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侦探 第146节
“那又怎么样?我们是不同的,我是他的母亲,这一点永远也无法改变。你虽然是他的丈夫,没错,你们是在天主面前发了誓,但那又如何?”
肯特公爵夫人按住他的嘴唇,“你现在还和维基睡在一起吗?”
人们说起女王与丈夫的感情深厚,必然会提起这对夫妻并不如其他贵族那样分别在两个房间安寝,女王陛下将自己的卧室与丈夫的卧室归于一处,他们住在一个房间里,朝夕相处,耳鬓厮磨。可以说,在那段时间里,亲王是距离女王最近的一个人,即便女王很少放下自己的警惕,但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可以在某些时候改变女王陛下的一些想法。
但公爵夫人已经听说了,女王陛下已经搬出了那个大卧室,只是尚未对外公开,人们依然以为他们还住在一起。但事实上,阿尔伯特不再拥有随意进出女王寝室的资格,可以想象得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女王陛下还会继续与自己的丈夫保持距离——大部分知情人对此额手称庆,而不会有任何非议与阻扰。无论哪一个国家,贵族和官员都不会高兴看到自己的君王被一个外国人影响。不说一个君王的配偶能够是博取多大的权利,单单就他万一站在了自己国家的立场上做出一些事情来,就足够他们难受了。
而且女王陛下和他也已经有了好几个孩子,夫妻之间的义务已经履行完毕。之后他只会被进一步的排斥出权力圈子,他或许还会在自己的书房里抄抄写写,但没人会再去关心他究竟抄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当然,每当遇见重大的庆典或者是节日,他们还是会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出现在公众面前,坐在马车上巡游整个伦敦,向每个热情的民众微笑摆手,在王室的合影和画像上,也必然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但除了这些,他还能有什么呢?几座庄园,一笔年金,虽然他才三十多岁,但他的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头。在最后的五十年乃至六十年、七十年里,他的生活将会是枯燥的,无聊的,一成不变的,也是可有可无的。
只有一件事情发生了,他的处境才会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那就是维多利亚女王陛下的死亡。
他们的长子爱德华王子也只有十一岁,距离成年还有七年,就像是公爵夫人曾经策划过的那样,作为父亲,他绝对有资格承担起监护的责任,即便无法成为摄政王,他也将会在政场和王宫中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他甚至可以在这个孩子感到恐慌无措的时候,靠近他,把他抱在怀里,告诉他,只要父亲还在,就没有人可以伤害他,他要什么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和他说,他可以让他依赖自己,从而对他百依百顺……
但……
他谋杀的不仅仅是个妻子,还是这个国家的女王!
“你也知道你们之间已经有了很多个孩子。”肯特公爵夫人无情地撕裂了他幻想中的后路,“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丈夫最大的用处已经没了,一旦失去维基对你的爱,你的命运就全得受别人支配——在宫廷里什么事情不能发生?你或许会喝醉了酒跌进湖里;也有可能是因为突然受了风寒高烧而后病情急转直下;当然你有可能在打猎的时候,纵马飞跃,从马上跌下跌断脖子;也有可能遭遇了刺杀——当然了,那些无政府主义者……连维基也遭到过几次刺杀。一个外来的外国王子但对他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维基依然可以成为一个悲伤的寡妇,为了自己的丈夫哀悼半生——虽然也不妨碍她和我一样有个合适的朋友?或是很多个?譬如——年轻的兰姆兄弟们?”
阿尔伯特亲王咬着牙,但他必须承认肯特公爵夫人说的没错,肯特公爵夫人在肯特公爵去世之后,就等于与康罗伊男爵成了一对非正式夫妇,为此,他们甚至还携手给过现在的女王一份难堪,让她承受了很大的打击。
但那又怎么样呢?康罗伊男爵还好好的活着,肯特公爵夫人依然是女王陛下之下万人之上,他们的孩子,就是那个倒霉的弗洛,如果他长大了,也能得到一个很不错的职位和爵位。毕竟谁都知道她是女王陛下的异母弟弟。无论如何,女王陛下都要给他一个好前程,因为他身体里和自己有着相同的一半血液——他若是落入了卑贱的境地,连同王室都要蒙受耻辱。
那么,如果他真的死了,那么依然会有另一个人来享受女王的恩宠,虽然可能不如他来得光明正大,但说个地狱笑话,得到的实惠说不定还比他多呢。
第475章 托法娜仙液(18)
二月十四日是圣瓦伦丁日,这个节日在后世有个相当世俗化的名称——情人节。而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含蓄的英国人暂时还没有选择这个直白的名称。不过,印刷着诗歌与精美图像的小卡片,也就是所谓的圣瓦伦丁卡却早已风靡于各个阶层,甚至由此衍伸出了散步卡、跳舞卡和约会卡,一般而言都是夫人递交给得到了她们青眼的绅士们,示意或者鼓励他们邀请自己去散步、跳舞,或者在公园里约会用的。
当然,这张卡片只能出自于已婚妇女之手。如果女性还未婚,那么递给卡片的对象也只可能是自己的未婚夫或者已经求过婚并得到公开的人,他们将来必须要结婚,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不然的话迎接他们的就是一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只是在一八五三年,这个节日过得相当没趣。虽然在商店和邮局中,卡片与玫瑰的销量依然很好,但有着托法娜仙液的传闻(或者是现实中的威胁)在前,这些曾经叫人心动和欢喜的事情,就像是一盘子被兑了河水的甜汤。虽然还有些甜味,但吃起来怎么都感觉不像那么回事。
这种情绪也同样弥漫在金字塔的最上层,以往在每一个圣瓦伦丁日,女王陛下都是和阿尔伯特亲王一起度过的,但就如我们知道的那样,女王因为这次怀孕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亲王不但没有如以往那样给予无条件的支持与安抚,还一反常态地露出了对于权力的贪欲与觊觎——说实话,这不是他的错,英国人虽然没有放下应有的戒备但也必须说作为一个丈夫他无可挑剔,
可谁让他的妻子是个女王呢。
“这该死的圣瓦伦丁。”女王难得粗鲁地抱怨了一句,虽然正在冷战中,她和阿尔伯特亲王依然要完成自己的政治任务——在圣瓦伦丁日,他们要一同出现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弥撒上,还有他们的孩子。但对于一个预产期就在下个月的女人来说,这个任务不可谓不艰难。
“亲王送来了礼物。”一位夫人说。“是一只珍珠蜜蜂。”
之所以不是玫瑰,而是蜜蜂,是因为后世的人们对圣瓦伦丁有着一种错误的看法——在最常见的传说中,瓦伦丁之所以成圣,是因为他为了民众的爱情而毅然决然地抗击了克劳迪乌十二世的暴政——据说那时候,古罗马正在与蛮族打仗。为了鼓励年轻的男性尽快的回到军队,而不是他们温馨的小家庭,,罗马皇帝克劳狄命令,整个罗马的祭祀都不允许为年轻人们举行婚礼,祭司们当然只能从命,唯有基督教的神父瓦伦丁拒绝遵从这份奇特的旨意,不仅如此,他来者不拒地为上千位年轻的情侣证了婚,皇帝因此异常恼怒,就在二月十四号将他处以绞刑。
但如果有熟悉历史而又喜欢考证的人就会发现,瓦伦丁殉难的时候是在公元三世纪,那时候基督教都没能在古罗马的万神殿中占据一席之地,是个非法教派,怎么可能会有人去请求基督教的“祭司”证婚呢?
