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萧贞观随即又想到了天意,此事不大正常,但是的的确确发生了,如此便可算作异象,前朝那些官吏,怕又是会拿此事大做文章。
做便做吧,萧贞观疲倦地想,山火能快点被扑灭就好。
德阳郡发生山火的事,姜见黎在端阳节过后的第二日才从夏侯汾口中得知。昨日她随御驾回京后,天色已晚,就回王府住了一晚,打算第二日再出城回司农寺,结果就接到了司农寺蔡正卿派人递的话,要她立刻回皇城司农寺,说有要事要商议。
等到了司农寺,才发现司农寺五品以上的官吏都汇聚一堂,彼时蔡正卿尚未到议事堂,她悄悄向夏侯汾打听究竟出了何事,夏侯汾告诉她,德阳郡竹州发生了山火。
听闻此事后,姜见黎下意识的反应是,德阳郡?那不是萧贞观为公主之时的封地吗?蜀中多少年没发生过山火了,怎么偏在此时发生了山火?
夏侯汾还告诉她,陛下对此事十分看重,打算从京中调派禁卫前往竹州。
姜见黎忽然就猜到了蔡正卿今日议事的目的,倘若萧贞观当真要派禁卫前往蜀中,那么必定需要一个能主使之人一同前往,此人会身负赈灾与调查灾祸的两大重任,而司农寺十有八九得出一个副手跟随主使一同前往赈灾,今日怕是要定下何人担任副使。
果然不出所料,蔡叔培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才在今日召集众人议事。
姜见黎本就愁得慌,眼下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端阳节那一日,太上皇的人将她引去明定塔,她一进塔中,就发现傅缙也在,而傅缙见到她进来后,神色顷刻间变得格外奇怪。大约是怕萧贞观发现,所以太上皇没有话里话外地绕弯子,单刀直入地就对她发问,问她愿不愿嫁给傅缙。
当时她一头雾水,在她看来,傅缙是太上皇瞩意地皇夫人选,而今却问她愿不愿嫁傅缙,她要是嫁了傅缙,萧贞观怎么办?皇夫之位,何人来坐?
姜见黎以为太上皇是在试探她,不免觉得好笑,但是接下来太上皇又十分严肃地将一样东西交给了她,那是一张对折的白宣,她不明所以地打开看了,下一刻,寒意从脚底升起爬满全身,而后,太上皇又问了她一回,愿不愿嫁给傅缙。
她知道,在太上皇拿出这样东西的时候,她就没得选了。
太上皇很满意她的识时务,同时目光之中又潜藏了点可惜的意味,不过她都没心思去猜测了,因为她手中的东西被太上皇收了回去,太上皇告诉傅缙,她刚才看到的,是她的嫁妆,傅缙不疑有他。
嫁妆?呵,太上皇是在威胁她,只有她嫁给傅缙,这样能定她罪,取她命,让她这些年来所有的经营筹谋都毁于一旦的东西,才会交到她手中。
所以她果断同意了,不过,同意了就不能反悔吗?
她可不是个愿意受人胁迫的性子,哪怕那个人是太上皇,是当朝天子的父亲。
只是想要不被胁迫,她就需要重新设下一场局,才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现在,这个机会好像来了。
萧贞观因为德阳郡山火的事愁眉不展,两日都不曾合过眼,偏在此事,太上皇忽然驾临了太极宫。
青菡入殿通报时,萧贞观正在为赈灾的主使人选而犹豫不决,听闻父亲过来,急忙抽取出一张白宣,笔走龙蛇地在上头写下了几个名字,这几个都是她觉得可以担当此重任的官吏。
写好后,太上皇也走到了御案前,低头附身看了一会儿,才开口,“吾儿还在为德阳郡发生山火的事担忧?”
萧贞观将白宣调了个方向,问道,“阿耶以为,若要从中择一为主使担任钦差,这几人谁更合适?”
太上皇却并不回答这个问题,他将白宣往萧贞观一侧推了推,“这几人皆可,此事吾儿自己决定吧,德阳郡曾是你的封地,你希望何人去查,便派何人前往,阿耶今日过来,是有另一件事想同你商议。”
“何事?”萧贞观疑惑道。
“还能是什么事,自然是嫁娶之事。”
萧贞观愣了一会儿,以为自己听岔了,“阿耶是要儿在此事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可是,”她微微停顿,想要竭力压制心底的怒气,却怎么都压制不了,“可是阿耶,这个节骨眼上,不应当以国事为重吗?德阳郡大火至今不曾扑灭,蜀中每日传来的急报里,死亡的百姓于失踪的百姓人数每一日都在增多,蜀中人心惶惶,全天下的眼睛都在看着儿,看着儿会怎么处置此事,儿又不曾下诏停止择婿,等德阳郡的事平息,儿自会令礼部择吉日举行面选,阿耶非要在这个时候逼儿做出一个选择吗?!”
