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步错步步错,若是半点儿不知收敛,迟早会酿成大祸。
  类似的话安渠不知道跟安王说过多少次,可无奈,安王每次都是老实点头,转头又不听,遇到事了依旧我行我素,吃了亏回头来找补,却为时晚矣。
  安渠疲惫地闭了闭眼,他有些困倦了,或许他早就该一睡不醒,耳旁的哭声拉扯着他的灵魂,让他不肯离去,安王痛哭不停,央求安渠千万不要死,他还没有找到其他相国人选,没有人做相国能比安渠做得更好。
  弥留之际,安渠带着不甘与遗憾闭上了眼睛,即便是坐拥一地的君王,也没法改变生老病死的发生,无法留住注定要离去的人。
  安渠逝世的消息传遍天下后,所有诸侯王都发现安国变得安静了许多,之前安国特别能折腾,建议联合在一起去进攻北地的就是安王,安王什么事儿都想掺一脚,还每一次都做不好。
  之前安国没有被伤及根本,是因为有安渠这位老相国坐镇,现在继位多年但一事无成的年轻君主,能镇得住王位之下的魑魅魍魉吗?
  诸侯王们都在看戏,几个大国也期待着安国日后的表现,沈知微则召来闻桃,问了问她爹目前的情况。
  一转眼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五年多了,沈知微也二十了,时间过得太快,安渠的死让她联想到了闻劭这个老头儿,老头儿迂腐但忠心,而且也禁得住考验,没有给她添过什么麻烦,沈知微感念这份君臣情谊,不想让老头儿那么早就走。
  闻桃表示,她爹很好,能吃能喝能睡,生气的时候声量老高,隔几里地都能听见他骂族人蠢笨的声音,前天还因为爱吃鱼,一顿饭吃了三碗饭,撑得受不了,大半夜找医者开了消食的药。
  听着闻桃的叙述,沈知微眼底荡开浅浅的笑意,说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为人纯孝,你父亲日后定能安享晚年。”
  “借大王吉言,下臣只希望家中长辈能身体康健,无病无灾,天下老人能有人供养,均安享晚年。”
  闻桃的思想境界是真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圣人言她不光是学了,还听进心里了。
  “天下学子当以太傅为榜样,学识渊博,德行良善。”沈知微又称赞了闻桃两句,随后说道:“予有意开设大学,设国子监教化天下学子,太傅可愿为国子监祭酒?”
  第88章 一些争霸路上的□□……
  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了国子监的官职, 沈知微拿出来一整套官员系统,不可能漏掉国子监,只不过之前还是那个老毛病——人手不足,所以国子监这一整套体系, 就暂且搁置了。
  闻桃主管的教育体系, 还是以原本大周就有的官员体系为基础, 相比于其他各部门的官员,闻桃主管的教育体系改变最小, 闻桃作为主管官员, 自然在熟悉新官职上耗费的时间比较少。
  之前闻桃还觉得这样挺不错, 可以上来就开干, 不必一点点去摸索新的官员体系。
  当太宰的时候,闻桃可是吃够了熟悉新体系的苦。
  没成想当了太傅之后,还是没有逃脱熟悉新体系的怪圈, 兜兜转转还是得弄新的。
  闻桃心中一片复杂,面上则应了一声喏,大王吩咐下来的差事, 不能说不!不管有多少困难, 她都一定要克服!
  沈知微之所以现在提起国子监, 是因为, 她这几天一直在苦恼,如何教导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全然按照现代的那套教育方法, 那肯定是不行的, 一个孩子长大成人,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沈知微没法给孩子一个如同现代那样的成长环境。
  不管她怎么改造大周,大周都是一个封建帝国, 一统之后就更是了,而她日后身为皇帝,需要的继承人是可以稳定天下的真龙,而不是一个成长在和平安稳环境下的小白兔。
  想来想去,沈知微只能参考历史上皇帝们如何教导皇子,首先,老师要找好的,其次,同学要找好的。
  于是太学和国子监,就直接被沈知微提上了日程。
  闻桃虽不知道沈知微其实都是为了王姬,但她能感受到大王对此事十分重视,作为太傅,同时也是大王的左膀右臂,她肯定对此事要无比上心才行。
  于是从宫中出来后,闻桃撸起袖子就开始干,她果然不愧是高精力人群成员,那股子精神气儿比妫央看上去有活力多了。
  对此,被拉踩的妫央表示闻桃能干就多干点儿,他真恨不得把事情都扔给别人干。
  可惜作为首辅,只有他多干活的道理,没有分权给旁人的可能。
  所以他当初为什么非要当首辅呢?
