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他近来事忙,乔迁之事便都交由了管家打理。管家人心细, 一应事务处理得稳稳妥妥, 他便也没大过问。管家前几日问他院子里要种些什么树,他也叫管家自己裁定。
这会儿才发现, 管家选什么不好, 竟选了樱花、腊梅、金桂,还有一棵栀子花树……
周二爷看了这树, 恐怕又要睹物思人, 想起在长安想见见不到的阿娘和侄女……这棵树种在这儿,恐怕是要戳了周二爷的痛处, 每日进进出出,看一眼便要戳一次。
卫吉正打算明日便叫管家悄悄把这棵树移走,周祈安便开口道:“这树挑得不错啊,管家有眼光!”
卫吉问:“……那便留着?”
“当然要留着了!”周祈安一副理所当然的口吻,顿了顿,声音又陡然一沉,“我得看着它卧薪尝胆。”
管家还真是提醒他了,不仅卫宅要种,等回了鹭州,鹭州军营也得种上。
这栀子花,于他而言是他大侄女的象征,于弟兄们而言,这也是长安的象征。
是谁害得他们从长安落荒而逃,一路上狼狈不堪,只能靠偷家生存,连占山为王都能干得出来?
是张叙安。
是谁害得他有家回不去,只能在这儿睹物思人,累累如丧家之犬?
是张叙安。
是谁害得他右手僵硬,这辈子拿不好刀、拿不好笔、拿不好勺?
是张叙安。
这斗志一下子就上来了。
吃过饭,玉竹、一笛、文州便回房休息。重定商税一事刚结束,孩子们便又奔赴了丈量田地的第一线,盯着士兵们标准化操作,一寸一厘争得斤斤计较。每日风尘仆仆,一回来便累瘫了,不需要他催,自己便洗洗睡了。
桌上杯盘狼藉,如一阵龙卷风刮过。侍女们撤下碗碟,添上茶水,静静离开。
周祈安坐在窗边罗汉榻上,扭身望着窗外。青州午后炎热,一到夜里便又干爽无比,院子里点着庭院灯,星星点点地照着那棵刚栽下的栀子花树。他看了一会儿便说道:“忽然很想念长安,卫吉,你想吗?”
卫吉刚喝药,一打嗝便全是药味。
江太医已抵达青州,近来都与他们同住。太医替他把了脉,换了副方子,可再换,味道也一样令人作呕。
他喝了口茶,说道:“会回去的。”又艰难打了个嗝,打得耳鼻口目全皱在一起,顿了顿,才继续道,“太后和公主,也会有人替你照顾好。”
“他必须要照顾好。”周祈安道,“那是他亲娘,亲外甥女。他贵为一国的皇帝,连这两个人都照顾不好,那他也不配再活着了!”
“对了……”卫吉满脑子公务,他思索片刻,开口道,“州府今日所提之事也不无道理。万一长安要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与我们划清界限,不准两地商人、百姓来往,那么西域往返长安的这条商路就又要死掉了,青州府便要少了一大税收来源。”
如今已经入了夏,龙锯关早该复工了,可长安还未派人来修建关隘,怕是已经知晓了周祈安在青州的动向。
不过近来,朝廷派来的税官倒是正常在关隘处收取关税,收完了月月运抵长安。
朝廷吃关税,青州、凉州跟着做做来往商队的生意,于两边而言,这都是件互利共赢的好事。怕只怕朝廷财大气粗,仗着先帝留下来的遗产,不把这点关税放在眼里,亲手掐死了这条商路——朝廷尚有余地,可西部六州本不富庶,再没了这条商路,可就要雪上加霜了。
卫吉若有所思,说道:“西域商人最想要的,无非便是瓷器。如今官窑都建在中原,西域商人不得不进入中原腹地采购瓷器……但如果青州也能烧出质量不错的瓷器呢?”
周祈安看向卫吉,问道:“你想在青州烧瓷器?”
“别忘了我老本行是什么了,我过去是替启元帝倒卖官窑瓷器的。”卫吉道,“之前王瓒常到邢州窑取货,倒是认识不少官窑师傅,若是能请师傅们来青州坐镇,再收购一些青州原有的窑炉,加以改进……这生意说不定就能做起来了。容我再好好想想。”
夜已深了,宅院里十分幽静,烛火在灯架上摇摇曳曳。
卫吉喝了一口茶,问道:“对了,你准备何时回鹭州?”
