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误我 第59节
卫琢辍朝了几日,几乎要把整座南山翻个底朝天。
长安所有出口严密封锁,士兵暗卫日夜奔走搜寻,卫琢更是不眠不休,直到因为高烧险些摔下马,才被强行送回宫。
即使昏沉地躺在床上,那个念头像条毒蛇,一刻不停地咬他,让他不得安宁。
卫琢勉强能下床时,宫中的棠花已悄然抽出新芽。
又一季春天无声而至。
桃露等跟随卫怜登山的宫人,被关押起来拷问。卫琢固执地认为此事必有隐情,没有下死手。
宫人们被带到宸极殿,桃露腰间还系着那枚平安符。她当时醒来,立即认出这是卫怜的东西。
卫琢站在殿内,面色乍看还算平静。他脸上带着病容,面颊凹陷,唯有一双黑沉沉的眼睛,如同酝酿着随时都会爆发的风浪。
宫人的回答翻来覆去,仍是那几句。
“拖下去,处死。”他声音不带一丝温度。
桃露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疯狂叩头,腰间的平安符随着动作剧烈晃动。
卫琢目光猛地一震,大步上前一把扯下,也不嫌脏,死死攥在手心。
剩下的人见状,也手忙脚乱摸出各自的符,颤巍巍捧起。
没人能猜透陛下在想什么。
他只是弯腰,依次拿起那些符,久久地沉默。
直到听见一声低哑的“滚”,桃露才手脚发软爬起来,不等走出殿门,又被他叫住。
陛下竟还记得她的名字!
桃露又惊又怕,谁知卫琢只是让她回去,甚至还示意她坐下。
他仍然站
在那里,紧握着那些脏得不像样的符:“她离开前……做过什么,说过什么,一字不漏,告诉朕。”
桃露颤抖着,从卫怜离宫的前一天开始说。
她抱了狸狸多少次……去了几回禅房……写了多少张祈福表纸……喝了多少碗药……一天中又有多少时候,只是在发呆。
除夕那夜,她蹲在雪地里,先望着纷飞的雪,而后又呆呆望向留春宫透出的灯火……
那回发烧她吐了多少次……见到身上的红痕就会默默掉泪。夜里听不见哭声,可枕头上总是有湿痕……
桃露不敢流露半点怨怼,可说得越多,免不了会讲漏嘴,尤其提到他们决裂的那一夜。她说完后,畏惧地看向他。
卫琢异常安静地听着,甚至微微垂着头。病中未束冠,墨发长发披散下来,遮住了眉眼,只在下颌投落一片浓重的黑影。
桃露没来由地,再一次浑身发抖。
——
卫怜的消失,成了一个无解的死结。
卫琢开始恢复上朝,此外所有时间都用来找人。这份近乎病态的执拗,被掩藏在日益沉寂的外表之下,反而让旁人束手无策。
他从暖阁搬回了宸极殿,在此伺候的宫人不敢擅动旧物,只偷偷把狸狸抱了下去,生怕触怒龙颜。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陛下竟命人把狸狸带回来。
他打开卫怜放东西的小木柜,仔细检视她留下的物件,狸狸就安静地蹲在旁边看。
她什么都没带走。
离宫那日,她只抱了狸狸。从前累积的书信,他送过的珠钗、首饰、书册、笔墨纸砚……都一动不动地躺着。
只有那枚银锁,卫琢翻遍了也没找到。
走出宸极殿,他来到卫怜常待的禅房。屏退宫人后,卫琢将高处供奉的表文统统取下。
密密麻麻,堆了一地。
这一番走动和攀高,使他面颊泛起病态的红晕。卫琢跪坐在地上,开始一份一份地拆解那些表纸。
在卫怜之前,早有人在此供神,积累的表文成千上万。要从中挑出她的那部分,并非易事。
拆到后来,他十指不断发抖。
一旦辨出妹妹的字迹,便小心展平另放,其余那些无关紧要,便随手丢入香炉烧了。
等到分拣完,他忽然生出一股荒谬感,竟犹豫着不敢去碰,不敢去看。
他在怕。
怕从中窥到她的绝望怨恨,怕这些纸片上写了与他诀别的字句,怕坐实所谓的坠崖,原来真的是她在主动求死。
毕竟卫怜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甚至在看梅花前,还对着他乖顺地笑。
只要真相一日不明,他便能多骗自己一天。
或许他真的疯了,甚至还可悲地幻想过,若最初就放手,为她添妆,送她凤冠霞帔地出嫁,或许他如今还能好好的见到她。
这念头让卫琢胃里翻江倒海,甚至会干呕。
每当想到妹妹或许已不在人世,胸腔就像破了一个巨大的洞,寒风可以毫无阻碍地灌进去。
不是冷,也不是痛,是无穷无尽的空茫,仿佛神魂彻底被抽走,日复一日,他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又该说些什么。
所以……从头到尾,错的是他吗?
