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似有若无的白烟袅袅散开,陶杯中的液体清澈见底,与郭嘉等人杯中的清酒并无什么不同。
顾至接过荀彧递来的杯盏,抿了一口,温热的流体划过口腔和咽喉,没有留下任何明显的气息。
“……”
好一杯四十度上下,全无杂质的温白开。
原先的所有焦灼之感都被手中的白水扑灭,顾至面无表情地饮着水,默然无言。
因着郭嘉对这家酒肆的青睐,在听了那么多遍甚是洗脑的赞誉后,顾至也对这些酒水生起了一探究竟的想法。他倒是想尝一尝滋味,浅尝辄止,只可惜还未付诸实践,就已付之东流。
郭嘉原在观察一人二狗的热闹之景,冷不丁瞧见身边二人旁若无人、交头接耳,郭嘉当即收回目光,刻意地清了清嗓子。
这一清嗓,不仅打断了顾至荀彧二人的对话,也引来祢衡的注意。
祢衡起身,绕过两条家犬,在店家那结完酒钱,负着一袋半臂长的行囊,走到顾至等人的身前。
“早前多有冒犯之处……”
祢衡抬手行了一礼。像是不擅长与人告罪,他直着手,卡在半空,半晌才续接下文,
“承蒙诸位不计前嫌。”
他这一礼行得生硬,却又延续得格外漫长。
最终,他并袖站在顾至身前,深深一拜。
顾至抬着他的臂膀,阻止了这一礼。
“祢处士欲往何处?”
祢衡身形被阻,僵持了片刻,他没再坚持,缓缓起身:
“我打算离开许都,到各地走一走。”
徐庶对祢衡的过往一无所知,见他与顾至等人相熟,又有云游之意,素来仗义,心肠炽热的徐庶不由出言相邀:
“徐某亦准备四处游历,这位处士若不嫌弃,我二人可结伴同行。”
不等郭嘉朝徐庶投去诧异而敬佩的目光,祢衡已开口回绝。
“多谢好意,但我只想求个清静,不便与义士一道。”
他的说话风格仍然直来直往,不会拐弯,容易得罪人。
但,只有他们这些“老熟人”知道:比起从前,祢衡的措辞已客气有礼了许多,他确实也变了,变了不少。
众人沉淀着极尽复杂、各不相同的心绪,彼此对视。
郭嘉抬起面前的酒杯,分予祢衡一盏,敬酒。
“山高水长,祝君安好。”
其余人亦高举杯盏,以此饯别。
祢衡低头掩去面上的异色,举杯回敬,一口饮完杯中的酒水。
他转过身,步履如飞地离去,没有停留。
那只落败的丧家之犬怯生生地跟在祢衡身后,跟了一路,最终停在破旧的竹棚边,呜咽了两声,没有继续跟随。
从始至终,沉默饮酒,未置一言的戏志才,见顾至蹙眉目送祢衡的背影,低声劝慰道:
“祢正平与陈公台性格相仿,不同流俗。就此离去,对他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这个道理,顾至自然明白。
他将孔融的罪证递交给祢衡,就是在逼祢衡退出这个是非之地。
至于祢衡今后的命运……将由祢衡自己决定,与他再无瓜葛。
刚才,让顾至蹙眉思索的,并不是祢衡的未来,而是这个世界的走势。
第162章 昏礼(上)
至今为止, 被他谨慎影响的人物,各自走向了与原著不同的轨道,暂时没有出现翻车的迹象。
他不能保证自己的抉择万无一失。但经过多年以来的暗中部署与不计其数的尝试, 他至少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对翻覆“结局”这件事有了更多的把握。
回到家后,顾至向荀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们二人自当“从心所欲”,不必在意世俗的束缚。
可在从心所欲的同时,亦不该执着地冲破世俗划分的界限。
“圣人道, 从心所欲,不逾矩。所谓的‘不逾矩’,并非是画地为牢, 任自己被绳墨所拘, 而是如鱼在水, 不入干涸之田。”
“从心所欲”是为了让自己过得舒适, “不逾矩”也是同样的目的。
大张旗鼓地打破规则,那便是主动招惹麻烦。既然是招惹麻烦,又怎么能“从心所欲”?