按照教会的正式文书,圣瓦伦丁的殉难与爱情和婚姻没有一点关系,他是坚持传教——甚至传教到了皇帝这里,才被诛杀的,而一定要说与女性有什么关系,大概就是他有一桩圣迹——被关在监狱的时候让一位少女重见光明了吧,因为有这桩圣迹,他受到了养蜂人的崇拜。
是什么时候人们将圣瓦伦丁与爱情联系在了一起呢?可能是在十三世纪时,著名的英国诗人乔叟为当时的国王理查德二世和他的王后写了一首爱情诗,其中提到“今日正是圣瓦伦丁日,鸟儿于此群聚求偶。”——但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国王订婚一周年……毕竟有人提出在二月十四日,天气还太冷,鸟儿只会待在窝里。
但在一四零零年,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也在圣瓦伦丁日举行了以爱情为主题的盛大庆典。奥尔良公爵查理被囚禁在伦敦塔期间也用圣瓦尔伦丁这一单词的阴性模式,用作妻子的爱称。一四九六年,以残暴与淫荡尔著称的亚历山大六世罗马教皇授予于圣瓦伦丁“爱情守护者”的称号。一六零一年,莎士比亚在传世之作,哈姆雷特中也曾经这样描述:“明天就是圣瓦伦丁日,请打开窗户吧。为了你的圣瓦伦丁。”这其中不但将瓦伦丁日描述为了一个定情的好日子,也用圣瓦伦丁作为了情人的代称。
有着这样的珠玉在前,但凡是对妻子还存有爱意,或者不得不存有爱意的丈夫,或者是情人,必然会在这一天大献殷勤,阿尔伯特亲王也不例外。即便之前夫妻关系已经僵硬得可以直接埋掉,他还是从珠宝匠那里取回了自己定制给女王陛下的珠宝——一枚珍珠蜜蜂,以两枚硕大的异形珍珠组成蜜蜂的胸膛和肚子,触须,头部与尾巴都是纯金,镶嵌着钻石。眼睛是祖母绿,伏在一朵珐琅的橙花上。
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即便是那些绅士们见了这枚胸针,都会忍不住驻足观赏。这不单是一件首饰,还是一件值得称道的艺术品,打造它的固然是工匠,但设计它的却是阿尔伯特亲王。阿尔伯特亲王的审美确实非常不俗,只可惜这枚胸针送到女王陛下面前的时候,女王陛下依然因为妊娠的不适而紧闭双目。
她只匆匆瞥了一眼,就发出了一声冷笑,若是放在阿尔伯特触怒她之前,她看到这份礼物定然满心欢喜,毕竟橙花花环是阿尔伯特在他们订婚时送给她的礼物,她在结婚的时候还带着其中的花环,这是一种示好也是一种哀求——请求她想起他们往日的情分,宽恕他,原谅他。
女王不是没有犹豫过,但她知道自己只是个有私人的凡人,她很担心,如果自己让步了一次,那么会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呢,她耳朵一再退让,会不会让阿尔伯特亲王认为,他终于找到了窃取权利的捷径?她不想冒险,没有了阿尔伯特,她还是英国的女王陛下,没有了权利,她就是一个仰人鼻息的傀儡,今后还有可能是疯子、病人,甚至于是个死人,别忘记他们的儿子已经十岁了。
想到这里,女王的心再次坚硬了起来。不过她永远不会让个人情感凌驾于国家大事之上,她让子爵夫人拿出了那枚别针,并且和自己将要穿的礼服放在一起。
礼服是一种接近于银色的淡金色绸缎,这枚胸针放上去之后不怎么显眼,也不怎么合称。女王陛下却并不在意,“拿斗篷来。”还有一个月她就要临产了。如果不是这种盛大的庆典,她甚至不会在公众面前露面,加一件斗篷也好遮掩一下隆起的腹部。
毕竟这个时代对孕妇还没有任何明确的优待。一些王室成员甚至怀孕五六个月的时候还要参加舞会。在一百多年前,如果没有国王或者是女王向着大众宣告某人已经怀孕,要求众人为之庆贺,孕妇就算大腹便便了,也不会有人(包括她自己)承认自己怀孕了。
一个孕妇若是蓬头垢面,衣衫宽松,精神不振,在这时也会被认为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天晓得有多少女性在怀孕初期还会穿紧身衣。女王陛下因为将生产,紧身衣是可以不用的,但也绝对不能将自己的疲态与大肚子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第476章 托法娜仙液(19)
“我之前没看到过你披这件斗篷,”子爵夫人的女伴好奇的问道:“是你最新定制的吗?”
“可以说是。”子爵夫人简单地回答说,女伴意识到了子爵夫人的心不在焉,就不再和她继续说话。而持家头转向了大门的方向,等待着她们的主人,也就是女王陛下从里面走出来。
子爵夫人之所以拒绝与自己女伴讨论有关于这件斗篷的事情也是有原因的——她不知道自己的女伴是否看出了这件斗篷并不单单只是一件衣物,它还是一件圣物,或者说是施加了魔法的防护用具。
只要在女王身边服侍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另一个世界,不仅如此,她们接触另一个世界的机会也会比常人多上很多,她们会遭到各种各样的引诱,诓骗,甚至是攻击。所以在女王身边工作的人一般都会佩戴上一两件用于保护自己的圣物。这种行为是得到允许,并且被鼓励的——当然,只能是防护型的,攻击型的绝对不可以。
如果女王身边的侍女出身寒微——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如果说她的家族已经衰败到无法再提供给她足够的庇护,女王陛下甚至赐给她几件适合佩戴的防护用具,就和珠宝或是衣物那样。
毕竟她们名头虽然是卧房侍女,却不会去做那些仆从所做的事情,她们更像是随时跟从在女王陛下身边的女官,因为位置关键,深得信任,甚至有人说,在权力这方面,比起那些衣冠楚楚的大臣们,这些穿着裙子的淑女们也不遑多让。
简而言之,她们并不是消耗品,女王陛下看重她们也相当爱护她们。不过此时,子爵夫人又不太合时宜的,想起了另一位也曾经被女王陛下视作好友与同伴的夫人——诺顿伯爵夫人,她与丈夫的离婚官司曾经震惊了整个伦敦,在女王陛下的支持下她可以说是得到了胜利,虽然非常微小,她只是得以与丈夫分居,一年可以探望孩子两次,保有自己的财产(分居后)不被丈夫掠夺而已……
但就算是这种胜利,也让人们议论纷纷,而且现实也证明了她的胜利更像是结出了恶果的枝蔓——就在几天前,有关于诺顿夫人的审判结果已送到了女王的案头。虽然人们都知道,这可能是一件明晃晃的诬陷——诺顿伯爵说是被下了毒,但他毫发无伤,提供出来的所有证据和证人几乎都是站在伯爵这一边的(和多年前的通奸案多么相像!)