青州商税之事,最难啃的部分已经结束,鹭州又正在招募士兵,他是该回去了。
他房里书案上还堆着一箩筐的书册和信件,全是鹭州军营送来的,他今晚还要挑灯看完。
第一次接手军务,有许多头绪他仍理不清楚。
何止长安,鹭州更是缺人……
周祈安说:“等过几日。青州的事,便劳烦卫老板继续帮我盯着了。”
卫吉道:“不劳烦。”
///
紫宸殿内灯火通明,张叙安挑灯批阅奏折。他组了套班子替他处理琐碎事务,可日日呈递上来的折子却还是如山高。
祖文宇已经躺下,那灯光却亮得他睡不着,他翻来覆去了好一会儿,拉开垂帷,说道:“令舟啊,这都什么时辰了,早点睡吧。”
张叙安坐在案前,烛光影影绰绰照着他的脸,他脸色不太好,说道:“你那好二哥哥都在你家门口割据为王了,鹭、宜、梓三州尽失,说不定哪天就要兴兵打过来了,你怎么能睡得着的?”
祖文宇一身细绢中衣,躺在榻上翘着脚,说道:“长安这地形,轻易是打不进来的,你不是也派了重兵把各个豁口都堵死了?”
“二哥那事,早在事发当时就应该打过去的,兵贵神速,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他当时才多少人马?可如今,西南三州已经归降于他,他又在招兵买马,再想打就不容易了。那三州也不是什么好地方,战机已失,洗洗睡吧!”
张叙安拿着折子走上前来,站在榻前,说道:“当时便打过去,派谁打,你挂帅吗?”
祖文宇腾一下便坐了起来,一提到这事儿,他可就有话讲了,说道:“老头子那些老部下不是还没死绝吗?人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主动请缨,要替你铲除叛逆,你偏不让人家去!”
张叙安道:“都老眼昏花了,腿都瘸了,还怎么披甲上阵?去了能打赢?万一输了,他自己死了便罢,他带过去的军队呢?再把你爹留下来的这点家底全给折腾光了。”
“啊—行行行行行!”祖文宇腾一下又躺下了,拿被子蒙上脸,“睡觉!”
张叙安仍站在榻前,说道:“你大哥不是战无不胜吗?三十万大军,两倍兵力,这都多久了,怎么还打不退一个褚景明?”
马上便是四更天了,祖文宇快被熬疯了,一听张叙安又在喋喋不休,又把蒙着脸的被子扯下了,说道:“人家三十万军队,守的是三个州的边境线,褚景明是集中兵力猛攻一个襄州,这不是还没让人打上来嘛……”
“长安如今是富庶安全,有一天安乐日子,你就过一日,非跟别人过不去干什么?”祖文宇又拽了拽张叙安袖摆,随口哄了哄,“知道你日理万机,辛苦。快点睡觉了。”
张叙安总算半躺下来。
祖文宇对宫人道:“快把灯都熄了!”
烛灯一盏盏熄灭,殿内总算暗了下来。
张叙安仍在思索,今年年初,南吴忽然打上来是为什么?褚景明一个藩王,封地又没挨着襄州,打赢了又有什么好处,他肯出这个兵又是为什么?
第213章
“报—!”
天还未亮, 襄州西大营内便又有军报传来。周权和衣而卧,听了声音翻身下床。
军报自檀州而来,传令兵抱拳说道:“王爷, 前日一早,南吴数万大军压境, 开始猛攻我檀州边境!李将军已出兵迎敌!”
周权问:“战况如何?”
传令兵道:“激战了一下午, 属下自檀州出发之时, 李将军堪堪抵住了攻势。”
褚景明大军未动,仍在对面与周权对垒,南吴这是又增派了一支部队过来, 专门攻打位处东南角的檀州。
接下来的十几日, 檀州军报便接连传来。
这支军队主帅名叫厉城, 率十万部众,十几日来屡屡来犯檀州边境。
怀信副将李茂次次出兵迎敌,第一次交锋激烈, 只是之后十几次, 吴军却像是换了一批人马,变得弱不经打, 打输了溜得倒快。
而等李茂退守城中, 吴军便再次来犯!
