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吃饭的时候,姜主任问:“小漪,你下午什么安排,没事的话陪我去社区医院做义诊。”
她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
“下午要去病友群里的一个SMA患儿家里拍摄纪录片。对了,他还是在宋大夫那儿确诊的呢。”
宋衍一听来了精神:“壮壮?那我下午方便跟你们一起过去吗?他加入了院里的随访系统,我正好看看他的情况。”
他目前只确诊过这一个SMA病例。
“当然可以!”
第03章 狭路相逢
昨天晚上,周凡和游漪聊完纪录片的拍摄细节,就一门心思打游戏去了。大杀四方之后,已经是凌晨3点,他心满意足地回到朋友圈贴图炫耀战绩,才看见游漪发了一条求助万圈的内容。
于是立刻响应:我认识朋友在国外!
还追到对话框,跟游漪确认代购需求。
这个时间点,他也没期待游漪会回复,但还是等了一会儿,才安心睡了。醒来的时候,看见游漪早晨7点多回复的消息:已经够了,谢谢!
周凡躺在被窝里跺脚:妈的,新年刚开始,感情运就这么差,明天必须去红螺寺烧香。
错过了一个绝佳表现机会,周凡整个人都迷迷瞪瞪的,但还是强撑着起来梳洗打扮。他给自己选了一件纯色白毛衣,里面叠穿淡蓝衬衫,搭配灰色休闲裤和皮鞋,再披一件驼色羊绒大衣,手表也必须安排上。简约干净的衣着恰如其分地展示了私服品味,奢华的手表在反差之中更加凸显出低调的人格。
今天是周六,还是外拍,不宜过于正式,这样刚刚好。
再把头发抓蓬松一点儿,完美。
所以,杨律和江释贤看见周凡的时候,十分敏锐地发现了老板今天的用心,然后特别识趣地夸奖了一番,还明示老板:游漪肯定会被帅到。反正,公司里的人已经都知道了……
只是谁也没料到,后悔来的这么快。
因为当车缓缓停在胡同口,远远地就看见游漪和一个男人站在前面,而且,是不管谁看到都会感觉配一脸的那种气场和氛围。如果不是知道游漪单身,肯定会索要喜糖的。隔着玻璃,量子纠缠已经把车里的状态搞得剑拔弩张了。
此刻,俩人恨不得撤回刚才嘴欠说的话。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见证了老板的尴尬更尴尬的呢?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男人到底是谁。
开门,下车。
游漪一脸阳光灿烂地走过来:“凡哥,来啦,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游漪介绍,这位是宋衍,儿科医院遗传门诊的医生,海归人类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专攻基因治疗,壮壮的主治医生;这位是周凡,目前各平台医疗领域绝对头部账号“医疗圈”的创始人,全网粉丝已经超过2000万了,而且核心用户都是专业人士,囊括政、医、学、商四界。
周凡听着,游漪介绍他的时候明显字数更多,刚才丧下去的情绪稍微涨回来一点儿。
然后他也介绍,这位是杨律,这位是江释贤,都是公司纪录片部门的扛把子,专业的导演和摄像。
还主动添加宋衍微信,这是职业病,听到宋衍是医生、博士,就被肌肉记忆操控了。
等周凡再刷朋友圈的时候,就在游漪昨天晚上那条求助万圈的内容下看到了宋衍的微信昵称。
这个宋衍竟然还是第一个回复的人呢……
好吧,呵呵。
按照导航,车子只能停在胡同口。在游漪的指路下,杨律和江释贤扛着设备,五人沿着胡同一路走,走进两堵墙中间夹着的小铁门。地上散落着零碎的大小花盆,灰扑扑,缝隙里还有干掉的卫生纸和零食袋子。前几天北京下了第一场雪,有几个坛子里装满了咸菜,坛口敞着,变成了雪窟窿。游漪拾起旁边的木板,盖上去。头顶是横七竖八晾衣服的棍子,屋檐下结着一排冰溜子。
“北京还有这种地方……”
杨律小声嘀咕了一句,抬头看见周凡在盯他,瞬间闭嘴。
游漪带着大家继续往前走,穿过窄道,右手边一扇白色带窗塑料门,就是这里了。
“壮壮妈,在家吗?”
游漪敲了两下,门开了。
“游医生,快进来。咦?宋大夫?”
