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僧人清隽瘦削,身材高挑,有双丝毫看不出曾被琴弦磨砺过的细嫩的双手。
  “你认罪?”隋秋风还是第一次见到不替自己狡辩的凶犯。
  “认,若你没查到我头上,我还打算过段时间自己来找你。”
  “别磨磨唧唧。”隋秋风不耐烦地说道,收回长剑:“说说原因,是你撬开她的门,用什么撬开的?”
  “隋施主何必着急。”青虚淡淡说道:“反正你一时半会儿也下不了山,我相信此时寺外的索桥已全然损毁,无人可离开此处。”
  “桥是你动的手脚?”
  “不。”青虚解释道:“不是我,是我们。是我们,很多个人,冒着飓风暴雨将固定索桥的桥桩连根拔起。”
  “你们?”隋秋风抬头,越过青虚的肩膀,疑惑地盯着青虚身后的朱伶。那小娘子早已惊愣在原地,此刻只能呆板地摇摇头:“与奴家无关。”
  “如果你不是一个人。”隋秋风收回手中长剑:“说说另外的人是谁?”
  “我不能说。”青虚频频摇头。
  “为何?”
  “因为还要杀人。”
  “那你是怎么杀死她的?”
  “昨夜,晚课过后我避开值守师兄的耳目,偷偷潜入这右院的空厢房中。”
  隋秋风拉着青虚走到庭院中:“哪间?”
  僧人细长的手指指向宁水仙左边的厢房:“这间,我就躲在她隔壁。听她指责婢女动作太慢,浴汤太凉,这妇人虽有美丽的外表,但实则相当地呱噪,令人厌恶。”
  隋秋风抓住他的手腕,与他一同推开厢房门。那地板上灰尘满布,有些新鲜脚印在房中踩过的痕迹。
  “当时我就躲在墙后,等她的婢女离去过后,我知她会更衣沐浴,当时雷声阵阵,她更是无心留意其他的声响。”青虚说道:“用来撬开她禅房门闩的是这把鱼肠剑。”他说着,挣脱隋秋风的扼制,从袖中掏出一把剑来:“你可对比隔壁门闩上的痕迹,定能吻合上。”
  “你为何做出这样的事?”隋秋风验证过门闩上的痕迹后,大惑不解:“宁水仙与你有仇?”
  青虚说道:“并无私仇,但这宁水仙害一名叫关梨青的小娘子含冤入狱数年,她罪孽深重死有余辜。我们会继续在这云门寺中杀人,令梨青重获自由为止。”
  “你们?你们是谁?”隋秋风气急败坏地问道:“我凭什么要信你?这关梨青——”说到此处,她突然闭嘴。她想到关梨青正是自己此次前来潮州的原因,那定罪的案卷还放在歇息的禅房中,足足十来卷,在等待着她带回长安后上呈三司和圣人核定斩首之刑。
  “我不能说。”青虚摇摇头:“不过我们也早已下定必死的决心,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定要救出梨青为止。你有时间在此与我纠缠,不如趁早让主持放出信鸽知会官府我们的要求,还她自由,我们索要不过黄金百两和一艘停在潮阳港口的大船送一众人东渡。否则我保证整个云门寺的人,都会为她陪葬。”
  “你如何证明你不是一个人?”
  “我无需自证。”
  “你们为何要拼死救她?她为何这样重要?”
  “若是今晚戌时还没有得到官府答复,则再死一人。”
  说罢他不再回话,低下头,坐在庭院一处木棉树下闭目打坐,风带起木棉残叶片片飞擦过他肩头与额顶,也浑然不觉。
  隋秋风走回禅房,一把扯过床榻上的被褥,将宁水仙的尸首裹住,将她从浴盆中抱出,仔细放在一边床榻上。然后她转身拔步走向僧人们所居住的中院,她知道青虚此刻绝不会再说什么。他不会逃,也逃不掉。
  阳雁大师在得知凶手竟是青虚后,一时之间惊得语无伦次:“隋施主,那索桥已经修建几十年,风雨不倒,若是人为损毁的话定有其他人在暗处帮他。单凭他一人是无法毁掉那索桥的。”
  三刻钟后,云门寺鸽笼中第二只灰色信鸽带着隋秋风提供的消息,擦过灰白云层边缘,飞向青山远处。
  隋秋风又回到自己所居左院,关于关梨青的案卷足足有十一卷,用朱红火漆封印好就放在隋秋风随身的皮箱当中,按律大理寺捕快只是担任跑腿角色,绝不应私自将案卷拆开,可此刻她已顾不得太多。她将案卷依次摆放在禅房书案上,在茶壶中加入一些井水和碎茶,慢吞吞地煮着。然后打开窗,借着窗外的光在房中细细地查阅案卷。
  关梨青原本是一名从外地卖来的贱籍奴婢,在潮阳城中一户大富人家做粗使丫鬟。这小娘子却不知为何突然心性失智,一把短剑刺穿主家小娘子的腹部,县衙捕快赶到时,她手中凶器还在滴血,最后被数名捕快堵住了去路,抓捕过程中竟还张嘴咬伤了两人。
  失智的凶犯一直被羁押在潮阳县府牢狱之中,不知缘由地关押了足足三年,期间无论如何用刑都拒不画押,只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被冤枉的。依大唐律法,若无确切证据,疑犯拒不画押就不得随意执行重刑。当时无人亲眼看见她将短剑刺进受害者腹部,此案被当做悬案就此搁置了下来。直到最近,潮阳新上任的县令不知用了何法让关梨青在状纸上画了押,算是清理了一件积案。
  隋秋风放下手中案卷,看着窗外连绵不绝的山峦,陷入思忖之中,这案卷中对死去的宁水仙只字未提。为何青虚会说宁水仙罪大恶极?不知这关梨青和青虚又是什么关系?偌大的云门寺中,又有多少人此刻是关梨青的帮凶?他们又为什么会如此拼命要救下关梨青的性命?