卫琢捏着那叠纸,一次次拿起,又放下。纸张被反复抓握,留下无数道褶皱,让他像个彻头彻尾的懦夫。
——
韩叙同样大病一场。比起传闻中将要入主东宫的韩家小女,贺令仪的消失,根本无人在意。
除了他。
那天一起不见的,还有名唤珠玑的宫女。卫琢亲手查过,韩叙也查过,但这宫女身家清白,从前服侍卫瑛,后来留在了宫中。卫怜会和她亲近,本就不稀奇。
卫怜名义上终究是韩家女,事情闹到这个地步,韩父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奏,韩叙强撑病体,也跟着入宫。
“陛下,请恕臣斗胆直言。南山封山多日,百姓行商皆不能入,长安上下议论纷纷。臣以为……是否该适时开山,以免有损陛下清名。”
卫琢正提笔批改奏折,闻言,面无表情地抬起眼:“朕有个疑问要解,已从南海请了方士入宫。开山一事,容后再议。”
韩家父子都愣住了。
大梁前几任君王皆以道为尊,可眼前这位并不是。宫中法坛和炼丹房早就拆得七零八落,当初还杀了不少道人,如今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些疑问只能在心里想,封山之事还能劝几句,可陛下从南海召方士……为人臣子,岂能置喙。
卫琢从前是常做梦的,梦中出现最多的人,除了阿娘,就是小妹。
在那些光怪陆离的梦里,他与她结发为夫妻,如连理枝般缠绕,共游巫山,在柔暖的春水中浮沉。即便是在菱州那些事以后,这样的梦境,依然会出现。
卫琢过去厌恶鬼神之说,可自从卫怜消失,他连梦都不曾再有过。
他想不明白,却又固执无比,总觉得这两者未必没有关联。
是不是她在怨他?才连魂魄都不肯入梦,要把留在他这里的所有痕迹都收回。
又或者……卫怜根本没有死?那么他要在梦中向她认错。
他要日日认,夜夜认,什么错都认。
倘若她在人间能有所感应,或许看在过往情分上,会心软,会捎来只言片语给他。
卫琢在心里想了无数遍,才服下方士配制的药,和衣躺下。
辗转反侧许久,他终于又坠入混沌,眼前的云雾逐渐散开。
这里是……
卫琢在梦中,猛地瞪大眼。
又是凉风台。
一名女子身着粉衫,身姿窈窕纤细,正背对着他站在高台边。风卷动着她的裙裾,翻飞如同蝴蝶,簌簌作响。
“小妹!”他不顾一切追上去。
下一刻,那道令他魂牵梦萦的身影动了。她的脚步又快又急,头也不回,在他面前纵身一跃。
卫琢的手徒劳向前伸出,只勉强扯下一块轻纱。
高台之下,红的血,白的皮肉,和破碎的粉色衣衫堆叠在一处。
宛如开到荼蘼的棠花。
第59章 鳏夫日记2
韩叙从梦中惊醒,月光透过帘隙洒进来,斑驳落了一地,清冷如霜雪。
梦中那些画面仍未散去,他猛地坐起身,呼吸急促。
比起几乎崩溃的卫琢,韩叙心中除了哀痛,还缠绕着一种说不清的迷茫。
上元节那夜,贺令仪偷偷敲开他的门,钻了进来。他们聊了卫怜的事,不知不觉越靠越近。
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离一个女子这样近,动作生涩又迟疑,而她却那么滚烫。
窗外渐渐下起雨,房间内浮动着潮湿的水汽。他一向自诩克己,那时候却像着了魔般,难以自控。
贺令仪事毕不肯多留,要回卧房寻卫怜。韩叙指尖悄悄绕着她的一缕发,体内热意难平,难以再入睡,反反复复地回想。父亲的大仇已报,韩氏与贺氏的恩怨也该到此为止,那些过往本就与她无关。他前半生一直为族人而活,如今大局已定,是不是……也该为自己活一次?