但得知此事的首相立即进宫,婉言劝说女王陛下不要插手此事,现在有关于托法娜仙液的传闻已经在伦敦沸沸扬扬,即便北岩勋爵雷厉风行,冒着得罪大半个伦敦勋贵圈的风险拘捕,扣押了不少炼金术师和药剂师,搜查了不止一座金碧辉煌的府邸,也确实找到了不少毒药,但这些都没用——只有大卫.阿斯特的“真理报”还在风潮中勉强支撑着报道此事,其他的报纸都集中在“托法娜仙液”上,从起源说到谋杀,从谋杀说到风流韵事,从风流韵事说到道德与伦理……怎么夸张怎么来,怎么骇人视听怎么来,他们隐约感到有股力量正在推动此事,却无法看见后者的目的。
大法官也明确说了,虽然在法庭上女性罪犯总是能够得到轻判,甚至免罪,但唯有一桩罪行可能是例外,那就是谋杀——尤其是谋杀自己的丈夫,这可能是唯一一个无法让绅士们升起怜香惜玉之情的罪行了。当然,也有人劝说诺顿夫人,只要她能提供出一个情夫的名字,将罪行推给他,自己就可以退到次犯的位置,她可能依然要面临二十年的徒刑和流放,但总比没了命好,但诺顿夫人也很固执,当初为了自己与墨尔本子爵的名誉,她甚至不惜走上法庭,现在她依然不屑于此,即便代价是她的生命。
是,她确实是被诬陷的,但问题是,诺顿伯爵挑选的时机太妙了,男人们正处在时刻可能被自己的妻子与女儿谋杀的恐惧中,人们也用严厉的视线审视着每个穿裙子的家伙,诅咒女巫的声音随时响彻大街小巷——如果他们敢于宣判诺顿夫人无罪,诺顿伯爵就能组织起人来冲击法庭,民众也会对他们大为不满,认为他们只是慑于女王的威严而放纵罪犯。
至于女王陛下,她可能曾经尝试过向诺顿夫人伸出援手,但问题是,她正处在孕后期,在身体备受折磨的同时,还要处理即将到来的战争,以及丈夫与母亲的双重压迫,她感到烦恼,也开始感到吃力。
子爵夫人想——她可能还有点埋怨诺顿夫人,确实,诺顿夫人过于轻信她丈夫的操守。
事实上,在她丈夫诬陷她与墨尔本子爵有染的时候,她就应该了解她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无赖,这样的一个无赖却突然邀请她到自己的宅邸去,即便理由是让她去探望自己的两个孩子,她也不该如此轻率,身边甚至没有带着一个可以证明她清白无辜的绅士,她被抓住的时候,身边簇拥着的全都是诺顿伯爵的人,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她,所有的证词都对她不利。
只是子爵夫人不免会猜测,诺顿夫人是否会对女王陛下的冷淡感到怨恨呢?
女王确实给了诺顿夫人一些帮助,但诺顿夫人也并不是没有任何而回报的,她是女王陛下的挚友也是喉舌,她奔忙于各个沙龙和咖啡馆的时候,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她自己——她是女王陛下摆出来的一枚旗帜,她也极力做到了女王陛下所希望她做到的那些,而且她们也有着相同的志愿和向往……
她不由自主的想起诺顿夫人和她们以及女王陛下坐在王宫的花园中,喝着茶,享受着难得的阳光,讨论着那些男性不希望她们去讨论的那些——历史、科学、人类的文明与发展,甚至于一些政治和战争上的事情。那时候她们多么快活啊,她们以为她们至少是有一些力量,可以与这个世界上种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与规范抗争的。那事实上呢,诺顿伯爵的诬陷与他想要并且轻而易举达到的结果简直就像是在她们脸上甩了一巴掌,子爵夫人不由得垂头丧气起来,她们真的能够成功吗?
越是经历的多,她就越是感觉到自己有多么的幸运,但她的自由并不纯粹,其中的手段更不可能拿出去当做一份战利品向整个社会宣扬。
她们的做法与两百年前的意大利女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多么叫人沮丧。
她在心中哀叹的时候, 女王已经与她的丈夫阿尔波特亲王走出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大门,这对夫妻看上去还是那样的温情脉脉,和蔼可亲,周围的人都激动起来,他们鞠躬行礼,高呼万岁,将帽子抛向半空,斗篷很好的遮住了女王陛下高耸的腹部,只是她在登上马车的时候,试了好几次,才终于让自己踏上了踏脚。
第477章 托法娜仙液(20)
离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之后,他们要穿过贝尔格雷夫广场,然后穿过威灵顿拱门,沿着长湖一路返回肯辛顿宫。当然更近的还是白金汉宫,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女王陛下更希望自己的这个孩子能够如自己一般在肯辛顿宫出生,没有人会在这种小事上违逆她的愿望,只是今天空气中总是弥漫步着一股奇异,甚至可以说诡异的气味。
两侧街道人头涌动,欢呼声不断,但其中也有不祥的杂音。子爵夫人知道自己应该放心。虽然我们之前也说过,女王陛下自从登基之后就遭到了不止一次刺杀,但那些刺杀放在知情人的眼中不过如儿戏一般,毕竟除了那些确定被天堂和地狱同时放弃的君王之外,几乎每一位君王身边都有着这两方的双重加持。
毕竟,从一开始来说,这两股权利就是相辅相成,彼此补益的。别看王权和教权的争斗贯穿整个历史。但最初的王权若没有教权予以扶持。欧罗巴和英格兰现在依然只是一个松散的蛮族联盟,如今的国王也只不过是一个部落酋长。同样的,新生的教权如果没有王权予以肯定,它也只能如开创时一般流动在平民和奴隶当中,当然,在需要肥沃的大地给予养分的时候,这支孱弱的根苗当然不会鄙弃砂砾与粪便,但一旦它长成了,茁壮了,肯定会渴望璀璨的阳光和接近的雨露——没有了贵族,只有平民和奴隶,他们就无法获得世俗的权力,丰厚的供奉以及人们的崇信。
如果你觉得难以接受,你可以看看经书上所说,最初的耶稣门徒,只不过是渔民、船夫、,最高不过是一个征税小吏。但之后呢?那些身着红衣的亲王们无不出身显贵,他们要么就是国王的儿子,要么就是公爵的弟弟,或者索性是某位主教的私生子,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手握权柄,不可一世——他们的信仰或许并不坚定,思想也不够纯洁,但他们可以建起巍峨的大教堂,为圣像涂刷金粉,在所有的天顶与墙壁上描绘精美的壁画,在地上铺设橡木和羊毛地毯……
这些事情,那些被践踏、羞辱和伤害的平民和奴隶能做到吗? 当然不可能。虽然后者可以奉献出一颗真诚的心,但很可惜这种真诚的心在很多时候并不值钱,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累赘和灾害。
譬如此地,此时。
他们已经到达了贝尔格雷夫广场,广场中间是一个精美而又雅致的花园,周围围绕着白色的建筑,能够居住在这里的不是达官,就是显贵,与所有的广场一样,它连通着多处街道,而这些街道中也拥簇着人群,还有人站在面对广场的露台上向车队招手。
就在女王陛下的车队行进一半的时候,突然从一丛街道中涌出了一群人,他们浩浩荡荡,人数上百,周围巡逻的警察立即吹响了警笛,挥舞警棍禁止他们继续往前,但为首的是两个衣着华贵的绅士,他们骑着马直接向警察们冲了过来,警察们只稍微犹豫,就被他们撞倒在一侧,骑马绅士身之后的人群立即蜂拥而上。
他们是有备而来,甚至还提着喇叭,几个洪亮的声音,在不约而同的喊道:“处死女巫!处死女巫!抓住逃走的女巫!”