“正如主公所言, 勿‘贪虚名而惹实祸’。文若与我的情谊,天知地知。我二人当定下终生, 但这终生之事, 无需让不相干的人知道。只需告知亲友, 邀请亲近之人赴宴,由亲友、天地共见。”
无需多言,荀彧便读懂了他的言下之意。
荀彧明白顾至的选择发自真心, 更明白这番选择是为了荀家所虑。
他低叹一声,伸手抚过顾至的面颊:
“一切尽如阿漻所言。”
因着顾至与荀彧二人都是男子,未有先制, 昏礼便由两家磋商,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修改。
顾至这方由戏志才出面,荀家则由与荀彧的几个兄长安排。
先是筹备阶段。
经过修改,第一日,先由双方“家长”各自找尊者当说客,到对方家中请礼。待双方分别同意后,各自的“家长”携双雁登门请礼,此为“纳采”。
纳采过后,便是问名。双方互通书信,询问彼此的姓名,生辰。
问名过后,开始纳吉,即挑选吉日。
接下来的纳征、请期,都由两家共同商定。
顾至与荀彧在许都的住宅本就相邻,中间那面墙上被顾至开了扇门,等屋舍重新安排,修葺完毕,约定的昏期也已步步迫近。
当天,两人都穿着玄端,省去乘车、接迎的步骤,站在院内。
“雁呢?雁在哪?”
郭嘉作为双方共同的贵宾,在院中忙碌走动,
“新人当手执鸿雁,以此为礼。旁的都可以省,这等吉利的瑞兆可不能省。”
炳烛同样忙得头晕目眩,听到这话,他急急忙忙地冲进庖房,从木笼里揪出两只活蹦乱飞的大雁,一边被肥硕的翅膀拍脸,一边跌跌撞撞地跑回院子。
“雁来了!谁来搭把手?”
“仔细着些,千万别把雁弄伤了。”郭嘉正想接过大雁,突然想起旁的事,在院子一角的木箧中来回翻找,取出两条红绸。
“快,你二人赶紧将雁的腿脚绑上。”
郭嘉分别将两条细窄的绸缎塞在顾至与荀彧的手里,见两人站在原地,愣着不动,郭嘉先将顾至扯到炳烛面前,又回去攘了荀彧一把。
顾至觉得自己仿佛在云层中走,对眼前这番热闹景象感到恍惚。
他慢半拍地想起郭嘉的话,连忙将红绸推向大雁的所在。怎料炳烛抓来的这两只大雁过于活跃,一左一右狂烈地拍动翅膀,不仅将炳烛的头发扇乱,还拱起背,伸长脖颈,瞅着人就啄。
顾至眼疾手快地避开大雁的袭击,却在挨挤中,不慎与靠近的荀彧碰了额头。
疼痛感还未传达,已有一只温暖的手抚上他的前额。
“无事吧?”
“无事。”
在满院子的雁鸣中,郭嘉按住灰雁的爪,试图商量:“雁兄,别动,只是一场仪礼,等会儿就将你们放飞,可千万别在这时候惹事。”
又对着一旁大喊,“某两人是怎么回事,雁公子还在等着呢,现在还不到某两人互诉衷肠的时候吧?”
顾至无暇与郭嘉斗嘴,侧身站在荀彧身旁,两人一起手忙脚乱地将红绸系在灰雁的腿上。
等红绸在两只灰雁腿上绑好漂亮的结,顾至手心已沁了些许汗渍。
他无意识地看向身侧,却见荀彧也正往他的方向看过来。
两人在灰雁扑腾的翅膀下对视,顾至率先移开目光。
两家的家长正在外头招待宾客,不多时,大门被由外而内地推开,受邀的宾客各自携着厚礼,踏入院中。
先踏入院中的是曹操,稍后一些,是两家的家长,以及这两个月刚被召回的曹仁与夏侯惇。
再往后,是曹昂、曹丕两兄弟,徐庶,荀攸,以及从旁护卫的典韦、许褚等人。
来宾各自送上贺礼,在院中事先安排好的席位坐下。
一段时间没见,曹操看上去精神了许多,鬓角的些许白发重新晕上黑色。
他在最中间的客位入座,曹昂与曹丕一左一右地坐在他的身侧,曹仁与夏侯惇坐在第二排,沉默观礼。
荀悦与戏志才作为两家的长辈代表,各自捧着镂着柿蒂纹的青铜双鹤长颈盥盆,站在两侧。
“请新人行沃礼。”
炳烛将扑腾乱飞的双雁放生,一边捂着凌乱的发髻,一边匆忙主持。
顾至与荀彧并肩走到盥洗盆前,与各自的新长辈正面相对。
荀悦的目光平静而和蔼,顾至只与他对视了一息,便垂眸看向前方的盥盆,拧干盆中的纁色绸布,洁面洗手。
