子的感情极为复杂。
这就导致了,他在处理太子及太子相关的大臣之时,手段也格外残忍。
因为他站在老父亲的角度,总觉得是有人带坏了他的好大儿。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子的伴读与老师。
林父逃过一劫,贾赦却受到了牵连。
即便贾赦早在贾代善称病后,便被带回家“侍疾”了。
他的官职直接被罢免,还被皇帝勒令在家照顾父亲的同时不忘多读几本圣贤书。
贾赦:“……”
他平日对太子言听计从,即便自己好色,也从不敢在太子面前提及相关话题,他怎么可能带坏太子啊?
他要真这么干,不用等皇帝责罚,贾代善就拿起棍棒揍他了好吗?
可皇帝不听:“身为伴读,听话就够了吗?当然还要时刻劝谏太子,让他不要行差踏错半步。”
所有伴读:“……”
他们是臣,太子是君,即便劝谏,太子不听劝他们难道还能拦着他吗?
但皇权就是这么不讲理。
贾赦得到消息,颓废了好几个月。
幸好贾代善还在,贾家尚有起复机会,不像其他受到牵连的大臣,好几个连命都没了。
贾敏得知父亲无事,顿时喜极而泣。
她清楚只有父亲在世,贾家的权势才能保全,才能让她如愿过上想过的日子。
基于此,贾敏第一次主动找到林如海道谢。
她是知道太子被废日期的,但皇上和太子到底何时起了嫌隙,皇上又是何时有了废除太子的想法,她一个困于后宅的女子实在没地方知道。
所以贾敏很感激林如海的提醒。
在此之后,两人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至少林如海说的话,贾敏不会再当做耳旁风,就算知道正确也不管了。
-
太子被废不久,贾代善的病情有所好转。
他是个坐不住的,当即就想回到朝堂。
但在回去之前,贾代善先派了贾政到林家和林如海见了一面。
见过之后,贾代善再没了回到朝堂的想法,反而躺在床上继续养病,对前来探病的太医也说是想将身体养好一点,免得以后病发。
太医理解,回去后将他病情说重了几分。
皇帝虽然有些可惜,却不好让正在生病大臣抱着病体来为他效力,便没再多问。
而就在此事不久之后,皇帝又有了复立太子的想法。
第36章
可惜皇帝和大臣没对上脑回路,最后的结果是他又一次发火迁怒了好一大批臣子。
贾代善:“……”
皇帝这是年纪大了,人终于疯了吗?
寻常朝政都很忌讳皇帝态度反复,何况是攸关国家未来的立储大事?
而就在太子复立不久,他病好了。
可贾代善看明白了,在皇帝和太子两个没彻底消停之前,他真不适合回到朝堂。
他若回去,就是现成的靶子。
一旦这对父子闹了矛盾,他首当其冲被迁怒。
所以贾代善贿赂了太医,直说病虽好了,却还要在家里静养两三年才行。
而之后发生的事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因为就在短短几个月后,皇帝就再次发癫,决定二废太子。
贾代善:“……”
不但废除了太子之位,还在废太子圣旨中说得极其难听,直接断绝了废太子继位的可能。
贾代善仔细研究了一番,确定自己并未听错。
然后,他找到了林如海。
林如海对此给出的答案是:“我想,皇上此举应当说明,他在……之前,都不会再复立太子了。”
皇帝年迈,太子对他的威胁太大了。
不只是废太子,其他皇子也不可能被皇帝立为储君。
贾代善也是这样想的。
只是皇帝反复无常,他需要找人肯定一下自己的想法。
没多久,贾代善回到了朝堂。
林如海因为位卑言轻,倒没有受到此事牵连,反而因为活儿干得不错,又升了一级。
而就在这时,有皇子试图拉拢他。
其中甚至有上辈子荣登大宝的那位皇子。
但林如海拒绝了。
眼下皇帝春秋鼎盛,还有几十年好活,他若此时投靠了某位皇子,一旦被皇帝知晓,必定前途断绝。
他可不愿干这种蠢事。
-
太子再次被废后,朝中皇子夺嫡之争愈发激烈,投靠皇子的大臣们也彼此攻讦,每次上朝都能听到无数弹劾,无数大臣也因此落马。
朝中氛围乌烟瘴气,正经做事的大臣几乎没有生存余地。
一时间,好多原本中立的大臣也选了皇子投靠。
如贾代善般位高权重的大臣,更受到了所有皇子的拉拢与礼遇,一个不慎,就可能跌入万劫不复之地。
上朝不过短短两年,他看起来竟苍老了不止十岁。
贾代善每每在朝堂看到林如海,就忍不住联想到自己那两个不孝子,总是心气儿不顺。
他累死累活,到底为了什么?