女王的护卫队立即冲上前去阻止他们继续靠近车队,还有被允许随行在车队后的绅士们,他们即便赤手空拳,但也敢于挥舞着手杖或是随便从什么地方拔出来的栏杆,车闸与这些暴民对峙,也有人抽出了短枪,却被身边的同伴制止了,这里的人太多了,枪声可能会引发混乱。
如他这样想的可不止一个——有人开枪了,分不清是贵族,还是那些前来抗议的民众,一时间在场的人群顿时大乱。无论是前来观礼的,还是向女王欢呼的,又或只是来凑个热闹,甚至于做小买卖的,他们个个都慌了神,不是到处乱跑,就是想要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还有一些血气上头的年轻人,甚至跑向了女王的队伍,他们的用意可能是好的,是想要护卫他们的君主。
但问题是,他们的到来不但没有对局势产生好的影响,反而把它往坏的那方面拖了过去,有些护卫性情果断,只要敢于冲击队伍的,无论是抗议的群众,还是心怀叵测的刺客,又或是忠贞的绅士,只要不听呼喊继续接近车队的,不是纵马撞击,就是用剑鞘狠狠地抽打,甚至一些刺剑上也见了血。
他们竭力维持秩序,但只见一个身材矮小的孩子,不,不是孩子,他抬起来头来的时候,那份狰狞与扭曲显然是属于一个成年人的。他灵巧的在马蹄下转来钻去,竟然被他逼近到了女王的马车旁,“去死!女巫的庇护者!”他喊道,声音又尖又高分不清是男是女,随后用力一掷,从他的手中飞出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以为那是炸弹,但那不是炸弹。
它砸在黄金马车的车厢上,顿时臭味四溢,只是一包大便。
正随侍一侧的侍卫长才松了口气,却没有注意到他身边的另一个护卫——一个半天使,突然面色大变,“快!快!离开那辆马车,陛下!”他的惶恐溢于言表,他已经嗅出来了,这是地狱的味道。
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地狱突然违背了之前的承诺,但危险已形成,他们不可能去和地狱问责,商榷,讨论责任归属之后再来处理这件事情。
地狱是半天使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但成为女王护卫或是侍女的半天使就和俱乐部成员一样,必须去过地狱——不然的话,如果遇到之前的“投影”甚至被拉入真正的地狱,他们如何能承担得起护卫的工作?
他去过地狱,而且非常凑巧的也曾经嗅到过这种气味。这种气味是著名的恶魔大君之一的别西卜的粪便。
祂最初是异教神明,力量强大,几乎仅次于路西法,所罗门的著作中,把它刻画成巨大的小牛或者长尾巴的公羊。但随着时间流逝与教会稳固,在十八世纪的时候,祂的形态被固定为巨大的苍蝇。
这种东西堆积在别西卜的领地,臭气浓郁犹如实质,普通人踏入这里,不,哪怕只是嗅一嗅都会立即浑身溃烂,这种损伤甚至会波及灵魂,等他们死了,死后的灵魂也是残缺不全的——万幸,除了那些冲入车队的暴徒之外,从女王往下,所有的侍从与护卫都有圣物护卫,只见或是明亮或是暗淡的白光不断从他们身上散开,为他们驱去看不见的伤害。
子爵夫人身边的女伴紧抓着自己的面孔,才能保证自己不会尖叫起来,她的玫瑰念珠在发光,倒是子爵夫人,她身上的斗篷没有任何光亮,也没有任何异样的表现,但她发现,只要她低下头,她就嗅不到那种恶毒
的气味——她将自己卷缩起来,尽量掩藏在斗篷下面,发现连外界的声音都消失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没有看到,在别西卜的诅咒向着四周蔓延翻卷的时候,一道圣洁的金光从天上降下,生有雪白双翼的天使落在女王陛下的黄金马车上,他举起双手,向着上天祈祷,从他身上迸发出的光芒比太阳更耀眼,也比声音更迅速,仿佛就在一瞬间,光就覆盖住了整座广场,有什么无形的东西在光芒中尖叫与扭动,最后不甘心的湮灭。
人们在恍惚之中泪流满面,他们纷纷跪下,向天使与受到天使庇护的女王大声感恩,事实上,他们甚至不知道,就在须臾毫厘之间,他们差点就死了,不仅如此,别西卜的粪便若是传播出去,伦敦就会迎来第二次大瘟疫。
第478章 托法娜仙液(21)
“你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女王高声喊道,自从她登基之后,就很少有这样失态的时候,但今天她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你身边的人背叛了你。”女王陛下的车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近的,周围的警戒也不会那么轻易被打破,还有别西卜的粪便——这种东西之前应该被某种圣物包裹着掩蔽气息,即便如此,那也是半天使们可以一下子就能察觉到的东西——但所有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我知道!但我不认为我会有危险。除了你,我身边还有很多人愿意护卫我,愿意为我献出生命,他们之中也有天使,甚至还有恶魔。我遇到过很多次刺杀,我能够权衡局势,保证自己的安全。”
“你或许可以,但伦敦会迎来又一场大浩劫。”
“但比起你来,这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人类总是多灾多难。”这句话说的十分冷漠,瓦耶也经不住惊愕地看向女王,而女王只是闭上了嘴,回到椅子前上坐下,她的肚子已经很大了,坐下的时候,瓦耶下意识的帮她扶了一把椅背,她看了一眼,她知道自己应该说谢谢。但现在她怒火沸腾,只怕自己一开口说出不是平和的话语而是能够刺伤人心的刀剑。
她之前与瓦耶的争执可能已经伤害到了这个亦师亦友的好人,但她实在无法忍受失去瓦耶,瓦耶对于她而言就有如穿透了厚重的云层,投射到地上的第一缕阳光,他揭开了笼罩她面前的萌昧,让她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成为了现在的君王。但作为代价,瓦耶永远不可能回到天堂了,他被迫留在了这个污浊的人世间,如所有的堕天使与半天使那样,他会坠落地狱,成为恶魔们的玩具和食物。
她还很小的时候,只是高兴于自己终于多了一个可信任的玩伴和朋友。看着瓦伊身上的雪白羽翼日益变得灰白暗沉,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总是拿着自己的手绢给他擦,倒了花瓶里的水给他洗,但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把那些灰蒙蒙的东西洗干净,直到她八九岁的时候,隐约感觉到这不是什么好东西——她向坎特伯雷大主教询问此事,而大主教回答她说,这是天使为人类所承受的罪孽,是没法用凡俗中的东西清洗干净的。
面对维多利亚的追问“什么东西可以洗干净这些污秽”,他又说,只要维多利亚继续做一个虔诚的信徒,时刻祈祷,或许有那么一天,天堂会重新为瓦耶打开大门,他会重新以一个纯洁的姿态飞上天空,回到他的同伴那里去。
女王还清楚的记得自己居然非常天真地问道,“可以让他留在我这里吗?让他的羽翼重新变得雪白,但不要让他回到天堂。”
肯特公爵夫人按住他的嘴唇,“你现在还和维基睡在一起吗?”