不远处的荀彧亦与戏志才迎面而立,相顾无言。
清水流淌的声响在此刻这个安静的环境中,显得清晰可闻。
等两人行完沃礼,炳烛与郭嘉各自接过绸巾,同时唱礼。
顾至接过荀彧递来的杯盏,抿了一口,温热的流体划过口腔和咽喉,没有留下任何明显的气息。
“……”
好一杯四十度上下,全无杂质的温白开。
原先的所有焦灼之感都被手中的白水扑灭,顾至面无表情地饮着水,默然无言。
因着郭嘉对这家酒肆的青睐,在听了那么多遍甚是洗脑的赞誉后,顾至也对这些酒水生起了一探究竟的想法。他倒是想尝一尝滋味,浅尝辄止,只可惜还未付诸实践,就已付之东流。
郭嘉原在观察一人二狗的热闹之景,冷不丁瞧见身边二人旁若无人、交头接耳,郭嘉当即收回目光,刻意地清了清嗓子。
这一清嗓,不仅打断了顾至荀彧二人的对话,也引来祢衡的注意。
祢衡起身,绕过两条家犬,在店家那结完酒钱,负着一袋半臂长的行囊,走到顾至等人的身前。
“早前多有冒犯之处……”
祢衡抬手行了一礼。像是不擅长与人告罪,他直着手,卡在半空,半晌才续接下文,
“承蒙诸位不计前嫌。”
他这一礼行得生硬,却又延续得格外漫长。
最终,他并袖站在顾至身前,深深一拜。
顾至抬着他的臂膀,阻止了这一礼。
“祢处士欲往何处?”
祢衡身形被阻,僵持了片刻,他没再坚持,缓缓起身:
“我打算离开许都,到各地走一走。”
徐庶对祢衡的过往一无所知,见他与顾至等人相熟,又有云游之意,素来仗义,心肠炽热的徐庶不由出言相邀:
“徐某亦准备四处游历,这位处士若不嫌弃,我二人可结伴同行。”
不等郭嘉朝徐庶投去诧异而敬佩的目光,祢衡已开口回绝。
“多谢好意,但我只想求个清静,不便与义士一道。”
他的说话风格仍然直来直往,不会拐弯,容易得罪人。
但,只有他们这些“老熟人”知道:比起从前,祢衡的措辞已客气有礼了许多,他确实也变了,变了不少。
众人沉淀着极尽复杂、各不相同的心绪,彼此对视。
郭嘉抬起面前的酒杯,分予祢衡一盏,敬酒。
“山高水长,祝君安好。”
其余人亦高举杯盏,以此饯别。
祢衡低头掩去面上的异色,举杯回敬,一口饮完杯中的酒水。
他转过身,步履如飞地离去,没有停留。
那只落败的丧家之犬怯生生地跟在祢衡身后,跟了一路,最终停在破旧的竹棚边,呜咽了两声,没有继续跟随。
从始至终,沉默饮酒,未置一言的戏志才,见顾至蹙眉目送祢衡的背影,低声劝慰道:
“祢正平与陈公台性格相仿,不同流俗。就此离去,对他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这个道理,顾至自然明白。
他将孔融的罪证递交给祢衡,就是在逼祢衡退出这个是非之地。
至于祢衡今后的命运……将由祢衡自己决定,与他再无瓜葛。
刚才,让顾至蹙眉思索的,并不是祢衡的未来,而是这个世界的走势。
第162章 昏礼(上)
至今为止, 被他谨慎影响的人物,各自走向了与原著不同的轨道,暂时没有出现翻车的迹象。
他不能保证自己的抉择万无一失。但经过多年以来的暗中部署与不计其数的尝试, 他至少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对翻覆“结局”这件事有了更多的把握。
回到家后,顾至向荀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们二人自当“从心所欲”,不必在意世俗的束缚。
可在从心所欲的同时,亦不该执着地冲破世俗划分的界限。
“圣人道, 从心所欲,不逾矩。所谓的‘不逾矩’,并非是画地为牢, 任自己被绳墨所拘, 而是如鱼在水, 不入干涸之田。”
“从心所欲”是为了让自己过得舒适, “不逾矩”也是同样的目的。
大张旗鼓地打破规则,那便是主动招惹麻烦。既然是招惹麻烦,又怎么能“从心所欲”?