大家心知肚明,厉城不是来打仗的, 只是纯来挑衅的。
周权大军死守襄州, 因为襄州是盛国的南大门,此“门”万万开不得, 一旦失守, 再往上便是一马平川的中原,再无险关阻挡。
周权道:“厉城在檀州挑衅, 大概是想让我分兵,待得襄州兵力分散,褚景明好一举攻克。”
“厉城这支部队战力不强,李茂怀疑其中大半都是抓壮丁来凑数的。看着乌泱泱的一大片,可实际上……”怀信说着,又“咳咳”地咳了起来。
勤务兵忙递上了茶水。
周权对勤务兵道:“再去搬把椅子。”
这会儿才发现, 管家选什么不好, 竟选了樱花、腊梅、金桂,还有一棵栀子花树……
周二爷看了这树, 恐怕又要睹物思人, 想起在长安想见见不到的阿娘和侄女……这棵树种在这儿,恐怕是要戳了周二爷的痛处, 每日进进出出,看一眼便要戳一次。
卫吉正打算明日便叫管家悄悄把这棵树移走,周祈安便开口道:“这树挑得不错啊,管家有眼光!”
卫吉问:“……那便留着?”
“当然要留着了!”周祈安一副理所当然的口吻,顿了顿,声音又陡然一沉,“我得看着它卧薪尝胆。”
管家还真是提醒他了,不仅卫宅要种,等回了鹭州,鹭州军营也得种上。
这栀子花,于他而言是他大侄女的象征,于弟兄们而言,这也是长安的象征。
是谁害得他们从长安落荒而逃,一路上狼狈不堪,只能靠偷家生存,连占山为王都能干得出来?
是张叙安。
是谁害得他有家回不去,只能在这儿睹物思人,累累如丧家之犬?
是张叙安。
是谁害得他右手僵硬,这辈子拿不好刀、拿不好笔、拿不好勺?
是张叙安。
这斗志一下子就上来了。
吃过饭,玉竹、一笛、文州便回房休息。重定商税一事刚结束,孩子们便又奔赴了丈量田地的第一线,盯着士兵们标准化操作,一寸一厘争得斤斤计较。每日风尘仆仆,一回来便累瘫了,不需要他催,自己便洗洗睡了。
桌上杯盘狼藉,如一阵龙卷风刮过。侍女们撤下碗碟,添上茶水,静静离开。
周祈安坐在窗边罗汉榻上,扭身望着窗外。青州午后炎热,一到夜里便又干爽无比,院子里点着庭院灯,星星点点地照着那棵刚栽下的栀子花树。他看了一会儿便说道:“忽然很想念长安,卫吉,你想吗?”
卫吉刚喝药,一打嗝便全是药味。
江太医已抵达青州,近来都与他们同住。太医替他把了脉,换了副方子,可再换,味道也一样令人作呕。
他喝了口茶,说道:“会回去的。”又艰难打了个嗝,打得耳鼻口目全皱在一起,顿了顿,才继续道,“太后和公主,也会有人替你照顾好。”
“他必须要照顾好。”周祈安道,“那是他亲娘,亲外甥女。他贵为一国的皇帝,连这两个人都照顾不好,那他也不配再活着了!”
“对了……”卫吉满脑子公务,他思索片刻,开口道,“州府今日所提之事也不无道理。万一长安要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与我们划清界限,不准两地商人、百姓来往,那么西域往返长安的这条商路就又要死掉了,青州府便要少了一大税收来源。”
如今已经入了夏,龙锯关早该复工了,可长安还未派人来修建关隘,怕是已经知晓了周祈安在青州的动向。
不过近来,朝廷派来的税官倒是正常在关隘处收取关税,收完了月月运抵长安。
朝廷吃关税,青州、凉州跟着做做来往商队的生意,于两边而言,这都是件互利共赢的好事。怕只怕朝廷财大气粗,仗着先帝留下来的遗产,不把这点关税放在眼里,亲手掐死了这条商路——朝廷尚有余地,可西部六州本不富庶,再没了这条商路,可就要雪上加霜了。
卫吉若有所思,说道:“西域商人最想要的,无非便是瓷器。如今官窑都建在中原,西域商人不得不进入中原腹地采购瓷器……但如果青州也能烧出质量不错的瓷器呢?”
周祈安看向卫吉,问道:“你想在青州烧瓷器?”
“别忘了我老本行是什么了,我过去是替启元帝倒卖官窑瓷器的。”卫吉道,“之前王瓒常到邢州窑取货,倒是认识不少官窑师傅,若是能请师傅们来青州坐镇,再收购一些青州原有的窑炉,加以改进……这生意说不定就能做起来了。容我再好好想想。”
夜已深了,宅院里十分幽静,烛火在灯架上摇摇曳曳。
卫吉喝了一口茶,问道:“对了,你准备何时回鹭州?”