人们说起女王与丈夫的感情深厚,必然会提起这对夫妻并不如其他贵族那样分别在两个房间安寝,女王陛下将自己的卧室与丈夫的卧室归于一处,他们住在一个房间里,朝夕相处,耳鬓厮磨。可以说,在那段时间里,亲王是距离女王最近的一个人,即便女王很少放下自己的警惕,但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可以在某些时候改变女王陛下的一些想法。
但公爵夫人已经听说了,女王陛下已经搬出了那个大卧室,只是尚未对外公开,人们依然以为他们还住在一起。但事实上,阿尔伯特不再拥有随意进出女王寝室的资格,可以想象得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女王陛下还会继续与自己的丈夫保持距离——大部分知情人对此额手称庆,而不会有任何非议与阻扰。无论哪一个国家,贵族和官员都不会高兴看到自己的君王被一个外国人影响。不说一个君王的配偶能够是博取多大的权利,单单就他万一站在了自己国家的立场上做出一些事情来,就足够他们难受了。
而且女王陛下和他也已经有了好几个孩子,夫妻之间的义务已经履行完毕。之后他只会被进一步的排斥出权力圈子,他或许还会在自己的书房里抄抄写写,但没人会再去关心他究竟抄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当然,每当遇见重大的庆典或者是节日,他们还是会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出现在公众面前,坐在马车上巡游整个伦敦,向每个热情的民众微笑摆手,在王室的合影和画像上,也必然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但除了这些,他还能有什么呢?几座庄园,一笔年金,虽然他才三十多岁,但他的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头。在最后的五十年乃至六十年、七十年里,他的生活将会是枯燥的,无聊的,一成不变的,也是可有可无的。
只有一件事情发生了,他的处境才会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那就是维多利亚女王陛下的死亡。
他们的长子爱德华王子也只有十一岁,距离成年还有七年,就像是公爵夫人曾经策划过的那样,作为父亲,他绝对有资格承担起监护的责任,即便无法成为摄政王,他也将会在政场和王宫中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他甚至可以在这个孩子感到恐慌无措的时候,靠近他,把他抱在怀里,告诉他,只要父亲还在,就没有人可以伤害他,他要什么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和他说,他可以让他依赖自己,从而对他百依百顺……
但……
他谋杀的不仅仅是个妻子,还是这个国家的女王!
“你也知道你们之间已经有了很多个孩子。”肯特公爵夫人无情地撕裂了他幻想中的后路,“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丈夫最大的用处已经没了,一旦失去维基对你的爱,你的命运就全得受别人支配——在宫廷里什么事情不能发生?你或许会喝醉了酒跌进湖里;也有可能是因为突然受了风寒高烧而后病情急转直下;当然你有可能在打猎的时候,纵马飞跃,从马上跌下跌断脖子;也有可能遭遇了刺杀——当然了,那些无政府主义者……连维基也遭到过几次刺杀。一个外来的外国王子但对他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维基依然可以成为一个悲伤的寡妇,为了自己的丈夫哀悼半生——虽然也不妨碍她和我一样有个合适的朋友?或是很多个?譬如——年轻的兰姆兄弟们?”
阿尔伯特亲王咬着牙,但他必须承认肯特公爵夫人说的没错,肯特公爵夫人在肯特公爵去世之后,就等于与康罗伊男爵成了一对非正式夫妇,为此,他们甚至还携手给过现在的女王一份难堪,让她承受了很大的打击。
但那又怎么样呢?康罗伊男爵还好好的活着,肯特公爵夫人依然是女王陛下之下万人之上,他们的孩子,就是那个倒霉的弗洛,如果他长大了,也能得到一个很不错的职位和爵位。毕竟谁都知道她是女王陛下的异母弟弟。无论如何,女王陛下都要给他一个好前程,因为他身体里和自己有着相同的一半血液——他若是落入了卑贱的境地,连同王室都要蒙受耻辱。
那么,如果他真的死了,那么依然会有另一个人来享受女王的恩宠,虽然可能不如他来得光明正大,但说个地狱笑话,得到的实惠说不定还比他多呢。
第475章 托法娜仙液(18)
二月十四日是圣瓦伦丁日,这个节日在后世有个相当世俗化的名称——情人节。而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含蓄的英国人暂时还没有选择这个直白的名称。不过,印刷着诗歌与精美图像的小卡片,也就是所谓的圣瓦伦丁卡却早已风靡于各个阶层,甚至由此衍伸出了散步卡、跳舞卡和约会卡,一般而言都是夫人递交给得到了她们青眼的绅士们,示意或者鼓励他们邀请自己去散步、跳舞,或者在公园里约会用的。
当然,这张卡片只能出自于已婚妇女之手。如果女性还未婚,那么递给卡片的对象也只可能是自己的未婚夫或者已经求过婚并得到公开的人,他们将来必须要结婚,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不然的话迎接他们的就是一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只是在一八五三年,这个节日过得相当没趣。虽然在商店和邮局中,卡片与玫瑰的销量依然很好,但有着托法娜仙液的传闻(或者是现实中的威胁)在前,这些曾经叫人心动和欢喜的事情,就像是一盘子被兑了河水的甜汤。虽然还有些甜味,但吃起来怎么都感觉不像那么回事。
这种情绪也同样弥漫在金字塔的最上层,以往在每一个圣瓦伦丁日,女王陛下都是和阿尔伯特亲王一起度过的,但就如我们知道的那样,女王因为这次怀孕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亲王不但没有如以往那样给予无条件的支持与安抚,还一反常态地露出了对于权力的贪欲与觊觎——说实话,这不是他的错,英国人虽然没有放下应有的戒备但也必须说作为一个丈夫他无可挑剔,
可谁让他的妻子是个女王呢。
“这该死的圣瓦伦丁。”女王难得粗鲁地抱怨了一句,虽然正在冷战中,她和阿尔伯特亲王依然要完成自己的政治任务——在圣瓦伦丁日,他们要一同出现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弥撒上,还有他们的孩子。但对于一个预产期就在下个月的女人来说,这个任务不可谓不艰难。
“亲王送来了礼物。”一位夫人说。“是一只珍珠蜜蜂。”
之所以不是玫瑰,而是蜜蜂,是因为后世的人们对圣瓦伦丁有着一种错误的看法——在最常见的传说中,瓦伦丁之所以成圣,是因为他为了民众的爱情而毅然决然地抗击了克劳迪乌十二世的暴政——据说那时候,古罗马正在与蛮族打仗。为了鼓励年轻的男性尽快的回到军队,而不是他们温馨的小家庭,,罗马皇帝克劳狄命令,整个罗马的祭祀都不允许为年轻人们举行婚礼,祭司们当然只能从命,唯有基督教的神父瓦伦丁拒绝遵从这份奇特的旨意,不仅如此,他来者不拒地为上千位年轻的情侣证了婚,皇帝因此异常恼怒,就在二月十四号将他处以绞刑。
但如果有熟悉历史而又喜欢考证的人就会发现,瓦伦丁殉难的时候是在公元三世纪,那时候基督教都没能在古罗马的万神殿中占据一席之地,是个非法教派,怎么可能会有人去请求基督教的“祭司”证婚呢?