  这些问题在案卷中竟然一丝线索都找不到。隋秋风深知某些县令在上呈案情时会隐藏一些关键信息,眼前这十一卷就是一副完美找不出破绽,但又疑点重重的案卷。
  忙了几个时辰之后,她隐约觉得太阳穴剧烈抽痛,连忙取出怀中一只白色瓷瓶,从中倒出一粒乌黑的药丸就着壶中滚烫热茶吞下。她自小活蹦乱跳地长大,到了二十五岁时才发现自己遗传了生母的脑疾,发作时如同铁锥钻颅,需得及时吞下这救命的药丸止痛。随着年龄增加,她脑疾发作的次数都比上一年更甚。出发潮阳时,隋秋风已算准一来一回二十余日即可,于是随身带了三十粒止痛药。此刻她趴在书案上,因剧痛而浑身抽搐,片刻过后,隋秋风擦了擦额头冷汗,将瓶中药丸倒在掌心数了一数,现在还剩下十二粒。
  潮阳县令曾伯渊此刻正在县衙书房中,臀下软塌如同炭火一般坐立不安。他在一个月前收了人家的金银,差遣几名捕快私下强迫那关梨青画了押,因此才顺利向上呈报斩首裁决。现在不想关梨青竟然还有同伙,现在还挟持了云门寺众人。
  “大人,现在要如何是好?”曾伯渊的亲随傅元问道:“大理寺捕快已带着案卷离开一日,是否要派人快马拦住?”
  “切不可贸然行事。”曾伯渊焦虑的捻着自己嘴角一颗大黑痣上的毛发:“我们慢慢修桥。那些人以为困住云门寺就能挟制于我,呵呵,可笑可笑。他们不也困住自己了么?待桥修好后你我率人围住云门寺将这些鼠辈一网打尽。只是这节度使夫人遇害一事,还需谨慎处理。”曾伯渊频频摇头,似乎又陷入了深思中:“不过既然信中已提到凶犯已经落网,我们就向节度使如实呈报此事罢了。至于缘由么,云门寺和尚杀人那多半是发了疯病,发疯杀人,还发疯毁了索桥。”他洋洋自得地说道,又稳稳坐回软榻上。
  此时宁水仙被杀之事已传遍了整个云门寺,隋秋风走出左院,对面月洞门前围着不少在此过夜的香客正在好奇张望。几名灰袍僧人沉默地站在院门口,拦住好奇的香客。云门寺并非县衙,也无牢狱,阳雁大师只能令人将青虚关进了右院中一处禅房中,等待事后一起发落。在隋秋风研究案卷的时间,婢女朱伶也重新把主人的衣衫穿戴整齐。
  隋秋风在数过瓶中药丸之后对右院之事已毫无兴趣,她匆匆走向云门寺外,来到那断桥处,只见云门山峰与对面的山路相隔足有百丈,先前固定索桥的桥桩此刻已被人连根拔出,全然毁去。远远地能看到百丈之外的对岸,不少因佛诞节上山祈福的香客被拦在断桥处,朝着云门寺的方向指指点点。一名年迈的僧人站在桥头摇头晃脑:“这可如何是好?”
  “师傅,请问云门寺就这索桥一条路可走?难道并无其他下山的路?”隋秋风走过去问道。
  “阿弥陀佛,女施主有所不知,云门山危峰兀立,山体四面均是悬崖峭壁,并无其它可下山的路。现在也只能等县衙得到消息,尽快来救。”他晃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离开,嘴里不断喃喃自语:“否则大家都困死在这里。”
  女武士持剑立于断桥悬崖之处,狂风吹乱她满头发丝。她原本打算凭借一身功夫,即便这山上无路,她攀树爬坡都能先下去。现在看来恐怕在众人困死之前,还得如同青虚所说的,会再惨死几人。
  已足足四个时辰过去,云门寺先后放出的两只信鸽应该早到了潮阳县衙。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放出的信鸽带回消息。隋秋风抬头望向天空远处。一瞬间,远处竟又有乌云飘来,挡住烈日。雨点淅淅沥沥地打落下来,难怪都说这岭南天气变幻莫测,死活全看老天爷的心情,思忖之间,又见到两只灰鸽结伴扑腾着翅膀飞向云门寺后院。女武士转身拔腿就朝着后庭奔去,定是上午阳雁大师放出的两只鸽子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