言语之中,不乏质问之意,殿中的宫人不禁将头垂得更低。
青菡见这情形不对,立刻带着满殿的宫人退了出去。
等到殿中只剩下父女二人,太上皇才看着双目泛红的幺女,笑呵呵地对她道,“吾儿误会了,阿耶此次前来,并非是要同你谈论择婿之事。”
萧贞观不解,“那是为何?”
“其实,也不能说同择婿一事毫无干系,”太上皇重重地叹了口气,愧疚地开口,
“是阿耶对不住你,都怪阿耶识人不清,错点了鸳鸯谱,傅缙他,不愿意参选……”
萧贞观没什么表情。
“他向孤求娶了阿黎。”
第一百一十九章
求娶,阿黎?
萧贞观露出惶惑之色,显然,她压根没明白其中的意思。
只听太上皇再次叹了口气,道,“琼林宴上,阿耶就觉得傅缙是个可造之才,不瞒吾儿,你那皇夫的人选,阿耶一直属意傅缙,对他在面选之中的表现抱有极大的期望,所以趁着端阳节明定池龙舟赛的时候,私下召见了他。”
萧贞观仰着头,静静地听着,面上惶惑之色丝毫不减。
“孤向他透露了些许,谁知他一听孤属意他来当这个皇夫,当即就向孤跪下请罪,孤问他缘由,他说他请的是抗旨之罪,经过他一解释,孤才知道,你下了择婿的诏书之后,他曾暗中往浙安郡族中去过一封家书,说自己无意攀附皇室,请求家中长辈不要向郡州递上他的名册,但是浙安傅氏舍不下这个能令全族更上一层楼的大好时机,不顾傅缙本意,递了名册。”
“他说他科考入朝为官,是为当一个忠君报国的良臣,而非通过成为天子夫婿这样的方式位极人臣,他说他无意参选,便是走到了面选这一步,在面选之时,也会冒着大不敬的罪名拒绝入选,哎,傅缙他是铁了心的不愿意啊!”
萧贞观渐渐回过味来,但是傅缙愿不愿意,她根本就不在乎,比起傅缙的严词相拒,她更关心另一件事,“这同他求娶阿,姜卿,又有何干系?”
他不想当她的皇夫,她也不会逼着他当,可是他做什么求娶姜见黎?!难道是为了逃避成为她的皇夫,才想到了求娶这个法子?但是傅缙为何不求娶旁人,偏偏要求娶的是姜见黎?!
真是,真是好大的胆子!傅缙不清楚她从前与姜见黎相看两厌吗?这般作为,是想借姜见黎恶心她一把?!
傅缙胆敢如此,是疯了不成?!
萧贞观心中翻江倒海,面上却淡淡的,落在太上皇的眼中,她这就是懵住了,顿时心疼道,“贞观啊,你实话告诉阿耶,你对那傅缙,是个什么心思?”
什么心思?她哪里有什么心思?
“阿耶,傅缙为何要求娶姜卿?”萧贞观急切地问。
“琼林宴那会儿,阿耶看你对他印象不错,大抵能算得上一个青眼有加,你,是不是喜欢他?”
“阿耶?!”萧贞观急得从御案后头站了起来,“傅缙究竟对您说了什么?”
“你先回答阿耶,你对他是个什么心思?”太上皇固执地重复了一遍,大有萧贞观若是不回答,不说实话,就不会告诉她地架势。
萧贞观深吸了几口气,逼迫自己去回忆与傅缙初见之时的情形。
那是她登基之后开设的恩科殿试,当时她正同姜见黎闹脾气,憋着坏想要好好整一整姜见黎,偏偏阿姊又护着姜见黎,她心中一股子邪火没处撒,坐在高台上往下看时,忽然就看见了人群中的傅缙。傅缙生得合她的眼缘,一眼看过去,他就跟鹤立鸡群似的,醒目的很,那时她也以为这个人有所不同,但是那种感觉很模糊,她不清楚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看见这张脸,直到傅缙从楚州回来,亦或是说,姜见黎从楚州回来,她才隐约发现,傅缙,有那么几分像姜见黎。
时至今日,她仍说不清那股怪异的感觉,只知道自己对傅缙,并非喜欢,当时她让姜见黎担任赈灾主使,暗中为傅缙铺路,应当是脑子被浆糊糊住了,幸好姜见黎平安回来了,否则,她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阿姊,如何面对她自己。
萧贞观思索的时间有些长,太上皇耐心地等待着,当殿中的香漏上的铜球落下,砸响了铜盘时,他听到她用微弱而又坚定的声音说道,“不喜欢。”
做便做吧,萧贞观疲倦地想,山火能快点被扑灭就好。
德阳郡发生山火的事,姜见黎在端阳节过后的第二日才从夏侯汾口中得知。昨日她随御驾回京后,天色已晚,就回王府住了一晚,打算第二日再出城回司农寺,结果就接到了司农寺蔡正卿派人递的话,要她立刻回皇城司农寺,说有要事要商议。
等到了司农寺,才发现司农寺五品以上的官吏都汇聚一堂,彼时蔡正卿尚未到议事堂,她悄悄向夏侯汾打听究竟出了何事,夏侯汾告诉她,德阳郡竹州发生了山火。
听闻此事后,姜见黎下意识的反应是,德阳郡?那不是萧贞观为公主之时的封地吗?蜀中多少年没发生过山火了,怎么偏在此时发生了山火?