按照教会的正式文书,圣瓦伦丁的殉难与爱情和婚姻没有一点关系,他是坚持传教——甚至传教到了皇帝这里,才被诛杀的,而一定要说与女性有什么关系,大概就是他有一桩圣迹——被关在监狱的时候让一位少女重见光明了吧,因为有这桩圣迹,他受到了养蜂人的崇拜。
是什么时候人们将圣瓦伦丁与爱情联系在了一起呢?可能是在十三世纪时,著名的英国诗人乔叟为当时的国王理查德二世和他的王后写了一首爱情诗,其中提到“今日正是圣瓦伦丁日,鸟儿于此群聚求偶。”——但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国王订婚一周年……毕竟有人提出在二月十四日,天气还太冷,鸟儿只会待在窝里。
但在一四零零年,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也在圣瓦伦丁日举行了以爱情为主题的盛大庆典。奥尔良公爵查理被囚禁在伦敦塔期间也用圣瓦尔伦丁这一单词的阴性模式,用作妻子的爱称。一四九六年,以残暴与淫荡尔著称的亚历山大六世罗马教皇授予于圣瓦伦丁“爱情守护者”的称号。一六零一年,莎士比亚在传世之作,哈姆雷特中也曾经这样描述:“明天就是圣瓦伦丁日,请打开窗户吧。为了你的圣瓦伦丁。”这其中不但将瓦伦丁日描述为了一个定情的好日子,也用圣瓦伦丁作为了情人的代称。
有着这样的珠玉在前,但凡是对妻子还存有爱意,或者不得不存有爱意的丈夫,或者是情人,必然会在这一天大献殷勤,阿尔伯特亲王也不例外。即便之前夫妻关系已经僵硬得可以直接埋掉,他还是从珠宝匠那里取回了自己定制给女王陛下的珠宝——一枚珍珠蜜蜂,以两枚硕大的异形珍珠组成蜜蜂的胸膛和肚子,触须,头部与尾巴都是纯金,镶嵌着钻石。眼睛是祖母绿,伏在一朵珐琅的橙花上。
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即便是那些绅士们见了这枚胸针,都会忍不住驻足观赏。这不单是一件首饰,还是一件值得称道的艺术品,打造它的固然是工匠,但设计它的却是阿尔伯特亲王。阿尔伯特亲王的审美确实非常不俗,只可惜这枚胸针送到女王陛下面前的时候,女王陛下依然因为妊娠的不适而紧闭双目。
她只匆匆瞥了一眼,就发出了一声冷笑,若是放在阿尔伯特触怒她之前,她看到这份礼物定然满心欢喜,毕竟橙花花环是阿尔伯特在他们订婚时送给她的礼物,她在结婚的时候还带着其中的花环,这是一种示好也是一种哀求——请求她想起他们往日的情分,宽恕他,原谅他。
女王不是没有犹豫过,但她知道自己只是个有私人的凡人,她很担心,如果自己让步了一次,那么会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呢,她耳朵一再退让,会不会让阿尔伯特亲王认为,他终于找到了窃取权利的捷径?她不想冒险,没有了阿尔伯特,她还是英国的女王陛下,没有了权利,她就是一个仰人鼻息的傀儡,今后还有可能是疯子、病人,甚至于是个死人,别忘记他们的儿子已经十岁了。
想到这里,女王的心再次坚硬了起来。不过她永远不会让个人情感凌驾于国家大事之上,她让子爵夫人拿出了那枚别针,并且和自己将要穿的礼服放在一起。
礼服是一种接近于银色的淡金色绸缎,这枚胸针放上去之后不怎么显眼,也不怎么合称。女王陛下却并不在意,“拿斗篷来。”还有一个月她就要临产了。如果不是这种盛大的庆典,她甚至不会在公众面前露面,加一件斗篷也好遮掩一下隆起的腹部。
毕竟这个时代对孕妇还没有任何明确的优待。一些王室成员甚至怀孕五六个月的时候还要参加舞会。在一百多年前,如果没有国王或者是女王向着大众宣告某人已经怀孕,要求众人为之庆贺,孕妇就算大腹便便了,也不会有人(包括她自己)承认自己怀孕了。
一个孕妇若是蓬头垢面,衣衫宽松,精神不振,在这时也会被认为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天晓得有多少女性在怀孕初期还会穿紧身衣。女王陛下因为将生产,紧身衣是可以不用的,但也绝对不能将自己的疲态与大肚子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第476章 托法娜仙液(19)
“我之前没看到过你披这件斗篷,”子爵夫人的女伴好奇的问道:“是你最新定制的吗?”
“可以说是。”子爵夫人简单地回答说,女伴意识到了子爵夫人的心不在焉,就不再和她继续说话。而持家头转向了大门的方向,等待着她们的主人,也就是女王陛下从里面走出来。
子爵夫人之所以拒绝与自己女伴讨论有关于这件斗篷的事情也是有原因的——她不知道自己的女伴是否看出了这件斗篷并不单单只是一件衣物,它还是一件圣物,或者说是施加了魔法的防护用具。
只要在女王身边服侍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另一个世界,不仅如此,她们接触另一个世界的机会也会比常人多上很多,她们会遭到各种各样的引诱,诓骗,甚至是攻击。所以在女王身边工作的人一般都会佩戴上一两件用于保护自己的圣物。这种行为是得到允许,并且被鼓励的——当然,只能是防护型的,攻击型的绝对不可以。
如果女王身边的侍女出身寒微——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如果说她的家族已经衰败到无法再提供给她足够的庇护,女王陛下甚至赐给她几件适合佩戴的防护用具,就和珠宝或是衣物那样。
毕竟她们名头虽然是卧房侍女,却不会去做那些仆从所做的事情,她们更像是随时跟从在女王陛下身边的女官,因为位置关键,深得信任,甚至有人说,在权力这方面,比起那些衣冠楚楚的大臣们,这些穿着裙子的淑女们也不遑多让。
简而言之,她们并不是消耗品,女王陛下看重她们也相当爱护她们。不过此时,子爵夫人又不太合时宜的,想起了另一位也曾经被女王陛下视作好友与同伴的夫人——诺顿伯爵夫人,她与丈夫的离婚官司曾经震惊了整个伦敦,在女王陛下的支持下她可以说是得到了胜利,虽然非常微小,她只是得以与丈夫分居,一年可以探望孩子两次,保有自己的财产(分居后)不被丈夫掠夺而已……
但就算是这种胜利,也让人们议论纷纷,而且现实也证明了她的胜利更像是结出了恶果的枝蔓——就在几天前,有关于诺顿夫人的审判结果已送到了女王的案头。虽然人们都知道,这可能是一件明晃晃的诬陷——诺顿伯爵说是被下了毒,但他毫发无伤,提供出来的所有证据和证人几乎都是站在伯爵这一边的(和多年前的通奸案多么相像!)