他想向卫琢求一道旨,离开长安,他们可以去江南生活,他再设法娶她。
然而第二天,贺令仪跟着卫怜去看梅花,两个人就像一缕青烟似的,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刻再回想那一夜,兴许她本就是来道别的。韩叙隐约觉得她们并没有死,却又自觉荒谬,更不能对卫琢这么说。
与其刺激卫琢疯了似的继续找下去,惹得朝野民间怨声载道,不如让他死了这条心。
他自己来找,不论多久、不论多远。
——
见卫琢服下丹药睡去,两名方士便跪伏在殿外等候。
长安所有出口严密封锁,士兵暗卫日夜奔走搜寻,卫琢更是不眠不休,直到因为高烧险些摔下马,才被强行送回宫。
即使昏沉地躺在床上,那个念头像条毒蛇,一刻不停地咬他,让他不得安宁。
卫琢勉强能下床时,宫中的棠花已悄然抽出新芽。
又一季春天无声而至。
桃露等跟随卫怜登山的宫人,被关押起来拷问。卫琢固执地认为此事必有隐情,没有下死手。
宫人们被带到宸极殿,桃露腰间还系着那枚平安符。她当时醒来,立即认出这是卫怜的东西。
卫琢站在殿内,面色乍看还算平静。他脸上带着病容,面颊凹陷,唯有一双黑沉沉的眼睛,如同酝酿着随时都会爆发的风浪。
宫人的回答翻来覆去,仍是那几句。
“拖下去,处死。”他声音不带一丝温度。
桃露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疯狂叩头,腰间的平安符随着动作剧烈晃动。
卫琢目光猛地一震,大步上前一把扯下,也不嫌脏,死死攥在手心。
剩下的人见状,也手忙脚乱摸出各自的符,颤巍巍捧起。
没人能猜透陛下在想什么。
他只是弯腰,依次拿起那些符,久久地沉默。
直到听见一声低哑的“滚”,桃露才手脚发软爬起来,不等走出殿门,又被他叫住。
陛下竟还记得她的名字!
桃露又惊又怕,谁知卫琢只是让她回去,甚至还示意她坐下。
他仍然站
在那里,紧握着那些脏得不像样的符:“她离开前……做过什么,说过什么,一字不漏,告诉朕。”
桃露颤抖着,从卫怜离宫的前一天开始说。
她抱了狸狸多少次……去了几回禅房……写了多少张祈福表纸……喝了多少碗药……一天中又有多少时候,只是在发呆。
除夕那夜,她蹲在雪地里,先望着纷飞的雪,而后又呆呆望向留春宫透出的灯火……
那回发烧她吐了多少次……见到身上的红痕就会默默掉泪。夜里听不见哭声,可枕头上总是有湿痕……
桃露不敢流露半点怨怼,可说得越多,免不了会讲漏嘴,尤其提到他们决裂的那一夜。她说完后,畏惧地看向他。
卫琢异常安静地听着,甚至微微垂着头。病中未束冠,墨发长发披散下来,遮住了眉眼,只在下颌投落一片浓重的黑影。
桃露没来由地,再一次浑身发抖。
——
卫怜的消失,成了一个无解的死结。
卫琢开始恢复上朝,此外所有时间都用来找人。这份近乎病态的执拗,被掩藏在日益沉寂的外表之下,反而让旁人束手无策。
他从暖阁搬回了宸极殿,在此伺候的宫人不敢擅动旧物,只偷偷把狸狸抱了下去,生怕触怒龙颜。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陛下竟命人把狸狸带回来。
他打开卫怜放东西的小木柜,仔细检视她留下的物件,狸狸就安静地蹲在旁边看。
她什么都没带走。
离宫那日,她只抱了狸狸。从前累积的书信,他送过的珠钗、首饰、书册、笔墨纸砚……都一动不动地躺着。
只有那枚银锁,卫琢翻遍了也没找到。
走出宸极殿,他来到卫怜常待的禅房。屏退宫人后,卫琢将高处供奉的表文统统取下。
密密麻麻,堆了一地。
这一番走动和攀高,使他面颊泛起病态的红晕。卫琢跪坐在地上,开始一份一份地拆解那些表纸。
在卫怜之前,早有人在此供神,积累的表文成千上万。要从中挑出她的那部分,并非易事。
拆到后来,他十指不断发抖。
一旦辨出妹妹的字迹,便小心展平另放,其余那些无关紧要,便随手丢入香炉烧了。
等到分拣完,他忽然生出一股荒谬感,竟犹豫着不敢去碰,不敢去看。
他在怕。
怕从中窥到她的绝望怨恨,怕这些纸片上写了与他诀别的字句,怕坐实所谓的坠崖,原来真的是她在主动求死。
毕竟卫怜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甚至在看梅花前,还对着他乖顺地笑。
只要真相一日不明,他便能多骗自己一天。
或许他真的疯了,甚至还可悲地幻想过,若最初就放手,为她添妆,送她凤冠霞帔地出嫁,或许他如今还能好好的见到她。
这念头让卫琢胃里翻江倒海,甚至会干呕。
每当想到妹妹或许已不在人世,胸腔就像破了一个巨大的洞,寒风可以毫无阻碍地灌进去。
不是冷,也不是痛,是无穷无尽的空茫,仿佛神魂彻底被抽走,日复一日,他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又该说些什么。
所以……从头到尾,错的是他吗?