  或许是因为作为大王的首辅,可以辅佐大王征战天下,最近距离的看见大王是如何一步步收复失土,重铸大周荣光。
  当周天子拥有继承人的消息传开后,景昌再次陷入了繁忙之中,之前还作壁上观的人才们,纷纷如鸟归林一般,疯狂投入周天子的怀抱。
  沈知微自己都不明白是为什么?
  难道仅仅是因为一个继承人?
  此刻沈知微和先王似乎有了一点共同语言,先王没有孩子的那段时间的焦虑,好像在此刻具象化了。
  即便是身为天子,没有孩子照样会让很多人不信任,其实也挺好理解,每一个投奔一方势力的人都想为自己和家族谋取利益,这方势力的领头人如果有个三长两短,还没有继承者,那等待这一方势力的就是无比的混乱。
  人都向往安稳,没人愿意面对混乱不堪的局面。
  所以之前沈知微不管如何优秀,景昌又如何强大,那些人都不敢轻易下注。
  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就算这一个孩子以后出了事,有了开头就还能有第二个、第三个孩子。
  沈知微正是因为清楚这些人的想法,所以才会想方设法给自己弄一个太子出来,不管是什么种族,繁衍都是刻在种族基因里的东西,只有繁衍,种族才能延续。
  沈知微尊重这种自然选择,并且也会利用这种人性。
  在沈知微二十一岁的这一年,她正式成为了天下最强大的势力,并且以摧枯拉朽之势开始吞并周遭的诸侯国,当小国都被她吞并完毕后,首当其冲的大国便是安国。
  自打安渠死后,安王老实了一阵,就又开始小动作频频,或是去联络其他诸侯王,或是举兵和沈知微抢夺小国地盘,反正就是没有一刻停息的时候。
  安国的底蕴雄厚,可再厚实的家底,也经不住一味消耗不补充,若是没有给庶民们喘口气的时间,那庶民们很快就会让他知道什么叫做民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安王的种种举措其实是源自于他内心的不安,景昌越来越强大,身为景昌的邻居,好似卧榻之侧有猛虎卧着,那猛虎虽不杀他,却在他身侧吃肉。
  搁谁心里都发怵,害怕猛虎什么时候扑上来,将自己做了口粮。
  为了驱赶猛虎,就得拿起武器。
  沈知微认为安王的选择和行动,其实从来都没出错过,唯一的过错,就是他有点儿不能忍。
  忍耐是每个人必须要学的一课,在弱小时潜伏,在强大时爆发,唯有如此方能成事。
  安王继承安公之位时过于年轻,他到现在也算不得年长,所以他一直没有学会忍耐,面对日复一日变得更为强大的景昌,他忍不了一点儿,就好像从前他和北王置气一样,现在他也想和沈知微比上一比。
  沈知微对此不置可否,反正她只管埋头发展自己的,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天下一统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逐步向外扩张,是蚕食,一点点打下地盘,能够有效稳定新收的地盘,也能稳定人心,一步步走得扎扎实实。
  等有朝一日,景昌足够强大到凌驾于所有诸侯国之上,那么就是景昌直接收取天下的时候。
  到那时,没有人能再阻拦景昌,也没人能够让景昌的根基动摇。
  沈知微很稳,她也不着急,在决定走特殊任务线回家的时候,她就做好十几二十年都扔在这个世界的准备了。
  她的稳定一定程度上使得景昌的官员们都很稳,没有出现“暴富”的心理,其实说实话,周王室积弊多年,已经弱小到让天下诸侯全都忘记的程度,现在景昌在短短几年里就完成了逆袭,景昌官员们理应很飘才对。
  是因为沈知微稳,所以这些官员们才能稳住,没有飘起来。
  有一个好领导实在是太重要了,看着周天子,不知道有多少诸侯王的相国在心里羡慕。
  那些被沈知微打下来的小国的相国可乐了,他们原本不能为周天子效力,如今都可以名正言顺的归于周天子麾下。
  沈知微发现了,最近收复的小国都很老实。
  以前她打下来小国后,还得想想怎么安抚原本的大族和庶民,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会引起政变,她辛苦打下的地盘,上一秒还属于她,下一秒就指不定属于谁了。
  结果现在她打下来小国后,那些小国的官员就像是上过景昌官员的培训课一样,只要大军一进入,他们的自觉性非常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景昌大军稳定局面,然后他们就会迅速融入景昌的官员体系中,为景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