幸而老二生的珠哥儿颇有几分读书天赋,让他欣慰不少。
为了让珠哥儿有更好的未来,他甚至主动找到林父,想让他亲自教导贾珠。
在贾代善看来,林父能教出林如海这个探花郎,本身的才学毋庸置疑,将珠哥儿交给他,未来怎么也能考中一个举人功名。
至于进士……
看看隔壁贾敬吧,他实在不敢多想。
林父致仕后闲散在家,正觉得无聊,儿媳又不曾生育,他就算想要含饴弄孙也不成。
听得贾代善请求,他只犹豫了一瞬便答应了下来。
就当提前练手了。
等儿媳日后生下小孙孙,他也能更好地教导孩子。
-
贾政很快带着贾珠上门。
见过林父后,他又带着贾珠来见了贾敏,希望这个妹妹平时能多照顾一下贾珠日常。
贾敏看着贾珠,表情有些复杂。
但一番纠结之后,到底答应了下来。
林如海回来后,发现贾敏态度不对,忙问原因。
贾敏张了张嘴,千言万语却堵在心头,无法和他言说,只能道:“没,只是我和二嫂子关系不大好,有些不知该如何面对珠哥儿而已。”
每每见到贾珠,她总能想到自己早逝的女儿。
她很担心自己迁怒贾珠。
林如海即便从侍讲位置升职,也时常被皇帝召到身边伴驾,比他见到皇帝的次数多多了。
是以贾敏一说是林如海建议,贾代善就入了心。
没几日,他就上了抱病修养的折子。
皇帝此时还是很信赖贾代善的,看完折子就批了病假,不但如此,他还带着太子到荣国府亲自探望病人。
除太子外,还带了几个随行太医。
幸而贾代善知道做戏要做全套,真将自己弄病了。
太医诊过后开口:“国公爷这是不慎受了寒气侵袭,引发了体内暗伤,病情这才来势汹汹,害得国公爷起不来身。国公爷的病倒不是什么大事,只需要喝几服药就够了。倒是体内暗伤旧疾……”
他看了床上面色惨白的贾代善一眼,略有几分同情,“若不设法解决,日后只怕会伤及性命。”
皇帝眉头紧蹙:“你尽快治疗,朕私库中的药材随用随取。”
太医却摇头:“微臣并不擅长治疗暗伤。”
不止这一个太医,整个太医院应当都没有擅长治疗这个大夫。
想要治疗,得找医术高明的军医。
贾代善对此早有预料,闻言挣扎着起身谢恩。
皇帝只觉得愧疚:“太医无能,并未给爱卿治好旧疾,如何当得起你谢恩?”
贾代善忙道:“陛下能有此心,已让微臣感念不已。”
二人又说了几句套话,皇帝才终于带人离开。
人一走,贾代善就跌回了床铺。
贾母赶紧去看。
贾代善微微摇头:“只是有些脱力,不妨事。”
贾母松了口气:“也不只是听了女婿的话后,心里有了偏见,总觉得方才皇上和太子之间的交流不太对。”
以往皇帝几乎是将太子当成了手心里的宝,时刻记挂在心里。
可方才,明明是让太子施恩拉拢贾代善的好机会,皇帝却并不怎么让太子插嘴。
贾代善自然有所发觉:“你记得找大夫,让我这病病得久一点。”
无关风月
贾母自然点头。
他家就只有贾代善一个顶立门户之人,若他出了事,贾家就再也无法维持如今的辉煌了。
-
林家与贾家暂时从皇帝与太子的争斗中脱身,其他人却还沉浸在皇帝对太子宠溺非常的虚假幻想里。
是以等到皇帝突然对太子发难,直接打了所有大臣一个措手不及。
皇帝对太子的感情极为复杂。
这就导致了,他在处理太子及太子相关的大臣之时,手段也格外残忍。
因为他站在老父亲的角度,总觉得是有人带坏了他的好大儿。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子的伴读与老师。
林父逃过一劫,贾赦却受到了牵连。
即便贾赦早在贾代善称病后,便被带回家“侍疾”了。
他的官职直接被罢免,还被皇帝勒令在家照顾父亲的同时不忘多读几本圣贤书。
贾赦:“……”
他平日对太子言听计从,即便自己好色,也从不敢在太子面前提及相关话题,他怎么可能带坏太子啊?
他要真这么干,不用等皇帝责罚,贾代善就拿起棍棒揍他了好吗?
可皇帝不听:“身为伴读,听话就够了吗?当然还要时刻劝谏太子,让他不要行差踏错半步。”
所有伴读:“……”
他们是臣,太子是君,即便劝谏,太子不听劝他们难道还能拦着他吗?