卫琢捏着那叠纸,一次次拿起,又放下。纸张被反复抓握,留下无数道褶皱,让他像个彻头彻尾的懦夫。
——
韩叙同样大病一场。比起传闻中将要入主东宫的韩家小女,贺令仪的消失,根本无人在意。
除了他。
那天一起不见的,还有名唤珠玑的宫女。卫琢亲手查过,韩叙也查过,但这宫女身家清白,从前服侍卫瑛,后来留在了宫中。卫怜会和她亲近,本就不稀奇。
卫怜名义上终究是韩家女,事情闹到这个地步,韩父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奏,韩叙强撑病体,也跟着入宫。
“陛下,请恕臣斗胆直言。南山封山多日,百姓行商皆不能入,长安上下议论纷纷。臣以为……是否该适时开山,以免有损陛下清名。”
卫琢正提笔批改奏折,闻言,面无表情地抬起眼:“朕有个疑问要解,已从南海请了方士入宫。开山一事,容后再议。”
韩家父子都愣住了。
大梁前几任君王皆以道为尊,可眼前这位并不是。宫中法坛和炼丹房早就拆得七零八落,当初还杀了不少道人,如今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些疑问只能在心里想,封山之事还能劝几句,可陛下从南海召方士……为人臣子,岂能置喙。
卫琢从前是常做梦的,梦中出现最多的人,除了阿娘,就是小妹。
在那些光怪陆离的梦里,他与她结发为夫妻,如连理枝般缠绕,共游巫山,在柔暖的春水中浮沉。即便是在菱州那些事以后,这样的梦境,依然会出现。
卫琢过去厌恶鬼神之说,可自从卫怜消失,他连梦都不曾再有过。
他想不明白,却又固执无比,总觉得这两者未必没有关联。
是不是她在怨他?才连魂魄都不肯入梦,要把留在他这里的所有痕迹都收回。
又或者……卫怜根本没有死?那么他要在梦中向她认错。
他要日日认,夜夜认,什么错都认。
倘若她在人间能有所感应,或许看在过往情分上,会心软,会捎来只言片语给他。
卫琢在心里想了无数遍,才服下方士配制的药,和衣躺下。
辗转反侧许久,他终于又坠入混沌,眼前的云雾逐渐散开。
这里是……
卫琢在梦中,猛地瞪大眼。
又是凉风台。
一名女子身着粉衫,身姿窈窕纤细,正背对着他站在高台边。风卷动着她的裙裾,翻飞如同蝴蝶,簌簌作响。
“小妹!”他不顾一切追上去。
下一刻,那道令他魂牵梦萦的身影动了。她的脚步又快又急,头也不回,在他面前纵身一跃。
卫琢的手徒劳向前伸出,只勉强扯下一块轻纱。
高台之下,红的血,白的皮肉,和破碎的粉色衣衫堆叠在一处。
宛如开到荼蘼的棠花。
第59章 鳏夫日记2
韩叙从梦中惊醒,月光透过帘隙洒进来,斑驳落了一地,清冷如霜雪。
梦中那些画面仍未散去,他猛地坐起身,呼吸急促。
比起几乎崩溃的卫琢,韩叙心中除了哀痛,还缠绕着一种说不清的迷茫。
上元节那夜,贺令仪偷偷敲开他的门,钻了进来。他们聊了卫怜的事,不知不觉越靠越近。
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离一个女子这样近,动作生涩又迟疑,而她却那么滚烫。
窗外渐渐下起雨,房间内浮动着潮湿的水汽。他一向自诩克己,那时候却像着了魔般,难以自控。
贺令仪事毕不肯多留,要回卧房寻卫怜。韩叙指尖悄悄绕着她的一缕发,体内热意难平,难以再入睡,反反复复地回想。父亲的大仇已报,韩氏与贺氏的恩怨也该到此为止,那些过往本就与她无关。他前半生一直为族人而活,如今大局已定,是不是……也该为自己活一次?
他想向卫琢求一道旨,离开长安,他们可以去江南生活,他再设法娶她。
然而第二天,贺令仪跟着卫怜去看梅花,两个人就像一缕青烟似的,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刻再回想那一夜,兴许她本就是来道别的。韩叙隐约觉得她们并没有死,却又自觉荒谬,更不能对卫琢这么说。
与其刺激卫琢疯了似的继续找下去,惹得朝野民间怨声载道,不如让他死了这条心。
他自己来找,不论多久、不论多远。
——
见卫琢服下丹药睡去,两名方士便跪伏在殿外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