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骆宁去门口吩咐一声。
  很快,孩子们都进来了。
  萧怀沣让他们四个人都给辰王磕个头,而后才叫大公主萧景珞领了两个小的出去,留下太子。
  “三哥,你给太子赐个字吧。”萧怀沣说。
  本应该等到及冠,再由萧怀沣赐字的。
  可辰王教导了太子十余年,这个字由他赐,更合适。
  “我早就想过了,《庄子》有云,‘明者察渊’,字就叫明渊。”辰王说。
  太子跪下:“明渊多谢三伯。”
  “往后,要沉稳、多思,稳固你父皇打下的江山。”辰王又道。
  “是,明渊牢记!”
  又磕头。
  辰王请他起身。
  骆宁轻轻拍了拍太子肩膀,对他说,“你且出去吧。”
  太子眼中有泪,转身走了。
  说了这么几句话,辰王似力竭了般,浑身冷汗涔涔,湿了鬓角。
  萧怀沣亲自为他擦汗。
  “怀沣,我没有寻死。这些年我努力活着,能吃药的时候就吃药,从不懈怠。”辰王突然说。
  萧怀沣:“朕明白。”
  “婉儿临终时,叫我给她两个承诺:一是活到寿终正寝、儿孙满堂;二是做出一番功业。”辰王说。
  萧怀沣心中剧痛。
  “‘儿孙满堂’,着实无能为力,不过看着太子成才,我也便像是有了后人;
  我没有作贱过自己身体,好好活着。只是功业,实在太平常了。怀沣,你觉得三哥可帮到了你?”辰王问。
  “若无三哥,朕便少了最强壮臂膀。三哥帮了朕良多。”萧怀沣道。
  辰王一笑。
  他微微阖眼,似乎是缓解疲倦,也像是感受此刻的欣慰。
  “怀沣,这番话对我很重要。”他道。
  他活到了暮年、他有功业,黄泉下遇到了孟婉,他便可以向她交代了。
  辰王着实无力再说话,就这么安静闭眼半靠着;骆宁与萧怀沣也不说话。
  室内安静。
  萧怀沣目光有些呆滞。
  他像是很久没有体会过失去。骆宁离开京城时候,也痛,可痛苦里带着希望。
  骆宁会回来的。
  三哥这一走,却是永不回头。
  “三哥,三哥!”门口传来带着哭腔的呼喊。
  辰王睁开眼,淡然一笑:“正卿来了。”
  崔正卿阔步闯进了里卧。
  他奔到床前,顺势跪在脚踏上,去看辰王的面色:“三哥,你感觉如何?”
  “还好,就是有些累。”辰王说。
  说话没什么力气。
  “喝些参汤,养养精神。我有好几根百年老参,我马上回去取来。”崔正卿说。
  辰王:“王府也有,你不要慌忙。”
  崔正卿这几年成熟了些,此刻却又无措得像个孩子。
  他跪在那里,眼神凄切看着辰王:“三哥,咱们不是约好了开春去骑马?咱们还很年轻。”
  “你是很年轻,我老了。”辰王笑道。
  “三哥,我把老二过继给你。要不老大也行,那孩子长得更英俊,三嫂应该喜欢。”崔正卿又道。
  辰王忍不住被他逗乐:“你想混淆宗室血脉?你好大胆子。”
  崔正卿:“……”
  骆宁也忍不住勾动唇角。
  她说:“三哥,把勤儿过继给您,将来他供奉您的香火。”
  “胡闹。”辰王笑着摆摆手,“勤儿是怀沣的嫡次子,他怎能降格来做我的嗣子?太委屈孩子了。婉儿若是知晓,她也会不安心。”
  萧怀沣便说:“朕从端王的儿子里,给三哥过继一个。”
  端王是他们的兄弟,当年父皇的孟昭仪所出。
  他早早去了封地,安分守己。他有正妃一人、侧妃二人,美人无数。沉迷美色,生了一大堆孩子,故而从无闲心弄政。
  偏偏又很会拍马屁。
  他时常孝敬皇后一些好东西,时新有趣,骆宁很喜欢,故而萧怀沣对端王印象不错。
  端王府上族谱的儿子,就有十一人。
  亲王的儿子要降级承爵,庶子可能得不到什么。如果过继的话,不管是端王还是他的孩子们,应该都欣喜若狂。
  “此事由你们安排,我都行。”辰王说。
  几个人又说了好一会儿话。
  辰王夸了萧怀沣,说他这些年勤政爱民,又把朝臣们治得服服帖帖;他也夸了骆宁,说她做皇后很称职,心系黎元、德配乾坤。
  还夸了崔正卿。
  “……当年先皇交代你,要把盛京城的细作都抓出来,叫你流连秦楼楚馆,很多细作会埋伏在这些地方。
  你做得很好,至少抓获了三拨细作。为此还得了个浪荡子的名声,有些委屈你了。”辰王说。
  胡七山灭属国,有两次是崔正卿抓到了细作,提供给他的情报。
  此事没有公开,只是胡七山领了军功。
  辰王不知是怕萧怀沣忘记了还是怎的,特意在临终时提起:别忘记了给崔正卿封国公,他应得的。
  “三哥,朕不会忘记正卿的功劳。以前就同正卿说过了,等太子继位后,会封赏他的。”萧怀沣说。
  崔正卿泪流满面。
  他也是上了年纪的人,哭起来仍似孩童。
  “……如今正卿与静乐夫妻恩爱,我心里很高兴。”辰王说。
  他又说了好些话。
  最后,他反复问萧怀沣:“我可变了模样?”
