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鸱尾觉得她是在为大王增加人口,不过她也担心这种情况发生多了,俘虏多了,大王养兵压力大,所以私底下问过胡幼安,胡幼安给她的答复就一个字——允。
  胡幼安比鸱尾更了解沈知微,沈知微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子仁慈,对子民的仁慈,那些俘虏在战场上时敌人,成为俘虏后便成了大王子民中的一员,大王不会觉得子民增加是坏事,景昌现在的实力已经能养活更多人了。
  得了胡幼安的肯定,鸱尾当即干得更起劲了,她就像是在战场上“收垃圾”的人,那些垃圾是诸侯王眼中的垃圾,却是沈知微眼中的资源。
  人口资源有多么重要,现代人可太清楚了,尤其沈知微现在正在督促百工坊那边进行科技改革,想要达成沈知微的目标,目前这点儿人可远远不够。
  她需要更多人去开垦田地,更多人去挖矿炼铁,开山造路,更多人去经营商铺,学习知识,哪儿哪儿都需要人手。
  鸱尾“收垃圾”的行为不光没有受到大王的批评,竟然还被大王赞同了,她见大王如此支持,做得就更来劲儿了。
  如此一来,战场上那点儿士兵就不太够用了。
  鸱尾开始思考,如何让诸侯王投入更多士兵到战场上,如果还是以之前练兵的心态去对待这场战争,那么战场上的兵卒永远不可能增加。
  沈知微本以为这场大战会在春日来临前结束,毕竟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忽视春耕的重要性,非要去打仗。
  谁知道随着冰消雪融,战争不光没有降温,反倒和天气一样,开始升温了,诸侯国似乎都打上头了,开春之后,真的都开始派遣更多军队攻打北地。
  一副势要将此前被景昌抢去的领土抢回来的模样。
  那领土本来也不是他们的,沈知微真不知道这群家伙哪儿来的占有欲。
  他们要打,沈知微当然奉陪到底。
  第87章 安王:没了相国我可怎么……
  边疆大战陷入胶着状态, 沈知微盯了几天军报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大事,也就暂且放下了。
  之前军队屯田制度的实施,让军队在战场上的消耗降低不少, 但是今年春天也要打仗, 那屯田制可能要停一年了, 好在现在大周地方大得很,军队也不止一支, 北地的军队没法种地, 别的地方照样种。
  庶民们也在努力开垦田地, 因为沈知微此前又颁布了新法, 规定开垦的田地都属于庶民独有,每个庶民名下都能挂五十亩田,自己开垦的田地, 挂名时只需交给朝廷很少一部分挂名费用,前三年,朝廷不光不会收取农税, 还会按照一亩地一百钱的标准进行补贴!
  虽然大周的田地名义上都属于大王, 庶民只是租种, 但是大王不会像地主一样, 莫名其妙将庶民手中的田地收回去,挂名在庶民名下的地, 其实就是庶民自己的。
  这下民间可热闹了, 为了能拥有更多地,全家壮劳力全都出发开垦田地,还尽量多生孩子,好好养着孩子, 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都得好好养大,因为都能在名下挂上田地。
  民间女子开始不外嫁而是招赘,招赘对象大多是名下不能挂田的诸侯国男子以及奴籍男子,这样女子就能将她名下的田地留在家里,传给她的孩子。
  还有一些家中很穷,无法在名下挂太多田地的男子,也是入赘的人选。
  沈知微得知民间掀起这样的习俗浪潮后,没有太大的反应,人趋利避害是本能,当政策偏向于女子时,民间自然就会做出更有利于自身的选择。
  时间一点点过去,沈知微“生产”的日期到了,这一天她直接罢朝,然后将早已召回的青竹叫进宫里待了一天一夜。
  外界以为青竹是在为大王接生,实际上沈知微和青竹面对面喝茶下棋,玩了一整天。
  青竹不时还跟沈知微说一下目前她做得那些医学实验的进展,她现在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外科大夫了,限制她医术的不是她自身,而是现如今的医学器械。
  这也没办法,沈知微倒是想弄出医学器械来,可她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文科生,就算她是理科生,她也做不到手搓医学器械。
  医学生都做不到。
  不过简单的生物医学领域的器械还是能做出来的,例如显微镜、培养皿。