但得知此事的首相立即进宫,婉言劝说女王陛下不要插手此事,现在有关于托法娜仙液的传闻已经在伦敦沸沸扬扬,即便北岩勋爵雷厉风行,冒着得罪大半个伦敦勋贵圈的风险拘捕,扣押了不少炼金术师和药剂师,搜查了不止一座金碧辉煌的府邸,也确实找到了不少毒药,但这些都没用——只有大卫.阿斯特的“真理报”还在风潮中勉强支撑着报道此事,其他的报纸都集中在“托法娜仙液”上,从起源说到谋杀,从谋杀说到风流韵事,从风流韵事说到道德与伦理……怎么夸张怎么来,怎么骇人视听怎么来,他们隐约感到有股力量正在推动此事,却无法看见后者的目的。
大法官也明确说了,虽然在法庭上女性罪犯总是能够得到轻判,甚至免罪,但唯有一桩罪行可能是例外,那就是谋杀——尤其是谋杀自己的丈夫,这可能是唯一一个无法让绅士们升起怜香惜玉之情的罪行了。当然,也有人劝说诺顿夫人,只要她能提供出一个情夫的名字,将罪行推给他,自己就可以退到次犯的位置,她可能依然要面临二十年的徒刑和流放,但总比没了命好,但诺顿夫人也很固执,当初为了自己与墨尔本子爵的名誉,她甚至不惜走上法庭,现在她依然不屑于此,即便代价是她的生命。
是,她确实是被诬陷的,但问题是,诺顿伯爵挑选的时机太妙了,男人们正处在时刻可能被自己的妻子与女儿谋杀的恐惧中,人们也用严厉的视线审视着每个穿裙子的家伙,诅咒女巫的声音随时响彻大街小巷——如果他们敢于宣判诺顿夫人无罪,诺顿伯爵就能组织起人来冲击法庭,民众也会对他们大为不满,认为他们只是慑于女王的威严而放纵罪犯。
至于女王陛下,她可能曾经尝试过向诺顿夫人伸出援手,但问题是,她正处在孕后期,在身体备受折磨的同时,还要处理即将到来的战争,以及丈夫与母亲的双重压迫,她感到烦恼,也开始感到吃力。
子爵夫人想——她可能还有点埋怨诺顿夫人,确实,诺顿夫人过于轻信她丈夫的操守。
事实上,在她丈夫诬陷她与墨尔本子爵有染的时候,她就应该了解她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无赖,这样的一个无赖却突然邀请她到自己的宅邸去,即便理由是让她去探望自己的两个孩子,她也不该如此轻率,身边甚至没有带着一个可以证明她清白无辜的绅士,她被抓住的时候,身边簇拥着的全都是诺顿伯爵的人,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她,所有的证词都对她不利。
只是子爵夫人不免会猜测,诺顿夫人是否会对女王陛下的冷淡感到怨恨呢?
女王确实给了诺顿夫人一些帮助,但诺顿夫人也并不是没有任何而回报的,她是女王陛下的挚友也是喉舌,她奔忙于各个沙龙和咖啡馆的时候,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她自己——她是女王陛下摆出来的一枚旗帜,她也极力做到了女王陛下所希望她做到的那些,而且她们也有着相同的志愿和向往……
她不由自主的想起诺顿夫人和她们以及女王陛下坐在王宫的花园中,喝着茶,享受着难得的阳光,讨论着那些男性不希望她们去讨论的那些——历史、科学、人类的文明与发展,甚至于一些政治和战争上的事情。那时候她们多么快活啊,她们以为她们至少是有一些力量,可以与这个世界上种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与规范抗争的。那事实上呢,诺顿伯爵的诬陷与他想要并且轻而易举达到的结果简直就像是在她们脸上甩了一巴掌,子爵夫人不由得垂头丧气起来,她们真的能够成功吗?
越是经历的多,她就越是感觉到自己有多么的幸运,但她的自由并不纯粹,其中的手段更不可能拿出去当做一份战利品向整个社会宣扬。
她们的做法与两百年前的意大利女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多么叫人沮丧。
她在心中哀叹的时候, 女王已经与她的丈夫阿尔波特亲王走出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大门,这对夫妻看上去还是那样的温情脉脉,和蔼可亲,周围的人都激动起来,他们鞠躬行礼,高呼万岁,将帽子抛向半空,斗篷很好的遮住了女王陛下高耸的腹部,只是她在登上马车的时候,试了好几次,才终于让自己踏上了踏脚。
第477章 托法娜仙液(20)
离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之后,他们要穿过贝尔格雷夫广场,然后穿过威灵顿拱门,沿着长湖一路返回肯辛顿宫。当然更近的还是白金汉宫,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女王陛下更希望自己的这个孩子能够如自己一般在肯辛顿宫出生,没有人会在这种小事上违逆她的愿望,只是今天空气中总是弥漫步着一股奇异,甚至可以说诡异的气味。
两侧街道人头涌动,欢呼声不断,但其中也有不祥的杂音。子爵夫人知道自己应该放心。虽然我们之前也说过,女王陛下自从登基之后就遭到了不止一次刺杀,但那些刺杀放在知情人的眼中不过如儿戏一般,毕竟除了那些确定被天堂和地狱同时放弃的君王之外,几乎每一位君王身边都有着这两方的双重加持。
毕竟,从一开始来说,这两股权利就是相辅相成,彼此补益的。别看王权和教权的争斗贯穿整个历史。但最初的王权若没有教权予以扶持。欧罗巴和英格兰现在依然只是一个松散的蛮族联盟,如今的国王也只不过是一个部落酋长。同样的,新生的教权如果没有王权予以肯定,它也只能如开创时一般流动在平民和奴隶当中,当然,在需要肥沃的大地给予养分的时候,这支孱弱的根苗当然不会鄙弃砂砾与粪便,但一旦它长成了,茁壮了,肯定会渴望璀璨的阳光和接近的雨露——没有了贵族,只有平民和奴隶,他们就无法获得世俗的权力,丰厚的供奉以及人们的崇信。
如果你觉得难以接受,你可以看看经书上所说,最初的耶稣门徒,只不过是渔民、船夫、,最高不过是一个征税小吏。但之后呢?那些身着红衣的亲王们无不出身显贵,他们要么就是国王的儿子,要么就是公爵的弟弟,或者索性是某位主教的私生子,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手握权柄,不可一世——他们的信仰或许并不坚定,思想也不够纯洁,但他们可以建起巍峨的大教堂,为圣像涂刷金粉,在所有的天顶与墙壁上描绘精美的壁画,在地上铺设橡木和羊毛地毯……
这些事情,那些被践踏、羞辱和伤害的平民和奴隶能做到吗? 当然不可能。虽然后者可以奉献出一颗真诚的心,但很可惜这种真诚的心在很多时候并不值钱,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累赘和灾害。
譬如此地,此时。
他们已经到达了贝尔格雷夫广场,广场中间是一个精美而又雅致的花园,周围围绕着白色的建筑,能够居住在这里的不是达官,就是显贵,与所有的广场一样,它连通着多处街道,而这些街道中也拥簇着人群,还有人站在面对广场的露台上向车队招手。
就在女王陛下的车队行进一半的时候,突然从一丛街道中涌出了一群人,他们浩浩荡荡,人数上百,周围巡逻的警察立即吹响了警笛,挥舞警棍禁止他们继续往前,但为首的是两个衣着华贵的绅士,他们骑着马直接向警察们冲了过来,警察们只稍微犹豫,就被他们撞倒在一侧,骑马绅士身之后的人群立即蜂拥而上。
他们是有备而来,甚至还提着喇叭,几个洪亮的声音,在不约而同的喊道:“处死女巫!处死女巫!抓住逃走的女巫!”