“正如主公所言, 勿‘贪虚名而惹实祸’。文若与我的情谊,天知地知。我二人当定下终生, 但这终生之事, 无需让不相干的人知道。只需告知亲友, 邀请亲近之人赴宴,由亲友、天地共见。”
无需多言,荀彧便读懂了他的言下之意。
荀彧明白顾至的选择发自真心, 更明白这番选择是为了荀家所虑。
他低叹一声,伸手抚过顾至的面颊:
“一切尽如阿漻所言。”
因着顾至与荀彧二人都是男子,未有先制, 昏礼便由两家磋商,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修改。
顾至这方由戏志才出面,荀家则由与荀彧的几个兄长安排。
先是筹备阶段。
经过修改,第一日,先由双方“家长”各自找尊者当说客,到对方家中请礼。待双方分别同意后,各自的“家长”携双雁登门请礼,此为“纳采”。
纳采过后,便是问名。双方互通书信,询问彼此的姓名,生辰。
问名过后,开始纳吉,即挑选吉日。
接下来的纳征、请期,都由两家共同商定。
顾至与荀彧在许都的住宅本就相邻,中间那面墙上被顾至开了扇门,等屋舍重新安排,修葺完毕,约定的昏期也已步步迫近。
当天,两人都穿着玄端,省去乘车、接迎的步骤,站在院内。
“雁呢?雁在哪?”
郭嘉作为双方共同的贵宾,在院中忙碌走动,
“新人当手执鸿雁,以此为礼。旁的都可以省,这等吉利的瑞兆可不能省。”
炳烛同样忙得头晕目眩,听到这话,他急急忙忙地冲进庖房,从木笼里揪出两只活蹦乱飞的大雁,一边被肥硕的翅膀拍脸,一边跌跌撞撞地跑回院子。
“雁来了!谁来搭把手?”
“仔细着些,千万别把雁弄伤了。”郭嘉正想接过大雁,突然想起旁的事,在院子一角的木箧中来回翻找,取出两条红绸。
“快,你二人赶紧将雁的腿脚绑上。”
郭嘉分别将两条细窄的绸缎塞在顾至与荀彧的手里,见两人站在原地,愣着不动,郭嘉先将顾至扯到炳烛面前,又回去攘了荀彧一把。
顾至觉得自己仿佛在云层中走,对眼前这番热闹景象感到恍惚。
他慢半拍地想起郭嘉的话,连忙将红绸推向大雁的所在。怎料炳烛抓来的这两只大雁过于活跃,一左一右狂烈地拍动翅膀,不仅将炳烛的头发扇乱,还拱起背,伸长脖颈,瞅着人就啄。
顾至眼疾手快地避开大雁的袭击,却在挨挤中,不慎与靠近的荀彧碰了额头。
疼痛感还未传达,已有一只温暖的手抚上他的前额。
“无事吧?”
“无事。”
在满院子的雁鸣中,郭嘉按住灰雁的爪,试图商量:“雁兄,别动,只是一场仪礼,等会儿就将你们放飞,可千万别在这时候惹事。”
又对着一旁大喊,“某两人是怎么回事,雁公子还在等着呢,现在还不到某两人互诉衷肠的时候吧?”
顾至无暇与郭嘉斗嘴,侧身站在荀彧身旁,两人一起手忙脚乱地将红绸系在灰雁的腿上。
等红绸在两只灰雁腿上绑好漂亮的结,顾至手心已沁了些许汗渍。
他无意识地看向身侧,却见荀彧也正往他的方向看过来。
两人在灰雁扑腾的翅膀下对视,顾至率先移开目光。
两家的家长正在外头招待宾客,不多时,大门被由外而内地推开,受邀的宾客各自携着厚礼,踏入院中。
先踏入院中的是曹操,稍后一些,是两家的家长,以及这两个月刚被召回的曹仁与夏侯惇。
再往后,是曹昂、曹丕两兄弟,徐庶,荀攸,以及从旁护卫的典韦、许褚等人。
来宾各自送上贺礼,在院中事先安排好的席位坐下。
一段时间没见,曹操看上去精神了许多,鬓角的些许白发重新晕上黑色。
他在最中间的客位入座,曹昂与曹丕一左一右地坐在他的身侧,曹仁与夏侯惇坐在第二排,沉默观礼。
荀悦与戏志才作为两家的长辈代表,各自捧着镂着柿蒂纹的青铜双鹤长颈盥盆,站在两侧。
“请新人行沃礼。”
炳烛将扑腾乱飞的双雁放生,一边捂着凌乱的发髻,一边匆忙主持。
顾至与荀彧并肩走到盥洗盆前,与各自的新长辈正面相对。
荀悦的目光平静而和蔼,顾至只与他对视了一息,便垂眸看向前方的盥盆,拧干盆中的纁色绸布,洁面洗手。
不远处的荀彧亦与戏志才迎面而立,相顾无言。
清水流淌的声响在此刻这个安静的环境中,显得清晰可闻。
等两人行完沃礼,炳烛与郭嘉各自接过绸巾,同时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