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早上要去小考,宋长叙吃过一碗面就到学堂先复习,等时间到了,周夫子就监督他们考试。
  宋长叙发现很多题都是在考细节,其实在科考中很少会考的这么细。小考就是检验当前所学,科考是选拔人才。
  他读书采取的是抓大放小,所以对他来说有些困难,只能靠写策论来提分。
  做完后,周夫子收了考卷,由另外的夫子来给他们上课。
  考完后他们窃窃私语一会儿,直到又开始上课。程茂学自觉考的不错,心情还是愉悦的。
  谢风同样感觉还好。
  晌午他们都去膳堂用膳,在县学吃了几年了,饭菜早就吃腻了。像是他们这些公子哥,想出书院打个牙祭是不允许的,无规矩不成方圆。
  只能忍受膳堂的饭菜。
  宋长叙一般吃一份素菜一份荤菜,膳堂有免费的白菜汤,他打一份就能吃饱了。
  晚上回去再吃好的。
  “我想吃钵钵鸡了。”罗双有气无力的说。
  昨天表妹带了钵钵鸡来家里,罗双吃了一点立马就爱上了。因为家里不让他吃小摊上的东西,他的肠胃有些娇贵,吃了容易肚子疼。
  昨天没忍住吃了几串,结果没有肚子疼。
  程茂学:“这个我也知道,吃过一回,下学后找家中仆从又买过几回,味道确实不错。”
  宋长叙竖着耳朵听见他们的话,心中莫名。
  谢风拿着饭坐在宋长叙旁边:“你吃过没有?”
  宋长叙轻咳一声:“吃过,其实那是我夫郎做的小摊。”
  罗双惊讶:“竟然是你们家的,钵钵鸡确实好吃。知道是宋兄家的后,我会带人多去捧场。”
  宋长叙笑道:“那就多谢罗兄了。”
  谢风没有吃过,闻言打算去试一试。
  在县学的日子很轻松,除了学业繁重。
  .
  自从有了推车后,许知昼跟江琢摆摊更加轻松了,客人来的多的时候很忙,要忙也是忙那一阵就过去了。两个人还很轻松,他们多备了菜,一天能卖完。
  “知昼,薄荷茶要卖完了。”江琢说道。
  许知昼:“家里还有半桶,我今早做多了,还想留着晚上送给街坊邻居喝,这回正好续上。”
  把薄荷茶续上,县学下课后,果然有许多书生来买钵钵鸡,正好买回去当做一个菜。
  谢风也来买了几串,他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他的书箱是家中仆从背着的,他大手一挥,买了八十串,让人带回家去,给爹娘,祖父祖母尝尝。
  许知昼抬头认出谢风:“谢公子,你这是……”
  谢风愉悦的说:“你们家的钵钵鸡很好吃,我这还是头一次吃,我给家里带点,我家里的人很多。”
  许知昼点点头,顺便还多送了几串,给谢风和家中仆从各自送了一碗薄荷茶。
  谢风没有喝,礼数周到的道谢。
  仆从倒是很高兴。
  因为有县学的书生在,他们买了很多,等码头的工人来了,全部卖完。
  今天提前卖完了。
  回到家里,出了一身的汗。许知昼飞快吃完饭,洗了一个澡凉快。
  “今天县学的书生来吃的人好多,差点没忙过来。”许知昼说道。
  宋长叙在灶房烧水。
  把今天在膳堂的事说给许知昼听。
  许知昼:“难怪,我为什么没有想起来让你在县学里多说说,不然客人就更多了。”
  他们是流动的小摊比坐商不稳定,但是不用交房租。这里的铺面,许知昼去问过,都是一年起租,一年要二十两银子,一听价格,许知昼就打了退堂鼓。
  还是做个流动商贩吧。
  他觉得挺好的,想跑路就能跑路。这边生意不好了,还能灵活换位置。
  许知昼心中戚戚然,作为一个抠搜……不,作为一个勤俭持家的人,他向来走一步看三步。
  要是真成坐商了,他要是跟着相公去了京城怎么办,这也是一个问题。
  许知昼说服自己,很快就把心态放平。
  宋长叙吹了蜡烛上床。
  “明天你给家里写封信说说我们在这里的情况免得让他们担心。”
  宋长叙点点头。
  许知昼躺上去很快就睡着了。
  许知昼醒来的时候,宋长叙已经不在了。他跟江琢说好了,一个月每隔十天放一天的假,一个月休息三日。他们小摊就他们两个在,人总要偶尔休息一下,不然一直忙着身体受不了。