开门的就是壮壮妈,一个身板瘦小的女人,和游漪同年,看起来却要老上几岁。她没想到,宋大夫也来了。
宋衍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解释道:“听说今天要拍纪录片,正好我来看看壮壮的情况。”
壮壮妈更热情了,赶紧招呼大家进屋。屋里总共20多平米的空间,一览无遗。灶台厨具和油盐酱醋都堆在门口,锅里还有早上煮的粥,已经凉了。暖气片上搭着壮壮爸的外卖员制服,刚洗完,湿哒哒的。中间一道帘子,把空间分成两半,各放一张床,里间的床上躺着一个孩子,小猫似的缩成了团。今天阴天,光线不好,屋里黑黢黢的,开着灯也不亮堂。
宋衍径直走向里面,熟练地给孩子揉腿,他学过康复治疗课程,可以做一些训练。
还和壮壮奶奶聊天:“壮壮这两天怎么样?”
奶奶操着陕北方言,眉头拧在一起:“还是老样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宋衍又询问了一些信息,比如抬头、翻身、独坐、四点跪姿、爬行等一些关键动作的持续时间和具体状况,还教了壮壮妈几个基本的康复训练动作。
突然,一股冷流涌进。壮壮爸回来了,他垂着头,脸是皴的,隐在昏暗的灯光下,轮廓模糊,勉强挤出了一个笑。
游漪转头的时候,发现周凡已经带着杨律和江释贤开拍了。本来就不大的屋里挤满了人,周凡调度,杨律扛着机器小步挪动着跟拍,江释贤在原地盯全景。
壮壮爸看起来很拘束,今天的拍摄计划里,有一段对他的采访。
游漪安慰他:“壮壮爸,不用紧张,介绍一下家里情况,需要什么帮助,照实说。”
周凡找了一个光线比较好的位置,示意壮壮爸坐到椅子上,杨律和江释贤重新调整方向,镜头里出现壮壮爸的脸,以及他暗暗给自己打气的样子。
“我的儿子叫壮壮,9个月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不对,别的孩子都会抬头会爬会坐了,他却软绵绵的没有劲儿。我们带他跑遍了当地医院,所有检查都做了,最后在儿科医院做了基因检测,确诊了SMA……壮壮妈一个月掉了几十斤秤,我天天抽烟喝酒,整个人都垮了……”
壮壮爸眼眶红了,停顿一下,抹了两把泪。
“这个病有药能治,就是价格太吓人了。听说有医疗援助项目,可是算上赠药,一年也要100多万,还是打不起。而且是个无底洞,它不是说花300万、500万就能治好了,是每年都需要100多万,打针了就好一点儿,不打针就退回去,到最后,可能钱没了,人也没了。本来我们两口子在北京打工,想攒钱回老家买楼,现在孩子这样,什么都不想了……”
“我们就希望,能不能让孩子打针……”
壮壮爸断断续续把问题说清楚了。
除了壮壮爸,也采访了壮壮妈和奶奶。整个下午都呆在这儿,拍了很多素材。
周凡忙活的时候,宋衍给壮壮妈发了一个链接:“这是儿科医院新上线的SMA患儿随访系统的调查问卷,一定要找时间填完整,对医生掌握壮壮的病情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特别重要。”宋衍反复嘱咐,遇到不会填的地方随时问他,壮壮妈保证一定按他说的做。
游漪让宋衍把链接也发给她。
临走前,游漪告诉壮壮爸妈,目前正在组织开展SMA患儿数据摸底工作,和有关部门、药企沟通,希望可以尽快解决问题。等今天拍摄的纪录片上线了,先帮他们筹一些钱。
五人原路返回,沿着胡同走,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江释贤开口了:“这个孩子是渐冻症?”
大部分人都知道渐冻症,因为冰桶挑战。
宋衍告诉他:“不是渐冻症,是脊髓性肌萎缩症,英文缩写SMA。最主要的表现是肌无力,可能进一步导致骨骼、呼吸、消化和其它系统异常,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和渐冻症一样,也是一种罕见病。”
他吐字很清楚,说的都是专业词汇,语速恰好控制在既可以让人听明白但又不浪费时间的程度,仿佛精确计算过一样。
“我看着和渐冻症挺像的……”
宋衍耐心解释:“壮壮算幸运的,积极治疗的话,预期寿命不短。SMA最严重的是I型,大多数孩子活不过2岁。”
江释贤叹气:“这样躺着,还不如……走了。”
说着,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
游漪知道他在顾虑什么:“你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其实,很多家长也会有放弃的念头,有的撑过去了,有的,就不撑了……”
听了游漪的话,江释贤轻松多了。
杨律接着问道:“我有一种感觉,这些怪病怎么专挑穷人啊?”