夏侯汾还告诉她,陛下对此事十分看重,打算从京中调派禁卫前往竹州。
姜见黎忽然就猜到了蔡正卿今日议事的目的,倘若萧贞观当真要派禁卫前往蜀中,那么必定需要一个能主使之人一同前往,此人会身负赈灾与调查灾祸的两大重任,而司农寺十有八九得出一个副手跟随主使一同前往赈灾,今日怕是要定下何人担任副使。
果然不出所料,蔡叔培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才在今日召集众人议事。
姜见黎本就愁得慌,眼下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端阳节那一日,太上皇的人将她引去明定塔,她一进塔中,就发现傅缙也在,而傅缙见到她进来后,神色顷刻间变得格外奇怪。大约是怕萧贞观发现,所以太上皇没有话里话外地绕弯子,单刀直入地就对她发问,问她愿不愿嫁给傅缙。
当时她一头雾水,在她看来,傅缙是太上皇瞩意地皇夫人选,而今却问她愿不愿嫁傅缙,她要是嫁了傅缙,萧贞观怎么办?皇夫之位,何人来坐?
姜见黎以为太上皇是在试探她,不免觉得好笑,但是接下来太上皇又十分严肃地将一样东西交给了她,那是一张对折的白宣,她不明所以地打开看了,下一刻,寒意从脚底升起爬满全身,而后,太上皇又问了她一回,愿不愿嫁给傅缙。
她知道,在太上皇拿出这样东西的时候,她就没得选了。
太上皇很满意她的识时务,同时目光之中又潜藏了点可惜的意味,不过她都没心思去猜测了,因为她手中的东西被太上皇收了回去,太上皇告诉傅缙,她刚才看到的,是她的嫁妆,傅缙不疑有他。
嫁妆?呵,太上皇是在威胁她,只有她嫁给傅缙,这样能定她罪,取她命,让她这些年来所有的经营筹谋都毁于一旦的东西,才会交到她手中。
所以她果断同意了,不过,同意了就不能反悔吗?
她可不是个愿意受人胁迫的性子,哪怕那个人是太上皇,是当朝天子的父亲。
只是想要不被胁迫,她就需要重新设下一场局,才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现在,这个机会好像来了。
萧贞观因为德阳郡山火的事愁眉不展,两日都不曾合过眼,偏在此事,太上皇忽然驾临了太极宫。
青菡入殿通报时,萧贞观正在为赈灾的主使人选而犹豫不决,听闻父亲过来,急忙抽取出一张白宣,笔走龙蛇地在上头写下了几个名字,这几个都是她觉得可以担当此重任的官吏。
写好后,太上皇也走到了御案前,低头附身看了一会儿,才开口,“吾儿还在为德阳郡发生山火的事担忧?”
萧贞观将白宣调了个方向,问道,“阿耶以为,若要从中择一为主使担任钦差,这几人谁更合适?”
太上皇却并不回答这个问题,他将白宣往萧贞观一侧推了推,“这几人皆可,此事吾儿自己决定吧,德阳郡曾是你的封地,你希望何人去查,便派何人前往,阿耶今日过来,是有另一件事想同你商议。”
“何事?”萧贞观疑惑道。
“还能是什么事,自然是嫁娶之事。”
萧贞观愣了一会儿,以为自己听岔了,“阿耶是要儿在此事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可是,”她微微停顿,想要竭力压制心底的怒气,却怎么都压制不了,“可是阿耶,这个节骨眼上,不应当以国事为重吗?德阳郡大火至今不曾扑灭,蜀中每日传来的急报里,死亡的百姓于失踪的百姓人数每一日都在增多,蜀中人心惶惶,全天下的眼睛都在看着儿,看着儿会怎么处置此事,儿又不曾下诏停止择婿,等德阳郡的事平息,儿自会令礼部择吉日举行面选,阿耶非要在这个时候逼儿做出一个选择吗?!”