  许知昼打开锅,宋长叙给他留了一个白面馍馍,他叼着白面馍馍吃完后,喝了一大口热水。洗了一把脸,扯着被褥继续躺回去。
  先睡一上午,下午再出去闲逛,晚上拉着相公闲逛。一天的安排好了,许知昼进入到黑甜的梦里。
  宋长叙在学堂温书,周夫子把成绩念出来了,这次谢风第一名,第二名是罗双,第三名是宋长叙。
  能有一两银子也好。
  宋长叙心态平和。
  程茂学要气笑了。
  谢风拿着考卷扫了一遍,就把罗双的考卷拿过来看。三个人坐在一堆,以前谢风还要看程茂学的考卷,这次十分敷衍的看了一遍就放他桌上。
  程茂学:“……”
  谢风做好友太真实了。这个狗贼。
  宋长叙收好考卷继续听课,周夫子看见宋长叙听的认真,欣慰点头。
  胜不骄败不馁,这样的学生以后不管遇见什么事都能兜住。
  其实宋长叙自己还挺满意的。
  下课后谢风来找宋长叙看考卷,谢风仔细的看了一遍然后还给他。
  “你有许多细节没有把握到。”
  宋长叙笑道:“我一向抓大放小。”
  考秀才是一个县的人一块考,到了乡试是一个州府的人竞争了。
  谢风想到这里,不禁心里又升了紧迫感。
  宋长叙坦然的说:“谢兄,尽人事,听天命。”
  谢风摇着折扇:“我却是不行,家中长辈对我期望很高,若是像宋兄这样潇洒如风就好了。”
  宋长叙只会偷偷的卷。
  下午的骑马课上,宋长叙已经学会骑马了,他抽空还跟冯信鸥比了比。
  冯信鸥翻身下马,摸了摸马头:“我选的这匹马性子很温顺。”
  宋长叙选的这匹马性子也不错,他骑在上面摇摇晃晃的,马的步子还是稳稳当当的。
  冯信鸥神色多了几分光亮,“宋兄,我以前从未想过我会来金河求学。跟这些富家子弟,世家子弟一起读书。”
  “冯兄,你已经很厉害了。”宋长叙拍冯信鸥的肩膀。
  冯信鸥笑了笑。
  两个人下学后一起走,他记着许知昼说的今天要写信,去买了信封。
  冯信鸥见了也买了两个信封,他解释道:“我跟夫郎来金河县这么久了,也还没有给家里写过信。”
  在金河县的日子安定后,他们才想起来在齐山村的家人。回到家里,许知昼刚把胭脂铺逛了一下,买了两盒香膏,这里的物价比水波镇上贵,两盒香膏竟然要五钱银子。
  许知昼还是含泪买下。
  “我把信封买回来了,现在就可以写信。”宋长叙从书箱里拿出纸墨。
  许知昼说:“我来说,你来写。”
  宋长叙提笔写信,写了整整三页差不多了。
  “我还想给爹娘写。”
  宋长叙明白许知昼说的爹娘是他岳父岳母。
  他欣然同意。
  又写了三页,宋长叙的手都有些酸涩了。许知昼的思想很跳跃,明明还说着其他的事,一会又跳到另外的地方去了。
  给两家父母写完信后,宋长叙提笔给林蒲写信,他说了自己在县学的事,还提了冯信鸥。
  三封信写完后,宋长叙去驿站把信寄出去。一两银子还没有捂热就又花了。
  宋长叙叹息,现在只能等蚕丝的消息,期待暴发一笔横财。
  回去的路上他买了卤肉还有糕点,就算要花钱,但是花在自己嘴上,他想了想非常能接受,并且觉得赚了。
  回到屋里,简单又满足的用了晚食,许知昼拉宋长叙一块去夜市。
  夜市卖东西的人多,宋长叙就看看不买。许知昼对胭脂水粉的兴趣都超过了这些精致的小东西,所以也没买。
  两个人纯逛。
  宋长叙跟着许知昼在一块都是一副好模样,倒是引的路人多看了几眼。在外边走走,心情都好多了。
  正当他们还要去别的地方逛的时候,宋长叙感觉到有一滴水落在他脸上。
  许知昼也感受到了。
  两人对视一眼立马往回走,很快天上就大颗大颗的下雨,他们跑的及时到了家门口,雨越下越大。
  两个人衣衫打湿一半,头发也湿了,他们同时松了一口气。
  院门外行人们有的在跑,有的找了一个店铺在屋檐下躲雨,还有的人抢着挂在院里晾晒的被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