青州商税之事,最难啃的部分已经结束,鹭州又正在招募士兵,他是该回去了。
他房里书案上还堆着一箩筐的书册和信件,全是鹭州军营送来的,他今晚还要挑灯看完。
第一次接手军务,有许多头绪他仍理不清楚。
何止长安,鹭州更是缺人……
周祈安说:“等过几日。青州的事,便劳烦卫老板继续帮我盯着了。”
卫吉道:“不劳烦。”
///
紫宸殿内灯火通明,张叙安挑灯批阅奏折。他组了套班子替他处理琐碎事务,可日日呈递上来的折子却还是如山高。
祖文宇已经躺下,那灯光却亮得他睡不着,他翻来覆去了好一会儿,拉开垂帷,说道:“令舟啊,这都什么时辰了,早点睡吧。”
张叙安坐在案前,烛光影影绰绰照着他的脸,他脸色不太好,说道:“你那好二哥哥都在你家门口割据为王了,鹭、宜、梓三州尽失,说不定哪天就要兴兵打过来了,你怎么能睡得着的?”
祖文宇一身细绢中衣,躺在榻上翘着脚,说道:“长安这地形,轻易是打不进来的,你不是也派了重兵把各个豁口都堵死了?”
“二哥那事,早在事发当时就应该打过去的,兵贵神速,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他当时才多少人马?可如今,西南三州已经归降于他,他又在招兵买马,再想打就不容易了。那三州也不是什么好地方,战机已失,洗洗睡吧!”
张叙安拿着折子走上前来,站在榻前,说道:“当时便打过去,派谁打,你挂帅吗?”
祖文宇腾一下便坐了起来,一提到这事儿,他可就有话讲了,说道:“老头子那些老部下不是还没死绝吗?人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主动请缨,要替你铲除叛逆,你偏不让人家去!”
张叙安道:“都老眼昏花了,腿都瘸了,还怎么披甲上阵?去了能打赢?万一输了,他自己死了便罢,他带过去的军队呢?再把你爹留下来的这点家底全给折腾光了。”
“啊—行行行行行!”祖文宇腾一下又躺下了,拿被子蒙上脸,“睡觉!”
张叙安仍站在榻前,说道:“你大哥不是战无不胜吗?三十万大军,两倍兵力,这都多久了,怎么还打不退一个褚景明?”
马上便是四更天了,祖文宇快被熬疯了,一听张叙安又在喋喋不休,又把蒙着脸的被子扯下了,说道:“人家三十万军队,守的是三个州的边境线,褚景明是集中兵力猛攻一个襄州,这不是还没让人打上来嘛……”
“长安如今是富庶安全,有一天安乐日子,你就过一日,非跟别人过不去干什么?”祖文宇又拽了拽张叙安袖摆,随口哄了哄,“知道你日理万机,辛苦。快点睡觉了。”
张叙安总算半躺下来。
祖文宇对宫人道:“快把灯都熄了!”
烛灯一盏盏熄灭,殿内总算暗了下来。
张叙安仍在思索,今年年初,南吴忽然打上来是为什么?褚景明一个藩王,封地又没挨着襄州,打赢了又有什么好处,他肯出这个兵又是为什么?
第213章
“报—!”
天还未亮, 襄州西大营内便又有军报传来。周权和衣而卧,听了声音翻身下床。
军报自檀州而来,传令兵抱拳说道:“王爷, 前日一早,南吴数万大军压境, 开始猛攻我檀州边境!李将军已出兵迎敌!”
周权问:“战况如何?”
传令兵道:“激战了一下午, 属下自檀州出发之时, 李将军堪堪抵住了攻势。”
褚景明大军未动,仍在对面与周权对垒,南吴这是又增派了一支部队过来, 专门攻打位处东南角的檀州。
接下来的十几日, 檀州军报便接连传来。
这支军队主帅名叫厉城, 率十万部众,十几日来屡屡来犯檀州边境。
怀信副将李茂次次出兵迎敌,第一次交锋激烈, 只是之后十几次, 吴军却像是换了一批人马,变得弱不经打, 打输了溜得倒快。
而等李茂退守城中, 吴军便再次来犯!
大家心知肚明,厉城不是来打仗的, 只是纯来挑衅的。
周权大军死守襄州, 因为襄州是盛国的南大门,此“门”万万开不得, 一旦失守, 再往上便是一马平川的中原,再无险关阻挡。
周权道:“厉城在檀州挑衅, 大概是想让我分兵,待得襄州兵力分散,褚景明好一举攻克。”
“厉城这支部队战力不强,李茂怀疑其中大半都是抓壮丁来凑数的。看着乌泱泱的一大片,可实际上……”怀信说着,又“咳咳”地咳了起来。
勤务兵忙递上了茶水。
周权对勤务兵道:“再去搬把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