  这些东西都需要用到透明玻璃,而随着折柳商队向西的步伐,沈知微已经找到了能够烧制出透明玻璃的沙子,并且开辟出了一条能够运送沙子的商路,相信不日透明玻璃就能镶嵌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了。
  有了透明玻璃,生物医学领域才能更好的进行探索。
  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婴儿的哭啼声在景昌的王宫上方响起,大王诞下一女,赐名朝阳,寓意其可如朝阳一般,永远带给大周子民光明。
  沈知微对这个孩子的期待很高,她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能够将天下传承下去,能够造福万民。
  因朝阳王姬刚出生不久,因此先养在后宫,等其年岁大了,身子强健后才会露面,对此大臣们表示理解,就算他们非常想要第一时间看见下一个天子,他们也不能强求刚出生的孩子被抱出来。
  天气还比较冷,要是王姬有个万一,他们简直是万死难辞其咎。
  大概是上天都为天子庆贺,之前一直没有任何好消息的边关,突然传回捷报,大军大获全胜,不仅仅大败联军,甚至还将之前分给其他诸侯国的北地地盘给要回来了。
  至此整个北地都已经落入沈知微之手。
  胡幼安的学生死了两个,听说是在战场上被流矢划伤后高烧不退,最后病重不治,沈知微听闻后很是痛心,同时也觉得这俩人是真倒霉,青竹正好回宫来为她“接产”,要是青竹在的话,这两学生还真不一定会出事。
  出事的两个学生都是男子,沈知微一打听才知道,这两人仗着自己有几分本事,非要亲自上战场去杀敌,心是好心,就是太年轻狂傲,最后他们用自己的性命,给自己的宽高买了账。
  沈知微让胡幼安带着那些学生就在边关呆着,专业学校开始装修了,医疗器械都已经搬进去,明年再开学,要培养的就是医学生了。
  这些军校生就在边关实习,实习一过,就算毕业了,正好胡幼安也不用来回跑了,直接继续守着边疆即可,算是一举两得。
  沈知微则没事儿看看小孩,跟人下个棋,去百工坊溜达一圈,反正朝政现在有闻桃和妫央两人帮忙,烟霞一旁辅佐,她的工作量是大大减少。
  早知道就早点儿组建内阁了,内阁简直就是君主光明正大偷懒的最佳选择。
  就是可怜妫央,最近累得黑眼睛跟纹在眼底下一样,每天都有种肾虚的美,沈知微上朝看见他就很心虚,毕竟妫央看起来比之前的闻桃要惨多了。
  沈知微确定了,妫央不是高精力人群。
  那他其实不太适合当首辅,闻桃都没累成这样。
  沈知微很没良心的在心里吐槽了两句,然后开始搜罗能够入内阁的成员了。
  之前妫央自己选了几个人进内阁,要不是那几个人,估计妫央会更累,现在有了那三人帮忙,妫央才勉强上手。
  那三人都是妫央一党,沈知微再往里塞人,必须选择非他一党的官员。
  闻桃党派和完全中立派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全选闻桃党派,那就是给人搭台子,让他们唱大戏去呢,国家还没统一,要打也不能这会儿打起来,沈知微最后选了三个中立,这三个中立官员里,有俩是贵族出身的新晋进士,此二人曾拜读过闻桃老师昶子的著作,听说私底下与闻桃有过些许交情。
  剩下那一个官员,则是一个寒门出身的女子,她考上科举后,没与任何人有过往来,硬说和谁有牵连的话,就是跟烟霞有点儿关系,听烟霞说,她妹妹入了百工坊,是一名织娘。
  有了这三人的加入,妫央的黑眼圈肉眼可见的轻了不少。
  人年轻就是好,恢复得快。
  沈知微还在这边感叹她的臣子年轻的时候,有人已经在哭自己的臣子年老了。
  安渠留下病根,不良于行,每年到了冬天身体都会变得更差,今年安国的冬天格外寒冷,而安王海不听他劝告,春耕前未曾撤兵,非要跟景昌的兵一较高下,结果耽误了春耕不说,还被景昌给打了一顿,损失惨重。
  现在知道错了,也为时晚矣,安王来求他出策,安渠想不出来,晚上熬了一会儿,第二天就病倒了。
  躺在病榻上昏昏沉沉时,安渠也在想,他是不是真的老了?
  是的,他和安公寿是同龄人,安公寿已经死去,他活在这世上,本就是个老人了。
  只是到底不甘心,他这一生,得遇明主,本以为能辅佐明主做一番大事业,谁知明主早逝,留下个孩子,偏偏那孩子还不听话,刚愎自用又心浮气躁。
  其实那孩子今年也才及冠,轻狂些并无不妥,只是这天下容不下年轻人的不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