言语之中,不乏质问之意,殿中的宫人不禁将头垂得更低。
青菡见这情形不对,立刻带着满殿的宫人退了出去。
等到殿中只剩下父女二人,太上皇才看着双目泛红的幺女,笑呵呵地对她道,“吾儿误会了,阿耶此次前来,并非是要同你谈论择婿之事。”
萧贞观不解,“那是为何?”
“其实,也不能说同择婿一事毫无干系,”太上皇重重地叹了口气,愧疚地开口,
“是阿耶对不住你,都怪阿耶识人不清,错点了鸳鸯谱,傅缙他,不愿意参选……”
萧贞观没什么表情。
“他向孤求娶了阿黎。”
第一百一十九章
求娶,阿黎?
萧贞观露出惶惑之色,显然,她压根没明白其中的意思。
只听太上皇再次叹了口气,道,“琼林宴上,阿耶就觉得傅缙是个可造之才,不瞒吾儿,你那皇夫的人选,阿耶一直属意傅缙,对他在面选之中的表现抱有极大的期望,所以趁着端阳节明定池龙舟赛的时候,私下召见了他。”
萧贞观仰着头,静静地听着,面上惶惑之色丝毫不减。
“孤向他透露了些许,谁知他一听孤属意他来当这个皇夫,当即就向孤跪下请罪,孤问他缘由,他说他请的是抗旨之罪,经过他一解释,孤才知道,你下了择婿的诏书之后,他曾暗中往浙安郡族中去过一封家书,说自己无意攀附皇室,请求家中长辈不要向郡州递上他的名册,但是浙安傅氏舍不下这个能令全族更上一层楼的大好时机,不顾傅缙本意,递了名册。”
“他说他科考入朝为官,是为当一个忠君报国的良臣,而非通过成为天子夫婿这样的方式位极人臣,他说他无意参选,便是走到了面选这一步,在面选之时,也会冒着大不敬的罪名拒绝入选,哎,傅缙他是铁了心的不愿意啊!”
萧贞观渐渐回过味来,但是傅缙愿不愿意,她根本就不在乎,比起傅缙的严词相拒,她更关心另一件事,“这同他求娶阿,姜卿,又有何干系?”
他不想当她的皇夫,她也不会逼着他当,可是他做什么求娶姜见黎?!难道是为了逃避成为她的皇夫,才想到了求娶这个法子?但是傅缙为何不求娶旁人,偏偏要求娶的是姜见黎?!
真是,真是好大的胆子!傅缙不清楚她从前与姜见黎相看两厌吗?这般作为,是想借姜见黎恶心她一把?!
傅缙胆敢如此,是疯了不成?!
萧贞观心中翻江倒海,面上却淡淡的,落在太上皇的眼中,她这就是懵住了,顿时心疼道,“贞观啊,你实话告诉阿耶,你对那傅缙,是个什么心思?”
什么心思?她哪里有什么心思?
“阿耶,傅缙为何要求娶姜卿?”萧贞观急切地问。
“琼林宴那会儿,阿耶看你对他印象不错,大抵能算得上一个青眼有加,你,是不是喜欢他?”
“阿耶?!”萧贞观急得从御案后头站了起来,“傅缙究竟对您说了什么?”
“你先回答阿耶,你对他是个什么心思?”太上皇固执地重复了一遍,大有萧贞观若是不回答,不说实话,就不会告诉她地架势。
萧贞观深吸了几口气,逼迫自己去回忆与傅缙初见之时的情形。
那是她登基之后开设的恩科殿试,当时她正同姜见黎闹脾气,憋着坏想要好好整一整姜见黎,偏偏阿姊又护着姜见黎,她心中一股子邪火没处撒,坐在高台上往下看时,忽然就看见了人群中的傅缙。傅缙生得合她的眼缘,一眼看过去,他就跟鹤立鸡群似的,醒目的很,那时她也以为这个人有所不同,但是那种感觉很模糊,她不清楚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看见这张脸,直到傅缙从楚州回来,亦或是说,姜见黎从楚州回来,她才隐约发现,傅缙,有那么几分像姜见黎。
时至今日,她仍说不清那股怪异的感觉,只知道自己对傅缙,并非喜欢,当时她让姜见黎担任赈灾主使,暗中为傅缙铺路,应当是脑子被浆糊糊住了,幸好姜见黎平安回来了,否则,她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阿姊,如何面对她自己。
萧贞观思索的时间有些长,太上皇耐心地等待着,当殿中的香漏上的铜球落下,砸响了铜盘时,他听到她用微弱而又坚定的声音说道,“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