女王的护卫队立即冲上前去阻止他们继续靠近车队,还有被允许随行在车队后的绅士们,他们即便赤手空拳,但也敢于挥舞着手杖或是随便从什么地方拔出来的栏杆,车闸与这些暴民对峙,也有人抽出了短枪,却被身边的同伴制止了,这里的人太多了,枪声可能会引发混乱。
如他这样想的可不止一个——有人开枪了,分不清是贵族,还是那些前来抗议的民众,一时间在场的人群顿时大乱。无论是前来观礼的,还是向女王欢呼的,又或只是来凑个热闹,甚至于做小买卖的,他们个个都慌了神,不是到处乱跑,就是想要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还有一些血气上头的年轻人,甚至跑向了女王的队伍,他们的用意可能是好的,是想要护卫他们的君主。
但问题是,他们的到来不但没有对局势产生好的影响,反而把它往坏的那方面拖了过去,有些护卫性情果断,只要敢于冲击队伍的,无论是抗议的群众,还是心怀叵测的刺客,又或是忠贞的绅士,只要不听呼喊继续接近车队的,不是纵马撞击,就是用剑鞘狠狠地抽打,甚至一些刺剑上也见了血。
他们竭力维持秩序,但只见一个身材矮小的孩子,不,不是孩子,他抬起来头来的时候,那份狰狞与扭曲显然是属于一个成年人的。他灵巧的在马蹄下转来钻去,竟然被他逼近到了女王的马车旁,“去死!女巫的庇护者!”他喊道,声音又尖又高分不清是男是女,随后用力一掷,从他的手中飞出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以为那是炸弹,但那不是炸弹。
它砸在黄金马车的车厢上,顿时臭味四溢,只是一包大便。
正随侍一侧的侍卫长才松了口气,却没有注意到他身边的另一个护卫——一个半天使,突然面色大变,“快!快!离开那辆马车,陛下!”他的惶恐溢于言表,他已经嗅出来了,这是地狱的味道。
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地狱突然违背了之前的承诺,但危险已形成,他们不可能去和地狱问责,商榷,讨论责任归属之后再来处理这件事情。
地狱是半天使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但成为女王护卫或是侍女的半天使就和俱乐部成员一样,必须去过地狱——不然的话,如果遇到之前的“投影”甚至被拉入真正的地狱,他们如何能承担得起护卫的工作?
他去过地狱,而且非常凑巧的也曾经嗅到过这种气味。这种气味是著名的恶魔大君之一的别西卜的粪便。
祂最初是异教神明,力量强大,几乎仅次于路西法,所罗门的著作中,把它刻画成巨大的小牛或者长尾巴的公羊。但随着时间流逝与教会稳固,在十八世纪的时候,祂的形态被固定为巨大的苍蝇。
这种东西堆积在别西卜的领地,臭气浓郁犹如实质,普通人踏入这里,不,哪怕只是嗅一嗅都会立即浑身溃烂,这种损伤甚至会波及灵魂,等他们死了,死后的灵魂也是残缺不全的——万幸,除了那些冲入车队的暴徒之外,从女王往下,所有的侍从与护卫都有圣物护卫,只见或是明亮或是暗淡的白光不断从他们身上散开,为他们驱去看不见的伤害。
子爵夫人身边的女伴紧抓着自己的面孔,才能保证自己不会尖叫起来,她的玫瑰念珠在发光,倒是子爵夫人,她身上的斗篷没有任何光亮,也没有任何异样的表现,但她发现,只要她低下头,她就嗅不到那种恶毒
的气味——她将自己卷缩起来,尽量掩藏在斗篷下面,发现连外界的声音都消失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没有看到,在别西卜的诅咒向着四周蔓延翻卷的时候,一道圣洁的金光从天上降下,生有雪白双翼的天使落在女王陛下的黄金马车上,他举起双手,向着上天祈祷,从他身上迸发出的光芒比太阳更耀眼,也比声音更迅速,仿佛就在一瞬间,光就覆盖住了整座广场,有什么无形的东西在光芒中尖叫与扭动,最后不甘心的湮灭。
人们在恍惚之中泪流满面,他们纷纷跪下,向天使与受到天使庇护的女王大声感恩,事实上,他们甚至不知道,就在须臾毫厘之间,他们差点就死了,不仅如此,别西卜的粪便若是传播出去,伦敦就会迎来第二次大瘟疫。
第478章 托法娜仙液(21)
“你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女王高声喊道,自从她登基之后,就很少有这样失态的时候,但今天她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你身边的人背叛了你。”女王陛下的车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近的,周围的警戒也不会那么轻易被打破,还有别西卜的粪便——这种东西之前应该被某种圣物包裹着掩蔽气息,即便如此,那也是半天使们可以一下子就能察觉到的东西——但所有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我知道!但我不认为我会有危险。除了你,我身边还有很多人愿意护卫我,愿意为我献出生命,他们之中也有天使,甚至还有恶魔。我遇到过很多次刺杀,我能够权衡局势,保证自己的安全。”
“你或许可以,但伦敦会迎来又一场大浩劫。”
“但比起你来,这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人类总是多灾多难。”这句话说的十分冷漠,瓦耶也经不住惊愕地看向女王,而女王只是闭上了嘴,回到椅子前上坐下,她的肚子已经很大了,坐下的时候,瓦耶下意识的帮她扶了一把椅背,她看了一眼,她知道自己应该说谢谢。但现在她怒火沸腾,只怕自己一开口说出不是平和的话语而是能够刺伤人心的刀剑。
她之前与瓦耶的争执可能已经伤害到了这个亦师亦友的好人,但她实在无法忍受失去瓦耶,瓦耶对于她而言就有如穿透了厚重的云层,投射到地上的第一缕阳光,他揭开了笼罩她面前的萌昧,让她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成为了现在的君王。但作为代价,瓦耶永远不可能回到天堂了,他被迫留在了这个污浊的人世间,如所有的堕天使与半天使那样,他会坠落地狱,成为恶魔们的玩具和食物。
她还很小的时候,只是高兴于自己终于多了一个可信任的玩伴和朋友。看着瓦伊身上的雪白羽翼日益变得灰白暗沉,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总是拿着自己的手绢给他擦,倒了花瓶里的水给他洗,但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把那些灰蒙蒙的东西洗干净,直到她八九岁的时候,隐约感觉到这不是什么好东西——她向坎特伯雷大主教询问此事,而大主教回答她说,这是天使为人类所承受的罪孽,是没法用凡俗中的东西清洗干净的。
面对维多利亚的追问“什么东西可以洗干净这些污秽”,他又说,只要维多利亚继续做一个虔诚的信徒,时刻祈祷,或许有那么一天,天堂会重新为瓦耶打开大门,他会重新以一个纯洁的姿态飞上天空,回到他的同伴那里去。
女王还清楚的记得自己居然非常天真地问道,“可以让他留在我这里吗?让他的羽翼重新变得雪白,但不要让他回到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