但皇权就是这么不讲理。
贾赦得到消息,颓废了好几个月。
幸好贾代善还在,贾家尚有起复机会,不像其他受到牵连的大臣,好几个连命都没了。
贾敏得知父亲无事,顿时喜极而泣。
她清楚只有父亲在世,贾家的权势才能保全,才能让她如愿过上想过的日子。
基于此,贾敏第一次主动找到林如海道谢。
她是知道太子被废日期的,但皇上和太子到底何时起了嫌隙,皇上又是何时有了废除太子的想法,她一个困于后宅的女子实在没地方知道。
所以贾敏很感激林如海的提醒。
在此之后,两人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至少林如海说的话,贾敏不会再当做耳旁风,就算知道正确也不管了。
-
太子被废不久,贾代善的病情有所好转。
他是个坐不住的,当即就想回到朝堂。
但在回去之前,贾代善先派了贾政到林家和林如海见了一面。
见过之后,贾代善再没了回到朝堂的想法,反而躺在床上继续养病,对前来探病的太医也说是想将身体养好一点,免得以后病发。
太医理解,回去后将他病情说重了几分。
皇帝虽然有些可惜,却不好让正在生病大臣抱着病体来为他效力,便没再多问。
而就在此事不久之后,皇帝又有了复立太子的想法。
第36章
可惜皇帝和大臣没对上脑回路,最后的结果是他又一次发火迁怒了好一大批臣子。
贾代善:“……”
皇帝这是年纪大了,人终于疯了吗?
寻常朝政都很忌讳皇帝态度反复,何况是攸关国家未来的立储大事?
而就在太子复立不久,他病好了。
可贾代善看明白了,在皇帝和太子两个没彻底消停之前,他真不适合回到朝堂。
他若回去,就是现成的靶子。
一旦这对父子闹了矛盾,他首当其冲被迁怒。
所以贾代善贿赂了太医,直说病虽好了,却还要在家里静养两三年才行。
而之后发生的事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因为就在短短几个月后,皇帝就再次发癫,决定二废太子。
贾代善:“……”
不但废除了太子之位,还在废太子圣旨中说得极其难听,直接断绝了废太子继位的可能。
贾代善仔细研究了一番,确定自己并未听错。
然后,他找到了林如海。
林如海对此给出的答案是:“我想,皇上此举应当说明,他在……之前,都不会再复立太子了。”
皇帝年迈,太子对他的威胁太大了。
不只是废太子,其他皇子也不可能被皇帝立为储君。
贾代善也是这样想的。
只是皇帝反复无常,他需要找人肯定一下自己的想法。
没多久,贾代善回到了朝堂。
林如海因为位卑言轻,倒没有受到此事牵连,反而因为活儿干得不错,又升了一级。
而就在这时,有皇子试图拉拢他。
其中甚至有上辈子荣登大宝的那位皇子。
但林如海拒绝了。
眼下皇帝春秋鼎盛,还有几十年好活,他若此时投靠了某位皇子,一旦被皇帝知晓,必定前途断绝。
他可不愿干这种蠢事。
-
太子再次被废后,朝中皇子夺嫡之争愈发激烈,投靠皇子的大臣们也彼此攻讦,每次上朝都能听到无数弹劾,无数大臣也因此落马。
朝中氛围乌烟瘴气,正经做事的大臣几乎没有生存余地。
一时间,好多原本中立的大臣也选了皇子投靠。
如贾代善般位高权重的大臣,更受到了所有皇子的拉拢与礼遇,一个不慎,就可能跌入万劫不复之地。
上朝不过短短两年,他看起来竟苍老了不止十岁。
贾代善每每在朝堂看到林如海,就忍不住联想到自己那两个不孝子,总是心气儿不顺。
他累死累活,到底为了什么?
幸而老二生的珠哥儿颇有几分读书天赋,让他欣慰不少。
为了让珠哥儿有更好的未来,他甚至主动找到林父,想让他亲自教导贾珠。
在贾代善看来,林父能教出林如海这个探花郎,本身的才学毋庸置疑,将珠哥儿交给他,未来怎么也能考中一个举人功名。
至于进士……
看看隔壁贾敬吧,他实在不敢多想。
林父致仕后闲散在家,正觉得无聊,儿媳又不曾生育,他就算想要含饴弄孙也不成。
听得贾代善请求,他只犹豫了一瞬便答应了下来。
就当提前练手了。
等儿媳日后生下小孙孙,他也能更好地教导孩子。
-
贾政很快带着贾珠上门。
见过林父后,他又带着贾珠来见了贾敏,希望这个妹妹平时能多照顾一下贾珠日常。
贾敏看着贾珠,表情有些复杂。
但一番纠结之后,到底答应了下来。
林如海回来后,发现贾敏态度不对,忙问原因。
贾敏张了张嘴,千言万语却堵在心头,无法和他言说,只能道:“没,只是我和二嫂子关系不大好,有些不知该如何面对珠哥儿而已。”
每每见到贾珠,她总能想到自己早逝的女儿。
她很担心自己迁怒贾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