  萧怀沣说:“和从前别无二致,只是添了白发。”
  “只怕婉儿认不出我。她走的时候韶华正好,我如今是风烛残貌。”辰王说。
  “也许做了鬼,就会变成少年人的模样。”骆宁道。
  这句话,很大鼓舞了辰王,他脸上有了淡笑:“借弟妹吉言。”
  平阳长公主与驸马是最后知道的,在傍晚时候也赶来了辰王府。
  辰王与她也絮叨了好些话。
  而后,他无力虚脱,说要睡一会儿。
  几个人从里卧出来。
  萧怀沣心情沉重;其他人也不说话,沉默坐在东次间。
  辰王这一觉,再也没醒过来。
  他睡得很安详。
  顾湛诊脉,确定他已经辞世,萧怀沣的眼泪猝然而落。
  哭成一片。
  骆宁想起初见辰王时,他温和包容每个人,心里也是大痛。
  萧怀沣对太子说:“辰王既是你三伯,也是你恩师。他的葬礼由你来办。”
  这是历练他,让他经手大事。
  太子知道如何办事,他从十岁就时常接手一些公务。哪怕没经历过,只要有人可用,就能办妥。
  辰王的葬礼,办得很热闹。
  端王府第七子,是个庶子,过继给了辰王。
  这个嗣子,也是太子萧景齐亲自去挑选的。
  嗣子扶丧,辰王下葬。
  萧怀沣与骆宁送辰王去了皇陵,结束后两个人站在墓前,看着辰王簇新的墓碑与新坟,沉默片刻。
  “阿宁,你说三哥会与三嫂在地下重逢吗?”他问骆宁。
  骆宁:“会的。”
  语气很笃定。
  人可能需要从这种笃定的话语得到力量,萧怀沣轻轻舒口气。
  “阿宁,我们也快老了。”萧怀沣对她说。
  骆宁:“我没觉得老,我尚且力壮。”
  萧怀沣笑了下。
  “趁着力壮,我们出去走走。”他说,“这两年,慢慢过渡,后年把皇位禅给太子。”
  “太子很像你,咱们把他教得很好,他撑得起江山。”骆宁说。
  萧怀沣握紧她的手。
  回眸看她。
  她今年也四十余岁了,目光澄澈、肌肤紧致,的确不怎么显老——母后在她这个年纪,很有疲态。
  萧怀沣便想,他对骆宁应该很好。
  “阿宁,我是个好丈夫吗?”萧怀沣问。
  骆宁便说:“宫廷这十余年,你从未在我面前自称过‘朕’。怀沣,你一直都是我丈夫。”
  萧怀沣轻轻揽住她肩膀。
  骆宁依偎着他。
  夫妻俩便要规划着出行。
  萧怀沣想带着骆宁去趟韶阳,可能会在那里住三五年;而后再往其他地方走走。
  朝廷有了不少能臣,应该放手给太子历练机会。
  “……等我们出去玩的时候,要把孩子们带上么?”骆宁笑问。
  萧怀沣:“带上喏喏和勤儿。”
  喏喏是他们的第三女萧景珣,勤儿便是幼子。
  这两个孩子年纪小。
  太子继位后,大公主萧景珞差不多要及笄了,得准备开府、招婿,她不能跟着父母走。
  “朝朝的驸马还没有选好。”骆宁道。
  大女儿小名叫朝朝,这是萧怀沣一开始就定好的。
  “选个贵胄子弟。”萧怀沣道。
  骆宁又说,“把长缨大将军带上。也许,它会葬在韶阳。”
  长缨大将军是一只很长寿的狗,再过两年,它就活了三十年,这是很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